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楊村清真大寺
—
天津衛(wèi)的老房子之宗教場所(十七)
天津楊村清真大寺外景(照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天津楊村清真大寺禮拜大堂外景(照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天津楊村清真大寺碑(照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天津楊村清真大寺座落在天津武清區(qū)楊村鎮(zhèn)雍陽西道新店街牌坊胡同。
天津楊村清真大寺,又稱楊村七街清真寺或楊村清真北寺,始建於公元1620年(明萬曆四十八年),後多次重建。1935年夏,該寺曾受雷擊,大火燒毀後殿一層。1937年,由穆民“納也帖”原樣修復。“文革”期間該寺有所破壞。1981年~1984年,由楊村穆民“納也帖”和天津市民委撥款,對該寺進行修葺,基本恢復原狀。該寺為四合院落,坐西朝東,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170平方米。禮拜大殿東西五進,寬敞高大。南北各有講堂耳房六間。新建寺頂用琉璃瓦貫頂,高32米,有翹角24處;望月塔樓4層,高32米,攢頭綠頂,飛簷高翹,華麗堂皇。是天津武清區(qū)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中式伊斯蘭教建築。
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當?shù)鼗刈骞倜耠S行以實畿輔之地。其中的一部分被安置(落戶)在水旱碼頭楊村鎮(zhèn),今楊村五、六、七、八街便是當時的回族聚居區(qū)。後經(jīng)馬、劉、穆、周四姓穆斯林的捐助,於明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建成了楊村清真寺。當時的清真寺建築,既融阿拉伯亭殿格局,也突出了中國回族清真寺的建築風格。四方庭院內(nèi),正西是主體建築大殿,殿分5層,可同時容納千人禮拜;北面是3間講堂和3間爾房(學員住房),南面是3間講堂和3間爾房(伙房);西北隅有一座精巧的小亭,名曰:“敏拜雷”,為懸念經(jīng)文而置,地板遍鋪涼席,毛氈上罩白布,異常整潔。大殿南側是沐浴室。該寺存有清銅廷賜匾“至公至善”、“至誠無息”,同治年間穆民贈匾“至公至慈”以及民國時匾二塊“義在清真”、“大哉乾元”。大殿后牆有吳佩孚題“開天古教”,現(xiàn)保存完好。
目前,天津楊村清真大寺是天津市武清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市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