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圖說中東】 第十四期 | 花樣繁多的伊朗樂器

 RAO9588 2019-07-14

?????

??? ?????

Ho? geldiniz 

?????? ?????

陪你一起 走遍最真實的中東

微信公眾號:中東流浪站

星期六-圖說中東

聯(lián)系郵箱:liulangzhongdong@qq.com

花樣繁多的伊朗樂器

1、手鼓Daf(??)

Daf現(xiàn)在常常被認為是一種蘇菲樂器,但在其他場合也較常見。它由一個圓形的木制框架和周圍的金屬小環(huán)組成。將薄的獸皮(通常是牛皮,山羊皮和馬皮)粘在圓框上以保持緊密。Daf演奏手通常用左手握住它,然后用右手輕拍來演奏音樂。


手鼓演奏欣賞:

2、卡曼恰Kamancheh(???????)

Kamancheh是一種弓弦樂器,有4根金屬弦,該詞在波斯語中的意思是“小弓”。外形初看上去樣子有點像中國的板胡,但實際上二者很多方面都非常不同。中國二胡的弓毛是夾在兩條琴弦之間來演奏的,Kamancheh的弓是分離琴弦,在演奏時才安放在弦上。圓形共鳴箱上蒙以羊皮或魚皮,底部有琴釘,或放于腿間演奏,或置于地上演奏。演奏者一般席地而坐,演奏時不是像演奏小提琴或大提琴那樣以調(diào)整右手持弓角度來演奏不同的琴弦,而是右手運弓的同時,以左手轉(zhuǎn)動琴身來配合弓的觸弦。

3、蘆笛Ney(??)

吹管樂器Ney樣子長短、粗細像中國的笛子,但不是橫吹而是豎吹的。前部有5個孔,后部有1個拇指孔。吹奏方式特別,不像所有的笛子類樂器那樣要吹者將嘴唇放在樂器吹口上來發(fā)音,Ney的演奏者是將位于樂器頂端的吹口塞入嘴角右邊的嘴唇和牙齒之間,以這種特別的吐氣方式來吹奏的。

4、都塔爾Dutar(?????)

“都塔爾”的字面意思是“兩弦”,是長頸直項琵琶家族的一員,不僅流行于伊朗,在中亞、中國新疆也很常見。這種樂器使用了兩種木材:梨形共鳴箱使用單塊桑木,琴頸使用杏木或核桃木。過去琴弦常用絲弦,現(xiàn)在也用尼龍弦。

制作都塔爾

都塔爾演奏欣賞:

5、塞塔爾Setar(?? ???)

“塞塔爾”的字面意思是“三弦”,為長頸撥弦樂器,但是現(xiàn)在常常再加上一根弦。它是印度樂器西塔爾的祖先。由薄桑木制成,在指板上有25或26個可調(diào)節(jié)的品。兩根琴弦用鋼制成,另兩根用黃銅制成,塞塔爾平均長約85厘米,寬20厘米,梨形箱深15厘米。由于它的精致和洪亮,塞塔爾是蘇菲音樂的首選樂器。

6、桑圖爾Santur(?????)

桑圖爾是最具代表性的伊朗弦樂器,傳入中國后被稱為揚琴或洋琴。桑圖爾是一種有七十多根金屬弦、并用兩根彎曲的木槌敲擊演奏的洋琴。從15世紀下半葉到整個16世紀,桑圖爾遍及整個歐洲;在16世紀被歐洲傳教士帶到東亞。在伊朗的古典音樂中廣泛使用的桑圖爾有18相,每相4根弦,即一共72根弦。輕巧的黃楊木質(zhì)的琴槌上包著毛氈或皮革,以改變音色。

桑圖爾演奏欣賞:

7、通巴克鼓Tonbak(????)

通巴克鼓可能是伊朗最流行的樂器,也是波斯音樂的主要打擊樂器。亦被叫做“Zarb(????)”,意為“敲打”。它是一種大型高腳鼓,鼓面為山羊皮。演奏時將鼓放在腹部或夾在腰間用手指或手掌擊打,技巧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通巴克鼓(左)與桑圖爾(右)

8、塔爾Tar(????)

塔爾是一種長頸琉特,形體比塞塔爾大一些,琴體呈“8”字形,用桑木制成,以羊皮蒙面,共有6根弦,每兩根為一組,按同度定音,用金屬撥子彈奏。塔爾在18世紀時出現(xiàn),并稱為波斯古典音樂中最重要的樂器之一。

9、彈撥爾Tanbur(?????)

“彈撥爾”一詞指流行在西亞、南亞、中亞的一系列長頸弦樂器。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彈撥爾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于美索不達米亞;蘇薩遺址的雕像中有類似彈撥爾的樂器,約為公元前1500年;在帕提亞王朝晚期和薩珊時期,演奏彈撥爾較為流行,“彈撥爾”一詞也出現(xiàn)在中古波斯語的文本中。在公元10世紀,伊斯蘭學者法拉比描述了在波斯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兩種彈撥爾——巴格達彈撥爾和霍拉桑彈撥爾。今天的伊朗彈撥爾有一個狹窄的梨形體,通常由7-10根狹長的木條粘在一起制成。其音板常用桑木制成,并燒制一些圖案孔。長長的琴頸是獨立的,有三條金屬弦,第一條是雙弦。伊朗彈撥爾與伊朗西部的庫爾德蘇菲音樂有關。

10、豎箜篌Chang(????)

Chang是一種類似豎琴的波斯樂器,在古波斯時期,尤其是薩珊時期非常流行,常常在國王的宮廷中演奏。傳入中國后被稱為箜篌。伊朗豎箜篌呈三角形,弦的數(shù)量7-10根,以七弦為主,形制小巧,可抱于懷中。伊朗豎箜篌與古埃及、蘇美爾、古希臘類似樂器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其共鳴箱在三角形的上弦。伊朗卡爾曼沙赫附近的Taq-e Bostan的山壁上,有一組薩珊王朝時期的浮雕群,其中即有彈奏箜篌的女伎樂隊。魯米的《瑪斯納維》第一卷中講述的箜篌高手的故事堪稱經(jīng)典:樂師彈奏的箜篌旋律,能使夜鶯發(fā)呆,能讓大象長出翅膀,能給死人的身軀注入生命……其波斯文詩句堪與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媲美。

壁畫中女伎在彈奏豎箜篌

老照片中的伊朗樂器,現(xiàn)在你都認識了么?

來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