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齒伶俐,嬌媚爽利的晴雯;剛烈大方,自尊自愛的鴛鴦;柔美善良,干練端方的平兒;至情至性,溫婉聰慧的紫鵑。 她們雖然是丫鬟,但跟大觀園里的小姐比起來,絲毫不遜色。 寶玉的丫鬟晴雯 ![]() 晴雯的容貌在賈府的丫鬟中是最漂亮的一個。身形苗條,模樣標(biāo)致而且還能說會道,討人喜歡,所以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 在所有丫鬟中,曹公獨(dú)獨(dú)把“心比天高”的評語給了晴雯。紫鵑,鴛鴦,平兒她們從小接受嚴(yán)格的丫鬟教育——這是封建禮教的一部分,灌輸她們強(qiáng)烈的階級意識,她們自小只知道奴就是奴,主就是主,人身處什么位置,就必須按照這個位置的規(guī)范行事。 而晴雯到死,都沒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rèn)識到自己是個奴才。 ![]() 晴雯實(shí)際上是視怡紅院為家的。她無父母,從小被來回轉(zhuǎn)賣,卻最渴望家庭的感覺,連一個不知道什么來歷的渣哥哥,都要珍而重之地尋回來,放在自己身邊。怡紅院對其他丫鬟來說是職場,對晴雯來說卻是唯一可以回的家。這才是她如此“眼里不揉沙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她才會在搜檢大觀園的時候披頭散發(fā)沖進(jìn)來砸場子,才會在其他小丫鬟偷盜的時候暴怒——那不是在捍衛(wèi)自己怡紅院副小姐的權(quán)威,而是在護(hù)巢。 ![]() 而這,是晴雯真正的悲劇所在: 她是與眾不同的,在萬馬齊喑的階級教育下仍然生機(jī)勃勃。她的自我意識明明已經(jīng)破土萌芽,卻從來都不具備能力去認(rèn)清或者把握。她無人引導(dǎo),自我意識的萌芽胡亂生長卻永世不得升華,又不甘心自毀,最后只能在任性的嘗試中走向滅亡。 王熙鳳的陪嫁丫鬟平兒 ![]() 寶玉評價平兒:“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上等女孩。” 容貌嬌俏,性情玲瓏。 ![]() 王熙鳳何等人物,幾乎全書第一“梟雄”,全府里她看得起的有誰?可是平兒是她左膀右臂,片刻離不得,平兒何等本事? 聰明識大體,不僅能周全自己,還能周全別人。平兒在既是心似虎狼的王熙鳳的陪嫁丫頭,又是風(fēng)流懼內(nèi)的賈璉的通房大丫頭。借用寶玉的話說就是“賈璉之俗,鳳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貼”。 ![]() 第56回鳳姐病了,探春接管榮府,要大搞改革。探春借以向鳳姐發(fā)難以樹立威信,認(rèn)為鳳姐平日里用人不當(dāng)而遷怒于平兒。 作為鳳姐丫鬟的平兒這時處境很尷尬,她審時度勢,態(tài)度恭謹(jǐn)謙卑,陪笑著向探春說:“姑娘知道二奶奶本來事多,那里照看的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話說旁觀者清,這幾年姑娘冷眼看著,或有該添減的去處,奶奶沒行到,姑娘竟一添減,頭一件于太太的事有意,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們奶奶的情意了。” 平兒一面支持探春的改革,一面維護(hù)鳳姐的顏面,句句得體恭敬。原本滿腔怒火的探春,見平兒說了這么一篇通情達(dá)理的話,一肚子的氣都消了。 連平時為人滴水不漏的薛寶釵都忍不住夸獎:“他這遠(yuǎn)愁近慮,不亢不卑。他奶奶便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不和也變和了。” 既注意自己說話的分寸,不得罪探春,又保全了王熙鳳的威嚴(yán),不卑不亢,應(yīng)對自如。 ![]() 平兒也因此深受探春的尊重,要知道探春是個十分心高氣傲的人,一般人她是看不上眼的。她視平兒為知己,在得知平兒和寶玉同一天生日后,還張羅起為平兒湊份子過生日。 平兒可謂于夾縫中生存,中庸和世故圓滑是生存本能,而能與其之中保留自己的善良本性,才是我喜歡平兒的原因。 賈母的丫鬟鴛鴦 ![]() 賈母的衣食住行,私房財物,乃至娛樂休閑,都是由鴛鴦全權(quán)負(fù)責(zé),她把這份工作做得無可挑剔。其實(shí)與幫主子談戀愛和吟風(fēng)弄月比起來,這才更像是丫環(huán)的本職工作。鴛鴦的特點(diǎn),還在她只做好職權(quán)范圍內(nèi)的一切,沒有更多的私心和野心。 一方面她年齡較大,又是家生奴才,從小在賈府長大,和平兒、襲人都是閨蜜,頗得人心,璉二爺奉承的時候也得叫一聲鴛鴦姐姐。另一方面她服侍賈母多年,老太太身邊的人,見過大世面,氣場也強(qiáng),自然能夠服眾,吃螃蟹的時候開玩笑說鳳姐好沒臉吃了她們的螃蟹,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市俗不等于庸常,鴛鴦才干出色,這種才干不是審美的而是務(wù)實(shí)的。 ![]() “誓絕鴛鴦偶”是鴛鴦?chuàng)?dāng)主角的一段情節(jié),她在全書最精彩的表現(xiàn)也是她命運(yùn)的結(jié)局。那個時候你才發(fā)現(xiàn)平時這個周全大方溫暖可親的大丫環(huán)竟然可以爆發(fā)出如此絕決的力量。那樣的境況下,軟弱點(diǎn)虛榮些也便低頭了,或者不接受,總要想辦法給自己留些地步,襲人平兒的建議操作性雖差,也還是可以想想的,或者私下里求求老太太,能求得分憐惜也未可知。而當(dāng)眾抗婚,也是將自己的所有退路全堵死了,或者說,在做出這個舉動時,她根本沒想過退路這回事。這才是鴛鴦?wù)嬲男母咧敬?,“牛不吃水?qiáng)按頭”,雖然身為丫環(huán)命運(yùn)不由自主,但寧死也不任由你們搓扁揉圓。 鴛鴦的故事至此已是結(jié)局了,未來留給她的也只有死或出家兩條路了。她一生與愛情無涉,此后也會與美滿姻緣無緣,卻偏偏叫了鴛鴦這個名字,偏偏最后孤苦伶仃的一脖子吊死了,這就是鴛鴦的命。 黛玉的丫鬟紫鵑 ![]() 紫鵑本是賈母的二等丫頭,可是自從賈母把她給了黛玉,她就一直照顧和陪伴黛玉,不管黛玉的際遇如何她都不離不棄、始終相護(hù)。 天氣冷的時候,紫鵑派人給黛玉送小手爐;黛玉在潮地方站了半天,紫鵑想著勸她回去。 黛玉看到家鄉(xiāng)的小物件想家,紫鵑也貼心的寬慰開導(dǎo);黛玉跟寶玉吵架的時候,紫鵑也設(shè)身處地的為他們解勸。 紫鵑還暗暗的替黛玉著想,用“黛玉要回蘇州”來試探寶玉的心思。 紫鵑這次一石二鳥,不僅試到了寶玉的真心,而且讓賈府長輩和眾人都看到寶黛之間難以分離的深情,不管這個結(jié)果是否會影響賈府長輩最后的抉擇,但是紫鵑為了寶黛愛情盡了最大的努力。 ![]() 薛姨媽聊到黛玉、寶釵將來的姻緣時,說不如把黛玉說給寶玉。紫鵑聽了趕緊跑過來說:“姨太太既然有這個主意,為什么不和老太太說去?” 紫鵑是一心一意為黛玉著想,第五十七回中紫鵑說:“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是和襲人、鴛鴦是一伙的,偏把我給林姑娘使,偏偏她又和我極好,比她蘇州帶來的還好十倍,一時一刻我們兩個也離不開?!?/p> 黛玉對她一片赤誠,因此紫鵑也會用所有的真心相待。當(dāng)黛玉重病彌留之際,寶玉正在和寶釵成婚,黛玉最傷心的時候還是紫鵑陪在她身邊。 黛玉去世之后,紫鵑送黛玉的靈柩回了蘇州,沒有了黛玉,紫鵑對賈府也沒有了任何眷戀,她陪著惜春出家了,她在青燈古佛里為黛玉祈禱也一直緬懷她們之間的友誼。 她們雖為奴為婢,但是至情至性,聰明伶俐,努力像花一樣在有限的生命里恣意綻放,如此活法同樣令人欽佩與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