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國家發(fā)改委同意了新建蒙西至華中地區(qū)鐵路煤運通道的方案。自此,這一“北煤南運”的鐵路新通道項目正式拉開了序幕。蒙華鐵路線路全長1800多公里,規(guī)劃輸送能力2億噸/年以上,當時估計的投資總額約193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運煤專線。 此前,中國“北煤南運”的運煤專線主要有三條:一是1980年代建設的大秦線(山西大同至河北秦皇島),全長653公里,2010年煤炭運量達4億噸;二是神黃鐵路(由神朔鐵路和朔黃鐵路所組成,陜西神木至山西朔州至河北黃驊),96年開通,02年全面建成,目前年運輸能力約0.7億噸;三是侯月線(山西侯馬至河南月山,東延至山東日照),年運輸能力過億噸。 這三條既有線路有著很明顯的共同特征,它們的起點都在山西陜西,終點都在華北港口,煤炭通過港口出海。 這樣的煤炭運輸格局帶來了極大的不平衡:在供給側(cè),中國煤炭主產(chǎn)區(qū)是山西、陜西、內(nèi)蒙三個?。ㄗ灾螀^(qū)),晉煤、陜煤都很容易往外走,而蒙煤外運卻困難重重,目前主要依靠卡車,運力成為制約其發(fā)展的瓶頸;在需求側(cè),從港口運出的煤炭主要運往沿海城市(華東、華南),華中一直處于無煤缺煤的狀態(tài),長久以來,華中電煤的缺口對百姓而言是一大心病。 在這種情況下,新建一條打通南北、連建內(nèi)蒙華中的運煤線,實為當務之急。
大秦線大秦鐵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島市,橫貫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是中國新建的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運煤專線,也是西煤東運的主要通道之一。除了主要運載山西北部的煤炭,一些來自內(nèi)蒙古西部、陜西北部的煤炭也由大秦鐵路運出。 大秦鐵路1992年底全線通車,目前年運煤量超過4億噸。所使用的貨車是專為鐵路和秦皇島港設計的,卸煤時列車并不停下,而是慢速行進過程中,由翻車機自動進行卸煤,卸煤之后,列車通過環(huán)形線返回。 神朔黃線神朔黃線自陜西省神木神東煤田東至河北省滄州市的黃驊港,全長815千米,是中國“西煤東運”的第二大通道,由神朔鐵路和朔黃鐵路組成。主要承擔神府、東勝、榆林等礦區(qū)的煤炭外運任務,已具備2億噸/年運輸能力。 侯月線候月線自山西侯馬至河南月山,全長252千米,于1994年建成通車,是晉煤外運的南通路之一。候月鐵路向東的最終點是山東日照港,是與隴海鐵路平行的一條鐵路干線,可減輕隴海鐵路負擔,縮短西北與山東出??诘倪\距。 候月鐵路沿線橋梁和隧道眾多,隧道43座,貨運能力為8000萬噸。煤炭來源主要為韓城、澄合、蒲白、鄉(xiāng)寧、晉城等礦區(qū),部分轉(zhuǎn)交新月線至河南、山東或至日照港下水;部分轉(zhuǎn)交焦柳線南下至湖北和湖南。集運鐵路有侯西線、南同蒲線;疏運鐵路與太焦線相同,主要有焦柳線、新月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