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和小調音階之間的關系?我能單獨理解十二大調和單獨理解十二小調,但每一組之間的關系呢?比如說,A小調和C大調都屬于C調,實際應用中是怎樣的呢?不能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更不用說理解五聲調式了。 要想細說這個問題,能夠寫出一本書呢。這里揀一點主要的說說: 一、現代音樂體系中主要的調式就是“自然調式”,實際上就是“自然大調”。各種小調都是在這個自然大調的基礎上變化產生的。 自然大調音階的特點我想不用跟你細說了吧?不知道五度相生你是否真正理解?從你的問題中看到你應該是練習鋼琴的,鋼琴是典型的采用十二平均律的樂器。但是,真正的樂音關系的本原,還是要基于五度相生律。也就是說,不論你現在實際采用的是什么律制,談到音關系上,還是離不開五度相生的原理。 自然大調的產生就是基于五度相生,以C大調為例,首先確定的C音的音高,之后,根據C音得到它上下方的五度音G和F,再三,通過G音得到其上方五度音D音,再四,通過D音得到A音,再五,通過A音得到E音,最后,通過E音得到B音。將F升高一個八度、將D、A、E、B各音按八度關系降低,使它們排在一個八度音程內,就形成了你看到自然C大調的音階:C D E F G A B。這就是自然大音階產生的過程。 二、再說小調,小調是如何產生的呢 ?還以上述C大調舉例,將其音階中的第三、第六級音,也就是E和A兩音各自降下半音,就成了小調音階:C D bE F G bA B。不過這個小調怎么看著不像我們常見的自然小調呢?它的第七級是不是也應該降下半音才是?別急,我說的這個是“和聲小調”。因為只有和聲小調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調。是各種小調的真正的基礎,其他各類小調都是它的變體。 因為和聲小調的第六級與第七級音之間(上例小音階中bA與B音之間)是個增二度音程,這對于聲樂而言就太困難了。所以就演變出一個“旋律小調”,就是當音階上行時還原第六級音,下行時降下第七級音,變成上行:C D bE F G A B,下行: bB bA G F bE D C;因為上行時,需要第七級音的導音功能,所以七級音不能降,只能還原第六級音了,而下行時不存在導音問題,所以降下七級音。 再看看,把上述旋律小調的下行音階的順序掉過來,是不是就是自然小調的上行音階呢? 三、就是小調的記譜,小調記譜本身沒有調號,而是借用自然大調的調號。最合適的就是小調主音上方三度音那個自然大調的調號了,這也是為什么a小調要用C大調的調號的原因。 知道了上面的三大點,你的問題應該可以解決了。 一、關系大小調所謂的“關系”,就是在記譜上調號通用的關系,別無其他。所以a小調并不屬于C大調,而只是借用了C大調的記譜調號。真正有關系的是同名大小調,如c小調之于C大調,因為小調是由其同名大調變化而來。 當然,在轉調時,關系大小調之間因為各音完全相同,所以也可以很方便地互相進入。 二、真正的小調是“和聲小調”,和聲小調的第七級音是不降的,它和其上方主音之間是小二度關系。a小調的七級音是#G(和聲小調),所以,你在C調號的曲譜內看見有臨時升號時,是很正常的,因為這個a小調是個和聲小調。 追問: 非常感謝您周詳的解釋,可還是不太懂!相比而言,我對耳朵聽的東西記起來更快,很快就能哼出來,但讓我學習理論來,怎么變得這么深奧?! 追問: 非常感謝您周詳的解釋,可還是不太懂!相比而言,我對耳朵聽的東西記起來更快,很快就能哼出來,但讓我學習理論來,怎么變得這么深奧?! 追答: 聽到的很快就能哼出來,說明你天分很好。 追問: 謝謝!我是自學的,幾年前請了個老師但是把我當小孩子教。 追答: 樂音和音程是兩個關聯的概念,但不是一回事。簡單地說,樂音就是音樂所選用的聲音,音程則是兩個樂音間的關系的表達形式。 怎樣辨別樂曲是大調還是小調 一般來說大調給人歡快的感覺,而小調則有悲傷的基調,在音樂色澤上有明顯的區(qū)別。這跟音符和聲旋律的走向、組合、音的排列等有關,有固定的格式。比如說,基本的,在同一個音起始的主和弦中,大調的主音(那個第一音)和第三音呈現“大三度”位置,而小調則是“小三度”。相差這半度聽上去感覺就完全不一樣啦。