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導刊 魯迅的詩文造詣之深已毋須多言,但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是一個一流的書封設計師,他設計的書籍封面,即便放在今日也絲毫不覺落后,充滿美感,我們整理一部分,供大家欣賞。 1912年翻譯出版的《小彼得》,這是一本匈牙利作家海爾密尼亞的童話集,由魯迅校訂作序并設計封面。封面上譯者:許霞,就是許廣平。書名美術(shù)字由魯迅所寫,模仿英文中的花體字,封面上的圖案,也是頗具西歐風味的,正好烘托出了童話的趣味。正是這本精致的小冊子,成為魯迅先生和許廣平共患難的紀念。 魯迅和陶元慶是好友,他們合作了多個封面設計,一般都是魯迅設計,陶元慶執(zhí)筆手繪。《彷徨》這個封面,就是魯迅設計,陶元慶畫,底色橙紅,用了幾何線條畫三人呆坐椅上,面對著一輪圓而不圓、顫顫巍巍的深藍色太陽,于百無聊懶中晃悠。 當時竟然有杠精稱太陽不圓,陶元慶也很無奈啊,魯迅為陶元慶辯護說:“你看好笑不好笑,竟有這樣不懂藝術(shù)的人?!?/span> 魯迅的設計大多延續(xù)這樣的風格,單純、洗練、樸實。他給陶慶元寫信,托他為《墳》設計封面時說:“可否給我作一個書面?我的意見是只要和《墳》的意義絕無關(guān)系的裝飾就好?!庇谑怯辛诉@個封面: 魯迅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死磕細節(jié)的封面設計師,字體也要精心設計一番?!侗剂鳌酚米兓暮隗w字,勾上黑邊,有一種流動感。 《萌芽》兩字筆劃一邊粗,一邊呈尖狀,顯得干凈,蒸蒸日上,就像正在生長的芽兒?!懊妊吭驴彼膫€大字擺放成橫折形,十分突出。紅色的“第一卷1 1930”放在封面左下角也醒目,整個封面張揚,又瀟灑寫意。 1934年出版的《引玉集》是一本介紹蘇聯(lián)版畫的畫冊。長方形紅色色塊穩(wěn)重,色塊上再手寫書名、書中所選外國版畫家的外文作者名字和“木刻59幅”字樣,用橫線隔開。既有大方簡練的東方趣味,也有西方書籍張揚的因素。 《工人綏惠略夫》封面 《朝花夕拾》封面 以上《工人綏惠略夫》和《朝花夕拾》的封面,是魯迅先生得到了銅器和石刻紋樣的啟示后設計。 因為魯迅的多次校對重譯,在許廣平看來,《小彼得》實際上已經(jīng)是魯迅的譯作,所以后來這本書的譯者改成了魯迅。 為了介紹外國文藝,魯迅翻譯了許多小說和藝術(shù)類書籍。在這些書籍封面中,也可以看到許多極具現(xiàn)代特色的藝術(shù)作品。如下面的《藝術(shù)論》和《蕭伯納在上?!? 這本《木刻紀程》看似簡單,但卻繼承著著明清時代線裝書設計中簡約、雅致的風格: 對于書籍裝幀,魯迅非常主張“留白”的設計,所以我們常??梢钥吹郊兩牡咨湟贼斞赣H筆題字的封面設計。比如這本《吶喊》: 用深紅色作底色,顯得沉重有力,深紅色象征著受害者的血跡,又預示著斗爭和光明,書名如石刻般雕刻在其上,最獨具匠心的是魯迅先生把自己的名字一同放在了黑色方塊之中,象征著魯迅先生和廣大志士們站在同一立場,一同“吶喊”與斗爭。 說到魯迅的美術(shù)修養(yǎng),還得追溯到他的童年時期。他提到他小時候最愛的那本《山海經(jīng)》,最吸引他的不是故事,而是各種插圖?!段饔斡洝分幸灿泻芏嗖鍒D吸引了他的興趣,小時候的魯迅已經(jīng)開始自學插畫,對《西游記》里的圖畫開始臨摹。 魯迅手繪《朝花夕拾》插圖:“活無常” 當時,魯迅出版了一些關(guān)于插圖創(chuàng)作技法等的指導插圖創(chuàng)作的書,比如日本人板垣鷹穗作的《近代美術(shù)史潮論》,魯迅以為中國正需有這一類的書,應該介紹。但當時出版界對這類書的態(tài)度正如他自己說,書中的圖畫太多,134幅,在現(xiàn)今讀者寥寥的出版界,縱使譯者出,恐怕也沒有一個書店敢于出版的罷。 后來魯迅想到了雜志《北新》,如果每期全用這書中所選的圖畫兩三張,再附譯文十頁上下,則不到兩年,可以全部完結(jié)。論文和畫相聯(lián)絡,沒有一點白費的東西。在魯迅的努力下,這些插畫在《北新》雜志上連載完后,后來又出了單行本。 欣賞魯迅先生的書封設計,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多才多藝,只不過是文學上的光芒遮蔽了他在其他領(lǐng)域的成就。對此,你是什么感受呢?可留言表述你的觀點。 莫言:愿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一部短篇小說 作家導刊 ID:Chinese-writer |
|
來自: 風云際會2009 > 《藝術(shù)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