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得到晉升,原本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然而很多人,特別是年輕朋友們得到晉升之后,馬上要面對的,卻是一件非?!凹帧钡氖虑?,那就是:差遣不動手底下的員工。 特別是那些年齡比你大,資歷比你老的員工,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你安排一項工作下去,他一句:“哎呀,小X你來的時間短,不了解公司情況,這么辦肯定不行的!”直接懟的你沒話說。 又或者,你們不是上下級,而是平級關系,但是他用一句“我年級大了,你們這些東西我不懂,要不你讓別人干吧?”就把他的本職工作一把甩開,甚至直接扣到你的頭上。 這種時候,你直接跟他翻臉顯得自己不近人情,忍了吧工作推進不下去,還影響你在其他同事面前的權威。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跟這些倚老賣老的同事相處,及不傷面子,又能讓他們好好配合工作呢? 今天我想要跟你分享的三招,分別是:以「禮」服人、以「利」服人,以「力」服人。 首先,要明白,真正的矛盾點其實不在你身上…… 想要真的解決同事“倚老賣老”的問題,我們首先必須要搞清楚對方到底是怎么想的。 當我們遇到同事或下屬“不服氣”的時候,很容易想當然的認為問題的核心矛盾在自己身上。覺得對方是“看我不順眼”。 但事實上,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 這種邏輯并不成立。 想一想,你跟你的同事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的,除非你真的用什么不正當手段搶走了他的晉升機會,否則他怎么就偏偏要跟你過不去呢? 那么,既然對方不是對我們有意見,那他們的“怨氣”到底來源于哪里呢? 其實,最大的來源是:感覺自己的價值不被認可。 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后,都會產(chǎn)生“被需要”的需求。 在職場上尤其如此,想一想我們在工作中什么時候會比較開心?要么是拿到工資的時候,要么是解決了某個難題,得到他人認可的時候。 事實上,被他人認可,本身就是“被需求”的表現(xiàn)。 這時候,我們再來看看,對于職場中的「老人」而言,「新人」意味著什么? 很顯然,新人的出現(xiàn)乃至晉升,都會讓老人產(chǎn)生一種「我的價值不被認可」的感受。 當出現(xiàn)這種感受時,人們就會本能的去「刷存在感」,來尋找自己的獨特價值。 而這個時候,「資歷老」就成了他最大的資本,也正是因此,他要頻頻拿出這個話題來,他覺得自己的資歷「有用」。 所以,很多情況下,并不是老人看你不順眼,跟你過不去。真正令他不滿的,其實是「自己價值減弱」的感受。 只不過,由于絕大多數(shù)人自己也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最終的結果就是錯誤的把自己糟糕的感受歸結到「新人」的身上,并因此產(chǎn)生了抵觸與不信任。 所以,想要徹底解決這個,還要從「根本原因」上下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以「禮」服人 這里的「禮」并不是說讓你一味地容忍退讓,也不僅僅是說你要帶人謙虛有禮(雖然這很重要)。 而是說讓你用「禮待」來為老員工提供「被需要」的價值感。 前面已經(jīng)說了,問題的核心結癥其實是在于職場「老人」對自身價值的懷疑。 因此,化解隔閡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覺得自己有用。 如果做到這一點?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設法引導他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現(xiàn)在你手頭有一個促銷活動的方案,需要讓一個人去跟市場部對接合作,如果你直接指派一個老員工,對他說:“XXX,你去跟市場部對接一下,采集50款當季熱銷的產(chǎn)品吧!” 這時候老員工可能會跟你說:“哎呀,經(jīng)理你來的時間短,不了解咱們這的情況,市場部那邊有市場部自己的安排,人家不愿意幫咱們干活的,我去說了也是白說?!?/em> 但是,如果你換一種說法,比如:“現(xiàn)在我們這個活動需要采集50款熱銷產(chǎn)品,不過實在是對咱們這還不太熟悉,XXX您來的時間比較長,這種事情一般是不是需要跟市場部一起合作去做呢?” 用這種問法,對方大概率會給出肯定的答復,原因很簡單,首先,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第二,如果給出否定的答復,那很可能會導致采集產(chǎn)品的工作讓自己獨立完成。 