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與地月系 1、太陽和太陽系 (1)太陽及其天體系統(tǒng)——太陽系 太陽質(zhì)量1.989×10 30 千克 太陽半徑696000千米 太陽平均密度1.41克/立方厘米 太陽表面溫度5770K (2)太陽圈層結(jié)構(gòu)和太陽能流 1)太陽內(nèi)部圈層 2)太陽外部圈層 ①太陽外部分為三個圈層:光球、色球、日冕。 ②太陽表面:通常所說的太陽表面,就是指光球。黑子是光球上的漩渦,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biāo)志。 ③太陽風(fēng):太陽表層的密度和壓力同太陽內(nèi)不一樣,向外遞減,但溫度在色球?qū)颖砻嬉陨戏炊蛲庠黾印?/p> (3)八大行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行星運動基本特征 同向性:行星公轉(zhuǎn)的方向相同。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運轉(zhuǎn)。 共面性:行星公轉(zhuǎn)的軌道平面相互接近。 近圈性:行星繞太陽公轉(zhuǎn)的橢圓形軌道都比較圓。 2)八大行星分類 3)太陽系中的小天體 小行星:是指繞太陽運動、主要由巖石物質(zhì)組成的小天體,直徑多為幾千米至幾十千米。 彗星:彗星大多沿扁長軌道饒日運行,平均質(zhì)量比小行星更低一層次。遠離太陽時,彗星是冰物質(zhì)和巖石物質(zhì)的固結(jié)體;接近太陽時,通常在木星軌道內(nèi),固結(jié)體表面的冰物質(zhì)生化、揮發(fā),形成明亮的氣體塵埃。 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zhì):流星體通常指繞太陽運行的、比小行星和彗星更小的固體塊。 【例1】 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tǒng)等級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____。 A.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 B. 地球—太陽—銀河系—總星系 C. 地月系—太陽系—星座—宇宙 D.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答案D 2、月球和地月系 (1)月球概況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 月球重力近地面重力的1/6,,由于引力作用弱,月球上不可能形成大氣圈和水圈。 月球晝夜溫差大,白天可達127℃,夜晚可達-183℃,溫差達300℃。 月球的表面非?;臎?,除了巖石及其碎屑——月攘外,幾乎什么都沒有。 (2)月球的運動與地月系 1)地月系的運動 月球的運動包括月球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月球與地球組成了一個運動系統(tǒng),稱為地月系。 月球的運動符合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圓性的特點。(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運轉(zhuǎn)) 2)月球在太陽系中的運動 月球繞地球和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是同時進行的,月球在太陽系中的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疊加。 月球運動=月球繞地運轉(zhuǎn)+地球繞日公轉(zhuǎn) 3)月球的自轉(zhuǎn) 月球的自轉(zhuǎn)周期為27.32日。 3、月相和潮汐變化 (1)月相 月球本身不發(fā)光,在太陽光照射下,月球同地球一樣一半被照亮。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晝半球,就會看到不同的形狀。 在“朔”位置,月球也半球朝向地球,月球不可見。在“滿月”,月球晝半球正對地球,一輪明月呈現(xiàn)。月相變化的周期為——朔望日,29.5306日。 (2)潮汐及其變化 1)海洋潮汐現(xiàn)象:海洋潮汐是一種周期性的全球海水漲落現(xiàn)象。海水漲至最高時,總是月球在當(dāng)?shù)厣磷罡呋蜃畹椭畷r或稍后。 潮汐與月相相關(guān):在朔、望或稍后,漲落幅度分別達到最大(大潮),在上弦、下弦或稍后,潮差兩地達到最?。ㄐ〕保?。 2)引潮力 月球?qū)Φ厍虻囊绷κ堑厍蛟谒c月球連線方向上變長,地球上因此常生兩個潮汐隆起。 3)海洋潮汐現(xiàn)象的成因:第一、潮汐變形或或隆起發(fā)生于月、地和日、地連接線上。第二、雖然整個地球都在引潮力作用下變形,但海洋比地球更明顯。第三、海洋潮汐是月、日癮潮流共同作用的結(jié)構(gòu),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陽的大。第四、太陽引起的潮汐變形雖然難以單獨顯現(xiàn),但他能對月球引起的潮汐變形起明顯疊加作用。 【例2】 年月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別圓,特別大,此時日地距離、月相、潮位依次是____。 A. 近日點、朔、大潮 B. 遠日點、上弦月、小潮 C. 遠日點、望、大潮 D. 近日點、滿月、大潮 答案C 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與我聯(lián)系,以便后續(xù)處理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