史上最“可敬”的太監(jiān):讀圣旨時故意讀錯一個字,救了近千人性命 文/風(fēng)馬牛也相及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長達5000多年歷史,而其中的2000多年則是在封建社會之中渡過的。而在封建社會,天底下權(quán)勢最大的人就是皇帝了,他們享受著天底下最榮華的富貴,一句話就可以決定數(shù)萬人的生死存亡。而隨著皇帝地位的尊崇,也催生出了一種職業(yè),那就是太監(jiān)。太監(jiān)之所以會存在,就是為了更加方便照顧皇帝的生活起居,而且太監(jiān)存在的歷史也是非常久的,長達數(shù)千年。 ![]() 然而,在大家討論到太監(jiān)的時候,對他們的印象都不太好,因為歷史上就有很多心腸歹毒的太監(jiān),并且還借著自己的權(quán)勢,去禍亂朝綱,危害百姓,中飽私囊。像歷史上有名的魏忠賢、劉瑾、趙國等人就是非常壞的典型,他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危害到了王朝的穩(wěn)定,間接導(dǎo)致了王朝的滅亡。而且,在很多的影視劇作品之中,太監(jiān)往往也都是反派角色,讓人們非常得厭惡。 ![]() 但是,我們并不能因為極個別人,就去否定整個群體。其實,在我國的歷史上,還是存在一下心地善良的宦官的,像發(fā)明了紙的蔡倫,先后7次下西洋的鄭和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太監(jiān)。而今天筆者就要來和大家說一位,堪稱史上最“可敬”、“可愛”的太監(jiān),他在宣讀圣旨的時候,故意讀錯了一個字,救了近千人的性命。而他就是張居翰。 ![]() 張居翰出生在唐末年間,雖然他成為了一名宦官,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而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辦事認真、一絲不茍的處事風(fēng)格,得到了上司的賞識。而一開始的時候,張居翰的主子是晉王,后來又被調(diào)到了晉王兒子身邊。等到唐莊宗繼位之后,張居翰就已經(jīng)做到了樞密使的職位,一個宦官能做到這樣的高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 即便張居翰擁有了權(quán)勢、地位,他也沒有仗勢欺人,變得目中無人,反而是做人越發(fā)低調(diào),做事更加得勤勤懇懇。有一次,唐朝派兵去攻打蜀國,而蜀國的君王王衍,在看到來勢洶洶的唐朝大軍時,覺得自己敵不過,便決定像唐朝投降。因為古代有不殺降軍的規(guī)矩,所以王衍只要投降了,就會成為唐朝的子民,雖然失去了權(quán)勢,但是卻可以保全性命。 ![]() 但是,有一個別國的皇帝生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換做是誰,心里也不會舒服。所以唐莊宗很快就后悔了,因為只要王衍還在一天,那么自己就會擔(dān)心一天,為了徹底解決后患,唐莊宗就決定下旨殺了王衍一行人。而我們都知道,雖然王衍不再是皇帝了,但是身邊的隨從還是非常多的,即使是遣散了一部分人,也還是有著1000多號人存在。而且,當時去宣旨的張居翰,在看到圣旨之后,便知道了,唐莊宗這是打算將這1000多號人,都給殺死。 ![]() 而這個時候的張居翰便有一些于心不忍起來,畢竟這可是1000多人的性命啊。而且其中有很多的下人,都和他的命運非常相似,都是無辜之人,卻要因為皇帝的猜忌,而失去生命。并且,當初唐莊宗是許諾了王衍,會留下他們的性命,現(xiàn)在又出爾反爾,難免會讓他們心生怨氣。 ![]() 于是,張居翰在宣讀圣旨時,就冒著殺頭的危險,將圣旨上的原句:“將王衍一行,并宜殺戮”,故意念錯,改為了:“將王衍一家,并宜殺戮”。也就是這“行”和“家”的一字之差,直接挽救了近1000多條無辜的性命。在后來,唐莊宗也知道了這件事,但是圣旨已經(jīng)宣布下去了,這個時候在取更改也不合時宜,而且先前是他反悔在先,便就此作罷。 ![]() 此外,對于張居翰篡改圣旨這件事,唐莊宗也沒有過多的怪罪,因為以張居翰平日里的功勞來看,是可以抵得上這一次犯錯的。但是,張居翰自此后,便不再像以前一樣,得到唐莊宗的重用了。而在唐莊宗死后,唐明宗登基稱帝,張居翰便向他提出了告老還鄉(xiāng)的意愿,此后張居翰便在長安隱居了下來,一直到他因病離世。 ![]() 從張居翰的一生來看,我們還是非常相信那句“好人有好報”的,因為他的善心,使得他的余生可以安然度過。并且,我們也能從他的事跡之中得出,在看一類人的時候,不能抱著以偏概全的想法,即使這類人里有許多的壞人,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他們之中的好人。就好比我們?nèi)チ私庖粋€人的時候,不能光光盯著他的缺點、短板不放,也要時常換一個角度,去看看他身上的優(yōu)點、閃光點!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