當對方給出了肯定答復時,再蓋上一頂高帽:“那這事還得麻煩您去溝通一下了,畢竟您的資歷老,人頭熟,比我們別人都強??!”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你把帽子一頂一頂?shù)乃瓦^去,對方就算是有心逃避,但是當著眾人也不好直接拒絕。 況且,也許他嘴上會抱怨兩句:“怎么什么活都非常我去干??!”但心里其實是在竊喜,因為你在「求他幫忙」也就意味著在你眼里,他「非常有用」。 事實上,「資歷老」「年紀大」原本就有雙面的屬性。 對方可以用“我「年紀大」,不會做。”來當做逃避的借口。 可是你同樣可以換個場景用“您「經(jīng)驗多」,非您不可”來當做把對方架上去的理由。 一正一反之間,完全就看誰先掌握了對話中的話語權。 以「利」服人 除了讓對方感受到價值感之外,另外一個技巧就是向所有人展示你們的「共同利益」。 前面已經(jīng)說過,新人和老人,上級和下級之間,原本就不存在什么根本的矛盾。 他們并沒有真正值得討厭對方的理由,恰恰相反的是,他們之間的的利益往往是牢牢捆綁在一起的。 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容易被自己的情緒遮住眼睛,從而任性的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 比如,一個老員工,跟新晉升的年輕領導對著干,從本質上來說無論對他自己,還是對整個部門都沒有任何好處。 可是如果他自己邁不過心里的那道坎,那就會做出這種兩敗俱傷的行為。 而在這個時候,勸說他「識大局」是沒有意義的,真正重要的讓他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里。 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老員工倚老賣老,出工不出力的時候,與其跟他講道理,講情面,不如直接點透你們之間的利益關系:“我們這個項目公司領導非常重視,大家把任務達成了,獎金少不了大家的。XXX,您的經(jīng)驗最豐富,我們這次拿錢,可就全靠您了。” 把話說到位,將所有人的利益捆綁到一起,這時候不管是誰,都不會愿意成為「拖累大家」的那個人。 以「力」服人 最后,以力服人,這里的力主要講的是「權力」。 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并不是說「權力」不重要,恰恰相反,權力是管理學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元素。 但是,「權力」并不是天然具有神奇的功效,是在一些條件的支撐下才能夠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當你已經(jīng)將所有人的利益成功捆綁,也已經(jīng)讓「老員工」認識到你「需要」他們時,你的權力才能成為團隊的潤滑劑。 否則,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貿(mào)然依靠權利去「鎮(zhèn)壓」,只會讓團隊內部產(chǎn)生更多摩擦。 ![]() 那么,如果用權力來促使他人對你信服呢?很簡單,那就是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職場上,各種各樣的權力歸根結底其實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調配資源的權力。 你的上級賦予你管理的權限,也就意味著他賦予你調動一部分資源的權力。 而充分利用你手中的資源,來為整個團隊謀取福利,將成為你贏得眾人信服的最快途徑。 為了做到這一點,有時候你應該學會向你的上級去要資源。 不要擔心他拒絕,事實上你的上級提拔你當領導時,他們心里也有些擔心,就怕你無法勝任這份工作。 而當你為了團隊向上級尋求某些資源時,在他們看來,也是你在努力獲得團隊信任的表現(xiàn),通常來說,他們會很樂意在這種事情上提供一些幫助,因為盡快讓你和團隊完成磨合所產(chǎn)生的收益,無疑遠遠大于付出的這點成本。 而同樣的事情,從你的下屬眼中來看,就是另外一套邏輯了,首先你能夠為了大家的利益去「要資源」,說明你心里有大家,而能夠把利益要來,則證明你「有本事」,而且深的更高層的信賴。 這相當于無形之中,把更高一層的權威“借”到你自己手中。 對于別人來說,他既得到了「禮」和「利」,又清楚的看到你所有的「力」,那么任何一個聰明人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圖片來源:Pexel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