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寫了非常多的花,并將之與金陵十二釵的女子命運相關聯(lián)。海棠花是《紅樓夢》中最濃墨重彩的花之一,據(jù)紅學家研究,僅《紅樓夢》前八十回中就有十六回提到了海棠花。大體上來說, 《紅樓夢》里對海棠花的描寫,多與女子命運相關,其中秦可卿、晴雯、史湘云三位都與海棠花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紅樓夢》里海棠花第一次現(xiàn)身,并不是以植物實體,而是一幅畫。第五回里寫賈寶玉在秦可卿房中看到一幅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 。而這幅畫的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lián)云:“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 ”宋學士秦太虛,即秦觀,因入元祐黨籍案,生前一再被貶,宋徽宗即位時放還,但死于途中,直到南宋建炎四年宋高宗追贈他為龍圖閣直學士,所以這里稱他為秦學士。作為蘇軾弟子中較出名的,秦觀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 。因秦觀《送錢秀才序》自謂與好友“浩歌劇飲,白眼視禮法士” ,可見生平便是個豪放不羈、風流倜儻的文人,后人才子佳人小說里常常托秦觀為風流多情的才子而演繹故事,如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有《蘇小妹三難新郎》 ,即以秦觀為主角。而在《紅樓夢》里,作者曹雪芹以秦觀為正邪兩賦之“情癡情種” ,因秦可卿和秦觀皆是“秦”姓,又假托秦觀之筆在《海棠春睡圖》旁題了“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對聯(lián),內(nèi)容是綺麗的消春閨房意象,后半句又將寶玉的貼身大丫鬟襲人的名字嵌入其中。 “海棠春睡”是個典故,來源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據(jù)《太真外傳》記載: 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楊貴妃,時楊妃宿酒未醒,命高力士及侍兒扶掖而至,醉顏殘妝,釵橫鬢亂,不能再拜,唐玄宗笑曰:“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 玄宗偶登沉香亭,欲召楊貴妃同游,不料貴妃宿酒未醒,勉強被侍兒和高力士扶掖而至,貴妃想必是雪膚酡顏,醉意朦朧,玄宗把她比作一朵沒有睡醒的海棠花,此后便以“睡海棠”“海棠春睡”“海棠醉睡”“醉得海棠無力”等寫海棠或比喻嬌美的女子。 《紅樓夢》里提到的《海棠春睡圖》到底是畫醉態(tài)的楊貴妃呢,還是一株海棠,倒是個懸念。但根據(jù)《紅樓夢》第五回主題來看,當屬一幅香艷主題的圖畫,前者的可能性較大。但唐伯虎是否實有此畫,今天未能確知。檢索唐伯虎《六如居士全集》 ,卷三有一首《題海棠美人》詩云:“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和誰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這首題圖詩,倒應該是海棠花和惆悵的美人同在畫面。唐集另一首《題拈花微笑圖》詩云: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shù)朵輕盈嬌欲語。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見語發(fā)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 這首詩也同樣是一首題圖詩,后面六句是集他人詩句而成,非唐伯虎原創(chuàng),好在用在這首題圖詩里倒顯得妙趣渾然。從詩題和詩文看,所提之畫也是海棠花和拈花微笑的美人同在畫面了。唐伯虎的確衷情海棠,多為海棠人物畫題詩,如果真有此《海棠春睡圖》 ,想必與《海棠美人圖》 《拈花微笑圖》內(nèi)容大同小異。 《紅樓夢》第十一回寫鳳姐帶寶玉去探望已經(jīng)病危的秦可卿,再次提到了這幅畫:“寶玉正把眼瞅著那《海棠春睡圖》并那秦太虛寫的‘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的對聯(lián),不覺想起在這里睡晌覺時夢到‘太虛幻境’的事來,正在出神。聽得秦氏說了這些話,如萬箭攢心,那眼淚不覺流下來了。 ” 《海棠春睡圖》在第五回和第十一回的出現(xiàn),秦觀、唐寅風流才士以及楊貴妃主題是借以引出《紅樓夢》 “先以情欲聲色等事警其(寶玉)癡頑”的主題,既以情欲聲色勾引之,又以秦可卿這樣的紅粉佳人香消玉殞來警示他。 《紅樓夢》第十七回寫寶玉所住的大觀園怡紅院就有這么一株西府海棠:“院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著數(shù)本芭蕉;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 ”“絲垂翠縷,葩吐丹砂”形容出了海棠花葉同發(fā)、繁麗裊娜的神姿。當時商議為這處居所題匾時,有清客便化用東坡著名詠海棠詩首句“東風裊裊泛崇光”欲取名為“崇光泛彩” ,眾人雖道好,但寶玉卻說只詠了海棠,遺漏了芭蕉,因芭蕉為綠,海棠為紅,為照顧周全,寶玉建議匾為“紅香綠玉” ,賈政雖說不好不好,還是采用了寶玉的擬名。