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子心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聯(lián)和成語一樣,是漢語中具有突出識別意義的部分。作為一種文藝形式,對聯(lián)則可與詩詞曲賦相比美。賞讀對聯(lián)是一種思想的充氧,是一種美文的享受, 也湊兩則與對聯(lián)相關的故事。 唐代詩人孟郊,小時候家境貧寒,他自幼喜愛讀書,而且非常用功,很早就顯露出了文學才華。 相傳有一次,有個欽差大臣來到孟郊的家鄉(xiāng)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太爺大擺宴席,召村里的人為欽差大臣接風,可是當孟郊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綠衫走進院子里時,縣太爺一下就慌了,生怕這孩子的窮相影響欽差大臣對對自己治理地方政績的評價。于是眼珠一瞪發(fā)起火來:“去去去,哪里來的小叫花子?也想吃席?” 小孟郊十分氣憤,不但沒走,還大聲頂了起來:“家貧人不平,立地三尺有神仙?!?那欽差大臣一聽,覺得這小孩子不一般,就說:“好你個小小孩兒,夸大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個上聯(lián),你若能對出下聯(lián),就允許你在這里吃席。對不出來,就讓人把你打出去?!?/p> 孟郊一點也也不膽怯。說:“請吧?!?欽差大臣微瞇雙眼,搖頭晃腦的說出上聯(lián):小小青蛙穿綠衣。 孟郊聽出,他是在嘲笑自己,于是看看欽差大人身穿的大紅袍子,又掃了一眼席桌上的燒螃蟹,張口對道:大大螃蟹著紅袍, 欽差大臣聽了,很是惱怒,但因有言在先,便又裝出大度的樣子。說:“給這小小孩兒一口飯吃,我再考考他,看他有多大本事?!?/p> 三杯酒下肚,欽差大臣又想出一條上聯(lián):小小貓兒尋食吃。 聽到這帶有謾罵味道的上聯(lián)兒,小孟郊氣不打一處來,立刻大聲對道:大大老鼠偷皇糧。 這一對句,可是不留一點情面的,打了欽差大臣和縣官們的痛處,一個個目瞪口呆。他們哪個不是盜國刮民的貪官污吏呢? 明代翰林學士解縉,幼時聰穎好學,六歲既能吟詩作對,人稱“神童”。一天早上,他母親叫解縉去掃地,放雞。他隨口應道:打掃堂前地,放出籠里雞。他母親說:你又吟詩啦!解縉接口道:分明是說話,又道我吟詩。 解縉七歲時,父親帶他去江里洗澡。父親把脫下的衣服,掛在江邊的樹枝上,并吟出上聯(lián)說:千年老樹當衣架。解縉望著煙波浩渺的大江,對到:萬里長江做浴盆。 還有一次,解縉的父親與友人下棋,友人仰望高空,忽引一上聯(lián)請解縉父親去對: 天當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解縉父親沉吟良久,不能對答,這時在旁觀棋的解縉,順口答道: 地作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 |
|
來自: 謹身節(jié)用華 > 《學習、書法、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