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王莽,世人就會聯(lián)想到了篡位者這三個字,正是因為他的出現(xiàn),葬送了西漢王朝。然而,當他建立新朝后,因為大力推進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其新朝也迅速滅亡。而是王莽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屬于典型的官二代。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他所在的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相對于族人的“墜落腐敗”,王莽卻很會作秀,他恭謙禮讓,簡樸大方,廣結賢士,尊老愛幼。也正是因為這樣,王莽24歲時便進入中樞為官,成為朝中的“新貴”。公元前16年,剛剛過了而立之年的王莽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成為朝中的“攝政王”。 他38歲時當上大司馬,先后侍奉了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漢孺子四任皇帝。再后來,他官封太傅,加九錫,直到 54時,隱忍了30年的王莽終于露出真實面目,他逼迫孺子嬰的禪讓,取代漢朝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朝政,建元“始建國”,史稱“新朝”。 公元8年到公元23年,王莽當新朝的15年皇帝期間,不甘寂寞的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創(chuàng)新。比如說頒布了這樣一些政策——土地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凍結奴隸制度,強迫勞動,實行專賣制度,建立貸款制,實行計劃經(jīng)濟,征收所得稅等等。 他想通過改革來達到強國富民的夢想,結果適得其反,改變不但觸怒了貴族層的利益,受到了達官顯貴們的抵觸,而且還使得廣大百姓流離失所。同時,他還興師動眾討伐匈奴和周邊少數(shù)民族,造成成千上萬的百姓死于非命。 據(jù)悉,王莽時期,米價由漢文帝時的每石數(shù)十錢漲至二千錢,到王莽末年,更達到了每斛價值黃金一斤。天災人禍迫使百姓流落他鄉(xiāng),人相食的慘狀史不絕書。面對困局,王莽竟然派人教流落關中的饑民“煮木為酪”。最終導致了天下豪杰揭竿而起。 公元23年六月,昆陽大戰(zhàn)結束后,新朝軍隊主力覆滅。九月一日,漢軍攻克長安,王莽的新朝夢滅,他不但被義軍趕下臺,而且死于義軍的屠龍刀下,義軍將領杜吳把他殺死,校尉公賓砍掉了他腦袋,大家肢解王莽了尸體,爭相殺砍的就有數(shù)十人。隨后,更始帝劉玄更是把他的頭顱涂上黑漆做成標本“貢奉”起來。 再后來,劉玄被殺后,王莽的頭顱被赤眉頭目樊崇所竊取。再后來,樊崇在滅亡之際,將頭顱獻給東漢王室。 從此之后,王莽頭被收入東漢皇宮,與高祖斬蛇劍、孔子屐一起,被列為鎮(zhèn)宮之寶。 一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期洛陽武庫大火,王莽的腦袋被焚毀,據(jù)《晉書·五行志》記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火,是以累代異寶,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八十萬器械,一時蕩盡?!?/p> 總之,王莽的腦袋被歷代帝王像傳國玉璽似的被傳承了272年。為什么歷朝歷代熱衷于收藏王莽的頭顱呢? 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邀功的需要。 擁有和收藏王莽的腦袋是一榮耀,是一種功勞,所以當時才會有人不斷邀功而搶奪王莽頭顱獻給皇帝。 第二,訓誡的需要。 據(jù)《漢書·王莽傳》中記載:“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边@說明歷代皇帝保存王莽頭,是在想在政治上的震懾作用。王莽篡漢,乃是竊國大盜,為歷代帝王所不容。收藏他的頭鼎是訓誡后人以此為戒,勿要犯上作亂,否則王莽就是下場。 第三,辟邪的需要。 《漢書·王莽傳》有言形容王莽:“窮他極惡,流毒諸夏?!标庪U狡詐的王莽死后成了兇惡的象征和代表。古人迷信“以邪驅邪”,用邪惡的東西可以避開和驅趕邪惡之人之事,以保平安。而王莽的腦袋屬于極邪之物,是用來避邪最好的“法寶”,這也是為什么歷朝歷代的君王們都爭先恐后的想要得到和珍藏王莽的腦袋的一個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