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本人非大師,以下所述非指導教學!??! 所述觀點僅僅是個人經(jīng)驗,眾所周知,因水域環(huán)境不同,自然魚餌來源及種類不同,釣法相差較大,所以,我說的僅僅是我自己這里環(huán)境,和適合我自己的觀點與方法!不一定準確!甚至是錯誤的!僅供各位初學釣友參考交流以及開拓思路,歡迎指點指教,誠心接受批評,不接受亂噴! 一,目前路亞白條主流餌。助投器+瓜子片+小鉤(或蟲鉤,異型鉤) 分解: 1.助投器 目前市面上助投器從泳層上分類和其它路亞餌相似,分為浮水型,緩沉型,沉水型。從外形上分為水滴型,球型,橄欖型,異形。重量從1克至10克左右。 浮水型助投器的優(yōu)點是不用考慮下沉和掛底問題,可以直觀的目視看到魚跟餌,及攻擊的狀態(tài)。收線可以極度緩慢,甚至直接停止等待。淺水,水面下有水草,目視可見魚群時比較好用。缺點是普遍體積較大,注意觀察會發(fā)現(xiàn),助投器經(jīng)過魚群時會驚散魚群。 緩沉型助投器的優(yōu)點是,熟悉助投器下沉速度數(shù)據(jù)時,可以可以通過收線速度變化,持桿角度來簡單控制泳層,中等水深,無流水,水底有水草時比較好用。缺點是餌不可見,信號純依靠手感,對桿和線的信號傳導性能依賴較高,遇流水時下沉屬性基本無效,被水流沖擊會直接變成浮水型。 沉水型助投器的優(yōu)點是熟悉下沉速度數(shù)據(jù)后,相對來講便于控制泳層,深水區(qū),或者天氣過于炎熱時,水面水溫過燙,魚會躲陰涼處或者相對下潛,浮游于適溫水層,并且較大個體的白條,絕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0.5米至1.5米的水層。所以,以上情況沉水型較好用。缺點是餌完全不可見,純靠手感抓信號,完全依靠線和桿傳導信號,泳層,純依靠對助投器下沉數(shù)據(jù),持桿角度等綜合經(jīng)驗,以及容易掛底。 2.助投器到鉤的子線 子線長度。據(jù)我自己實驗觀察,依照自己的發(fā)力手法,鉤越小越輕時,子線可以越長,最長用到過1米。鉤越大越重時子線越短,最短用到過10厘米。子線長度在60-80厘米時纏繞幾率最低。低于60厘米過于接近助投器時明顯減少咬口。(另外一種極端就是,子線只有10公分以內(nèi)的時候咬口也很多)子線長度高于80厘米時明顯增加纏繞幾率。 子線材質(zhì),依我自己發(fā)力習慣,子線硬一點好用,碳線最好用,最不纏繞。尼龍線很難用,很愛纏繞。pe基本不能用,纏到崩潰。 3.瓜子片 目前市面上的瓜子片有很多種,我基本上都試過,外形基本相同,帶弧度,表面光滑的最多也是最便宜,缺點是特別割線。部分異型瓜子片,表面帶菠蘿紋的,帶彩條的。和最新出來的一種,孔內(nèi)有護線磁環(huán),銅環(huán)或者塑料環(huán)的,優(yōu)點是不傷線,但是價格相對較高,顏色上有金色,銀色,以及各種彩色。 對于瓜子片顏色的選擇,以我個人經(jīng)驗,陰天時樹蔭下,或者建筑物的陰影下,用銀色咬口多,水特別渾或者下完雨水黃的時候,也是銀色咬口多一點。而清水,晴天的樹蔭下,或者建筑物的陰影下,特別是水面下有水草的,用金色的咬口多一點。