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中醫(yī)藥館” 它和蓮花一般立在湖水中 它如刺猬一般豎起一身刺 它與石榴一般群居襁褓中 它像雞頭一般直視著天空 它是盤中明珠,質(zhì)白如玉 它是水中人參,香柔可口 芡實 補脾止瀉、固腎攝精、祛濕止帶的功效。常用于脾虛濕盛、久瀉不愈。 芡實[qiàn shí] 【來源】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種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取出種子,洗凈,再除去硬殼(外種皮),曬干。通常在 9 ~ 10 月種子成熟時采收。 【異名】雞頭果、雞頭米。 【性味】其性平,味甘、澀。 【歸經(jīng)】歸入脾、腎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主治遺精、滑精、脾虛久瀉、遺尿尿頻、白濁、帶下等。 【適用人群】本品具有收斂、滋養(yǎng)作用。臨床上治療慢性腎炎、慢性結(jié)腸炎等疾病。 【注意事項】大小便不利者忌服;食滯不化、新產(chǎn)后者慎服。 【用法用量】煎服,一次常用量 10 ~ 15 克。在藥膳、保健食品制作時,可選用煮、蒸、燒、炒、炸等烹制方法。 【炮制方法】 麩炒芡實:取凈芡實,照麩炒法炒至微黃色。本品形如芡實,表面黃色或微黃色。味淡、微酸。 芡實可單用,用于健脾止瀉時,也常與蓮子、山藥、白術(shù)、茯苓、白扁豆等藥材同用。
推薦搭檔:金櫻子 芡實甘澀性平,入脾、腎經(jīng),功擅固腎澀精、補脾止泄,偏于健脾; 金櫻子酸澀性平,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長于固精澀腸、縮尿止瀉,重在收澀。 二者伍用,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縮尿止帶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腎虧虛、精關(guān)不固、膀胱失約、濕濁下注所致之遺精、尿頻、白濁、白帶過多以及脾腎虛弱之久瀉久痢等癥。 知識拓展 1.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須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兩。共為末,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醫(y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 2.治濁病:芡實粉、白茯苓粉。黃蠟(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鹽湯下。(《摘玄方》分清丸)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老年仍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他對養(yǎng)生很有研究,著有《東坡養(yǎng)生集》等書。他的養(yǎng)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剛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10~30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 食膳與實際應用 芡實營養(yǎng)價值較高,干燥的芡實種仁成分以淀粉為主,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氨基酸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和一些收斂性物質(zhì),向來有“水中人參”和“水中桂圓”的美稱。芡實主要以種仁供食用,其葉柄和花梗也可作蔬菜炒食。
芡實最宜打粉入膳,制作粥、面食等主食,也可入丸、散。煎服用量在10~15克。 1 芡實山藥粥 【功效】 此粥可補虛勞、健脾益氣、止瀉止遺,對脾腎兩虛所致的各種遺泄癥均有食療作用。 【食療藥膳】 芡實30克,粳米、鮮山藥各100克,白糖適量。山藥洗凈,去皮,切塊;粳米淘洗干凈。鍋中倒入適量水,先放入芡實煮軟,再倒入粳米、山藥,煮至粥成,加白糖調(diào)食。每日早、晚溫熱食用。 芡實的最佳搭檔是:蓮子、燕窩、銀耳、山藥、白扁豆、百合之類的白色食物。這些食物都是女人常用的美膚、健脾之物,尤其是白扁豆,不僅健脾,還可祛濕。 1 芡實糕 芡實糕是一種松軟的傳統(tǒng)特色糕點,主要材料有鮮芡實、大米粉(糯米粉)等,輔料有白糖,由浙江嘉善西塘古鎮(zhèn)居民最早制作并流傳至今。 【功效】補脾,益腎,固澀。適用于小兒慢性脾虛腹瀉、腎虛遺尿。 I 版權(quán)聲明:本平臺所發(fā)布的內(nèi)容歸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版權(quán)問題,請留言告知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