至十八回寫賈元妃歸家省親,改為“怡紅快綠” ,賜名怡紅院,并為了試寶玉之才,命他對幾處院落各賦詩一首,其中寶玉《怡紅快綠》詩寫海棠句為“紅妝夜未眠” ,也是化用東坡上面那首《海棠》詩的末聯(lián)“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可以說,寶玉的居所便源于海棠、芭蕉二木。 作者曹雪芹也借眾人之口探討了這株海棠的來歷,特意點出了“西府海棠”的名字。人有族譜,畫有畫譜,琴有琴譜,明代王象晉編有《群芳譜》 , 《群芳譜》中為海棠列了專譜,并指出海棠有四種,分別是貼梗海棠、垂絲海棠、西府海棠以及木瓜海棠,還說海棠花都是花型艷麗,卻沒有香味,詩人特別珍重并常常賦詠于詩篇的,則多是西府海棠這一種。這大約因為西府海棠植株更高、花形更大、花梗直立,開花時遠觀更為繁茂的緣故。 賈政說這株西府海棠是外國之種,俗傳出自“女兒國” ,名“女兒棠” 。“海棠”之名前綴一“?!弊?,《廣群芳譜》引《平泉草木記》云:“凡花木以海為名者,悉以海外來,如海棠之類是也。 ”古人便有不少人認為海棠可能是從海外傳來。但寶玉道破這是附會之說,解釋說海棠花“紅若施脂,弱如扶病” ,近乎閨閣風度,所以以“女兒棠”命之,這是非常準確的。一則因古代詩人、詞人吟詠海棠花,多以之比況閨閣女子。二則這西府海棠還真不是舶來品。今天的植物學家所定名的西府海棠,其產(chǎn)地在中國北方,多見于遼寧、河北、山西等省,耐干旱,不耐陰,對嚴寒有較強的適應性。像筆者在的上海,西府海棠就罕見其姿,最盛的是垂絲海棠、貼梗海棠以及滿樹猩紅的木瓜海棠。宋代陳思《海棠譜》說:“ (西府海棠)紅花五出,初極紅,如胭脂點點然;及開則漸成纈暈;至落則若宿妝淡粉矣。 ”這與《紅樓夢》里對西府海棠“絲垂翠縷,葩吐丹砂”及“紅若施脂,弱如扶病”的描繪,恰可相合相映。 而這株西府海棠,后來竟成了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命運的讖兆?!都t樓夢》第七十七回寫晴雯含冤受屈,一病不起,寶玉說春天便知有這不好的兆頭了,襲人問故,寶玉答說:“這階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無故死了半邊,我就知道有壞事,果然應在他身上。 ”襲人不信,寶玉還給她講了一通天人感應、萬物通靈的道理,往大了說“就像孔子廟前檜樹、墳前的蓍草,諸葛祠前的柏樹、岳武穆墳前的松樹” ,往小了說“就像楊太真沈香亭的木芍藥,端正樓的相思樹,王昭君墳上的長青草” ,所以寶玉堅持說“這海棠亦是應著人生的” 。因“怡紅院”便取名自這海棠和芭蕉,海棠之地位極端重要,今既說海棠應人而生、應人而死,襲人便心中甚是不服,覺得晴雯在怡紅院怎么能超過自己呢,憑啥這海棠是先拿來比她呢?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眾人夜里集聚在怡紅院為寶玉過生日,玩起了占花名兒的游戲,輪到史湘云掣簽時,小說寫道:“湘云笑著,揎拳擄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一面畫著一枝海棠,題著‘香夢沉酣’四字。那面詩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 。 ”湘云這里抽到的便是海棠花的花簽,簽子上的花語“只恐夜深花睡去”便是蘇軾《海棠》詩的名句,而“香夢沉酣”又隱喻了唐玄宗將宿酒未醒的楊貴妃比做海棠春睡未足的典故,下文黛玉答道“夜深”應改作“石涼” ,便是打趣白天史湘云“醉眠芍藥裀” 。所以《紅樓夢》研究中一個迄今未有結果的爭論便是,史湘云的代表花語到底是芍藥還是海棠,這倒讓我想起生平極為喜歡海棠花的大詩人陸游曾在他的長篇《海棠歌》中寫道:“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藥應羞死。 ”古代海棠花以四川最盛,陸游入蜀為官,飽觀海棠,即將離蜀,甚是不舍海棠,說自己乘舟東下八千里,眼目所見的桃花、李花與海棠花比起來簡直是奴仆輩,不足入眼,倘若這海棠的根能移,擅名天下的揚州芍藥在外來的海棠面前大概要自慚形穢羞死了。 至于《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中,寫寶玉等人于秋爽齋結海棠詩社,眾人又以白海棠為題紛紛題詠。值得提醒的是,這里的“白海棠”則與我們平常說的傳統(tǒng)觀賞植物“海棠花” (包括《紅樓夢》里其他處寫到的海棠)不是同一種。我們知道海棠詩社的緣起,是為人伶俐乖覺的賈蕓給賈寶玉送來了據(jù)說是“不可多得故變盡方法,只弄得兩盆”的白海棠,而且這次結詩社,據(jù)下文可知時令上又恰逢賞桂花、吃螃蟹、吟菊花,則明顯是秋季了,傳統(tǒng)觀察名花海棠按照“二十四信風”的講法正屬“春分第一候” ,則是春分前后開花。因可確知《紅樓夢》三十七回提到的這白海棠正名乃是秋海棠,為草本植物,屬秋海棠科秋海棠屬;而傳統(tǒng)觀賞花卉的海棠是木本植物,屬薔薇科薔薇屬或蘋果屬,而歷來詩人詞人詠海棠詩詞,皆取其或紅或粉,并未見純白的海棠花,也是這個道理;二者完全不是同一類植物,而不少研究紅學的專家倒還未能辨明此點。以故,寶玉怡紅院的“西府海棠”作為高大的木本植物,是栽植庭院中,而這“白海棠”作為草本植物,因植株較矮,則栽種在花盆中而搬來送去了。 |
|
來自: 尋夢向天歌 > 《轉載:《紅樓夢》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