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好朋友,去年年底離的婚,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歸她。離婚后,她常在朋友圈分享關(guān)于離婚生活的日常,她稱呼她的前夫是“前夫哥”,很多段子都特別可愛。 例如,去年年底,剛離婚那會,她和同事們加班沖業(yè)績,實在沒辦法參加孩子跳舞培養(yǎng)訓(xùn)班的年終匯演,年終匯演要求最好是家長親自參加,因為有互動環(huán)節(jié),對孩子而言意義重要。她硬著頭皮給前夫打電話,本以為前夫會陰陽怪氣地拒絕掉。 沒想到,前夫二話不說按匯演要求穿了西裝,父女倆上了舞臺,走了模特步,拿了個紀念獎,表演完出去搓了一頓,還不忘了給加班的她打包了一份。 那天晚上,深夜回到家,女兒已經(jīng)睡了,前夫等著她回來,才走。 別以為這是什么余情未了、舊情復(fù)燃的戲碼,這場見面連寒暄都沒有,保持著距離,兩個人之間已經(jīng)沒有愛了,親密關(guān)系完全割裂,因為彼此都對對方露出過獠牙最尖、最齷齪的那一面。 當(dāng)初離婚是因為他出軌,她無法原諒。加上兩個人性格都急躁剛烈,脾氣暴,軟硬不吃,在一起過日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不如離了,就離了。 這次的救場行動讓她有些恍惚,為什么有些人在一起硬是過不好,分開了反而還進退與共了?
這句看似無情透頂?shù)脑?,讓她熱淚盈眶!這句話,比曾經(jīng)的“我愛你”要動人千倍??! 沒有愛了,但依然承擔(dān)起對共同的孩子的責(zé)任,這大概是我所能想象的最好的離婚模式。 后來,她倆還真的是這樣做的,只要是和孩子有關(guān)的事,都互相商量,共同解決,但對彼此的事度漠不關(guān)心,一句多余的話都不多說。 持續(xù)到如今,她的前夫磨合成了“前夫哥”,“前夫哥”的婚禮定在今年的國慶,她身邊的人都在她耳邊吹風(fēng),什么“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男人移情別戀起來真狠,一年不到娶新歡”,等等,她都一笑了之,絲毫不嫉妒,更沒有道德綁架。 相反,她感謝離婚讓彼此都解脫,都成為了更好、更真實的自己,也成為了更成熟的父母。 我聽過很多個前夫故事,大多血淚模糊。我朋友前夫這樣的男人少,我朋友這樣的前妻也少。
同時,我想倡導(dǎo),離婚不是壞事,也不丟人,它只是一種人生選擇,兩個成年人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人格獨立,坐下來,攤開來,好好談一談,財產(chǎn)公平分配,孩子也并不受傷害。 就像我的朋友和她前夫,反而給了孩子很多很好的人生體驗,也更早地認識到,好的親密關(guān)系不在于捆綁,而在于彼此尊重,坦然面對感情的變故,坦蕩、陽光地繼續(xù)余生。 我收到過不少讀者的私信傾訴,她們離婚,離成了仇人,要么她們見不到孩子,要么她們的前夫們對孩子不管不顧,前夫再婚,她們恨的咬牙切齒,她們再婚,前夫也對她們嗤之以鼻。 凡屬這樣的離婚方式,所有人都沉浸在仇恨、擰巴和狹隘里,沒有贏家,浪費生命。 我當(dāng)然相信這世上有頂級的渣男和完全無可理喻的婆家從中作梗,讓離婚變成惡戰(zhàn),讓一些美好的愿景無法實現(xiàn)。 但在任何離婚大戰(zhàn)中,有一點,是始終可以完全由自己主宰的,那就是離婚后的心態(tài)——離婚后,ta是仇人,還是孩子的親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可控的。 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個案例,一個媽媽離婚,基于各種現(xiàn)實考慮,她坦然選擇了不要兒子撫養(yǎng)權(quán),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孩子跟著爸爸和爺爺奶奶生活,比跟著她流離失所要好。 在她看來,真正的愛不是占有,而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當(dāng)時,她婆婆指著她鼻子罵她狠心,不要臉,罵得很難聽,她沒在意,她明白,她沒辦法讓一個舊思想的老婦人和她有一樣的思考高度,她選擇了尊重婆婆的感受。 最開始一年,她老公和婆婆各種阻攔,各種作,不讓她看孩子。她也沒強求,而是努力工作,專心把自己的實力強大,要不然大動干戈、眾叛親離地離婚是為了啥? 隨著實力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她的心境更開闊了,她從未間斷和婆婆、前夫的聯(lián)系。 她反復(fù)苦口婆心地給他們洗腦,她對婆婆說,“媽,無論我和您兒子是不是夫妻,我們都是您孫子的爸媽。我混的好,您的孫子將來就有個有錢有本事的好媽,對他只有好處,沒壞處。 您不讓我看孩子,您罵我,最終受影響的,其實是您孫子。他想媽媽了,見不著,他傷心難過,對身體不好,對心理健康也不好。我傷心難過,日子過得不舒坦,工作也不會順利?!?/p> 她對前夫說,“我們的性格不適合在一起過,老吵架,互相傷害,我離開你,對你和我都是好事。并不是我們捆綁在一起就是完整的家,我們都過得好,都心里有孩子,孩子才有家?!?/p> 慢慢地,婆婆放下芥蒂,成為了她和她兒子之間最好的信使。她每年寒暑假把兒子接到身邊,平時給兒子打電話、聊視頻都是婆婆在處理,并且習(xí)慣成自然,婆婆對她這個“拋夫棄子”的兒媳甚至有了從前沒有過的特殊感情。 前夫也放下了過去那種狹隘的婚姻觀,再也沒有恨過她,兩個人之間徹底放下,平和了。
三五年后,她老公再娶,她和婆家商量后,把兒子完全接到了自己的城市,前夫的新生活不受影響,當(dāng)時她經(jīng)過這三五年的緩沖,也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實力承擔(dān)起她和兒子的共同生活。 婆婆和前夫想孩子了,她也是全力支持兒子和他們聯(lián)絡(luò)感情,因為在她看來,兒子的感受最重要,兒子能感受到親情,對兒子的成長好,她就應(yīng)該支持。 當(dāng)兩個人確實不愛了,在一起多呆一天都是煎熬,長期被怨恨的壞情緒籠罩,互相傷害、較勁,看誰比誰渣,對健康無益,對彼此都是一種負能量的吞噬,不如坦然面對,分開。 至于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能夠理性、平和地直面問題,并且做好善后工作,父母依然自由地對孩子表達關(guān)愛,唯一的區(qū)別是,爸爸媽媽不再相愛了。
一場坦蕩而理性的離婚,勝過一萬次貌合神離的“夫妻恩愛”。 一個分道揚鑣的好前任,勝過一萬個白頭偕老的渣現(xiàn)任。 當(dāng)然,寧愿你們相愛,永不分離,但如果不得不分開,愿你們相視而笑,各得其所。 記住,我們放棄面目猙獰,和世界握手言和,愛比恨多,努力比抱怨多,是身為成年人的體面與責(zé)任。 ————————end———————— 今日話題:你見過的離婚都是怎樣的?你見過好的離婚嗎? |
|
來自: business76 >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