因為這些是固定的,所以不同的人聽來也都會落到同樣的反映區(qū)間,而不會偏差到把悲傷聽成是快樂,所以用音樂色澤的分辨來判斷大調小調,是大體上可以的。 不過有時大調的曲子也可以作成悲傷的,舉個熟悉的例子,流行歌曲里邊“發(fā)如雪”“如果的事”“菊花臺”都有人認為是傷感的音樂,卻都是大調的。更具體準確的方法,就要從音的排列格式等來看啦,就如我前邊說的,最明顯的主音和第三音是“大三度”還是“小三度”,也就是說第三個音是相比較而言高一點還是低一點。如果是西洋的音律,小調的第七個音通常是升半度的,比有同樣升降符號的大調(就是它的關系大調)第七個音多升了半度。比如C大調是沒有升降符號的,它的關系小調A小調也是,而A小調的第七個音在西方的和聲小調中卻是升半度的,就是#G(從A往上數A,b,c,d,e,f,#g是第七個音)。這個在聽上去的效果有點震心,(嗬嗬當然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有點略帶不和諧的美,好像揪心配上傷感的基調,有時出來忽然有點唐突卻帶來很好聽的色彩感覺,有這樣情況的就是小調了。而大調的傷感一般是通過旋律柔美產生的,不會有這種突然升上去的第七音帶來的感覺。 樂理上來講,分別有12個大調和12個小調,就是12對,擁有12個不同的起始音,就是鋼琴上的5個黑鍵和7個白鍵。不同的小調有不同的音作主音就是通常結尾的音,la主音結尾的是A小調,然而A大調也是。這樣一組同一主音的調叫平行大小調。所以用這個方法不能準確判斷調子哦 C大調就是從1開始 C小調就是從6開始 1 2 3 4 5 6 7是大調 6 7 1 2 3 4 5是小調 關系大小調 在自然形式中,音的組織相同,因而調號也相同的大小調,也叫關系大小調或平行大小調. 例如: C大調 1234567 a小調 6712345 從上例可以看出,關系小調好像是以大調的第六級(它的主音下方小三度)作為主音而構成的,反之關系大調好像是以小調的第三級(它的主音上方小三度)作為主音而構成. 所謂關系大小調,或稱“平行大小調”,是指在五線譜上調號相同的一對大小調,它們互相為對方的關系大調或關系小調。每個大調都有其調號相同的關系小調,每個小調均有其關系大調。 如C大調和A小調互為關系大小調,G大調和E小調互為關系大小調,A大調和#F小調關系大小調。 關系大小調之間相距一個小三度。也就是說,關系大調的主音比關系小調的主音高一個小三度,相對而言,關系小調的主音比關系大調的主音低一個小三度。如C大調的主音比A小調的主音高一個小三度,反過來A比C低小三度。小調一般指的是和聲小調。 看Ⅰ級(首調Do)和III 級(首調Mi)的關系??!大三度關系就是大調,小三度關系就是小調哈哈! 判斷大、小三度最簡易的方法:do 升do re 升re mi(共五個)——大三度 do 升do re 升re=降mi (共四個)——小三度 這個看調號就是如果是d大調就是兩個升號 如果是d小調寫的就是f調的調號(f大調和d小調是關系大小調)。如果沒有調號就看臨時變音記號。d大調是是升f升c d小調是跟f大調的一樣降b。大調里的音色是由于大調的ⅰ ⅳ ⅴ級和弦決定的。 大調的ⅰ ⅳ ⅴ級和弦,都是大三和弦 色彩明亮開闊。小調里的音色也是由于小調的ⅰ ⅳ ⅴ級和弦決定的。小調的ⅰ ⅳ ⅴ級和弦 色彩較暗淡 柔和。do是每個大調式的主音 它是一個穩(wěn)定的音 沒有任何的傾向性,如果每個大調的主音都有傾向性 不穩(wěn)定的話 那么這個調就沒法聽了 五線譜上的大小調指的是什么意思,如G小調,C大調, 調表示由符合基本音階的音程結構所構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一個音階,主音與中音的音程關系是大三度的,就是大調,主音與中音的音程關系是小三度的,是小調。大調中,從主音開始,各個音符的音程關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小調則是:全半全全半全全,全是全音,大二度,半是半音,小二度。你說的g小調就是以g為主音的,C大調以C為主音。一般來說,大調給人的感覺輝煌大氣,小調給人的感覺憂傷委婉,但也有例外,比如拉威爾《為已故公主所作的孔雀舞》就是大調,而德沃夏克大氣磅礴的第九交響曲是小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