彩色片,紅或者黑的還偶爾有些咬口,其它顏色至少在我這里很少有咬的。我自己基本上用的金色,至少五分之四的時間與地點用的金色。個人想象一下,可能銀色的太刺眼,所以一般情況下反而不是很敢咬,金色相對柔和一些所以敢咬。 3.鉤子 用在瓜子片上的鉤子,或者說用來釣白條的鉤,挑選第一原則要小,盡量小,鉤門大于3.5毫米的鉤子,就已經(jīng)很難中白條了,更別說動不動鉤門7.8毫米的那種大眼鉤。鉤比白條嘴還大,確實為難白條了,吃不進啊。有很多時候,能感覺到咬了,但是就是不中魚,百分之98是鉤子大了。鉤子顏色以紅色或金色咬口最多,黑色灰色次之。(可以參考臺釣,金色或者紅色小鉤,空鉤也有白條咬) 如果用瓜子片加蟲鉤的配置,一般正宗飛蠅釣法用的飛蠅是不適用,原因是都太大了,可以網(wǎng)上看那些國外的飛蠅釣視頻,特別瀟灑帥氣,可目標魚基本都是大體型的獵食性魚類,釣白條的飛蠅其實是某寶上的納米蟲鉤,從8到22號都有,以我個人經(jīng)驗,還是那個原則不能大,根據(jù)白條大小,18到22號相對合適點,鉤號越大鉤子越小。我在同樣的位置,同樣的時間,大于18號的蟲鉤就很難中魚了,所以我平時一直用20或者22號,不要擔心小,小鉤子可以釣到大白條的,而大鉤子基本釣不到小白條,16號的蟲鉤比15公分的白條嘴還要大,更別提15公分以下的白條了,基本釣不到。 對于蟲鉤的顏色,我自己在我這里做過仔細對比,純黑色第一,純紅色次之,黑色鉤 鉤眼處,帶個紅色綠色小玻璃珠的排第三。閃閃亮的最末。觀察現(xiàn)場環(huán)境想象一下,可能是純黑色的小蟲鉤,外觀和蚊子的幼蟲(孑孓)或者落水的小飛蟲,長的極其相似的原因。而純紅色的小蟲鉤和水里的那種紅線蟲(長的像紅蟲的那個)極其相似,所以肯咬。 題外說一句,目前市面上所謂的馬口白條餌,不管亮片,飛蠅還是其它什么,基本上百分之95以上,其實真正的對象魚是馬口,只是偶爾也能中個體稍大的白條。真正對象白條的餌其實很少很少,而商家可能為了銷售和搜索,基本上只要小一點的餌,都會添加白條為搜索詞條,不信你去搜搜看,連小點的米諾,鉛筆,胖子都會把白條標為對象魚,甚至小點的根釣軟蟲也能標白條餌!我只能呵呵,比白條小不了多少的餌怎么能釣白條???餌比白條頭還大,怎么能咬的??? 二,助投器+微克數(shù)亮片(1克以下亮片) 個人非常不喜歡助投器加微克數(shù)亮片的組合,原因有二。 1.因為自己技術的原因,或者因為助投器的原因,微亮片完全沒有泳姿勢可言,收快了死魚一樣拖著,收慢了尾巴一樣垂著,停頓就下沉,過水草就掛鉤。泳層我也沒辦法控制,直接崩潰,所以放棄了研究這組合。玩這組合玩的好的釣友,歡迎指導,教教我。 2.同樣可能因為我技術不好的原因,助投加微亮片拋投及易纏繞,餌飛行途中以助投器為圓心,微亮片圍著助投轉(zhuǎn)圈,就跟草原上套馬繩圈那樣飛行,落點極難控制。 三,大克數(shù)亮片或者浮水路亞餌(多為鉛筆)替代助投器 同樣的我也沒仔細研究大克數(shù)亮片替代助投器的組合,因為我發(fā)現(xiàn),大亮片會干擾后面的餌,有的魚追大亮片,有的魚被大亮片嚇的亂竄,而且多數(shù)情況下,白條這樣的小魚所在的水域都比較淺,水面也不是很寬闊,喜歡在有水草的地方,而大亮片因為重量的原因,下沉很快,要么很快到底,要么為了控制泳層需要保持一定的收線的速度,很快就收回來了。當然了,也可以用帕金森那樣的狀態(tài),靠手腕抖動來控制泳層,速度是降下來了,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抖一天之后,我怕我練成習慣改不回來了,晚上回家夾菜都夾不住就麻煩了。 浮水鉛筆或者米諾的話,之所以我沒去用來替代助投器,關鍵是因為不劃算,米諾鉛筆可比助投器貴多了,掛丟了可惜,而且因為米諾鉛筆多數(shù)是空心的,相同重量下體積比助投器大,風阻大影響拋投距離。 四,小克數(shù)亮片。(1克至2.5克,個人最愛) 目前市面上的亮片造型基本就這些,還有部分異形亮片。 之所以個人喜歡小克數(shù)亮片原因有幾個,1.隨意控制泳姿及泳層。2.相對助投器加子線來說體積小風阻小易拋投。便于控制落點。3.標點落點空間小的地方比如水草縫,水草洞,也能丟進去。4,目視可見水中有水草叢的時候,可以控制餌在水草縫隙里穿行,跳躍(這時候特別容易中魚,(都是從水草里躥出來猛的一口)5.目視可見魚跟餌的時候可以增加手法逗魚或等一下。6.因為克數(shù)小,可以用更細的線,增加拋投距離而不易斷線。7,也是最主要的,釣到的白條個體普遍較大,而且不確定定能上什么魚,一切皆有可能!目前上過白條以外最多的是鳊魚,翹嘴次之,鱸魚,鱖魚,黑魚,鯰魚都上過,數(shù)量還不少。連鯽魚鯉魚草魚都偶爾中過,不過數(shù)量極其稀少,應該算巧合。還車禍過鰱魚(大頭魚)反正一句話,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桿上什么魚,神秘,刺激。而且,釣小魚的軟桿中這些大體型的魚,那手感沒得說,享受!又因為小鉤細線,擔心斷線跑魚的緊張感,刺激感,反正我是很喜歡。 市面上現(xiàn)有的小亮片,我差不多都買回來試過,包括新奇的異形亮片(但是我打工的經(jīng)濟不太允許,價格太高的亮片沒用過)慢慢對比下來,在我這里,針對白條效果最好的,是2克以下的,金色斜切亮片。究其原因,可能是斜切的造型,導致同重量下,體積最小,泳姿單一,就擺動,翻滾和飄落,動作幅度較慢較平穩(wěn)。因為我發(fā)現(xiàn)除了斜切,微鐵板類的小亮片,其它的比如勺型,柳葉型,曲型,雙曲型等等亮片,泳姿過于飄逸,白條反而有點害怕,仔細觀察,餌經(jīng)過白條附近的時候,不少白條會被嚇跑了,而且過于飄逸,擺動速度過快,導致白條的小嘴很難咬中。 至于斜切亮片,上面說過的通病,對象魚主要是馬口,鉤子都偏大,常見的最小號的12號大眼鉤,鉤門也有6毫米,所以我多數(shù)買的裸片,自己裝小鉤子,基本都是用的鉤門3.5毫米的鉤長9毫米的小鉤子,大于3.5明顯中魚減少,小于3.5毫米,脫鉤跑魚明顯增多。 1.2和1.5克金色斜切亮片,右邊是原裝的鉤子,左邊我自己裝的鉤子 我自己裝的納米蟲鉤,感覺效果沒有比普通鉤子好 說在最后,我不是大師,以上所述非教學!我也沒有師傅教我,都是看視頻自己琢磨的。只是自己心得,可能錯處很多,沒人指點,我也沒發(fā)現(xiàn),僅僅交流而已,僅僅適用我自己和我這里的環(huán)境及魚情,請各位大師一笑了之,勿噴! |
|
來自: 秋實6vkiousvo7 > 《釣魚&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