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 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是以口眼向一側(cè)歪斜為主癥的病證。 中醫(yī)學稱其為面癱,口眼歪斜。 病因由機體正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風寒濕邪乘虛侵入面部經(jīng)絡引起。 【治療】 以散寒化濕,活血通絡為治則。采用: (1)中頻脈沖電治療:面位,30min qd; (2)針刺治療:穴?。簲€竹、魚腰、陽白、四白、顴髎、頰車、地倉、水溝、迎香、合谷(對側(cè))、太沖(同側(cè))。其中每日交替取一定數(shù)量腧穴上電,平補平瀉,留針 30min qd; (3)TDP 照射:面部,30min qd; (4)刺絡閃罐:根據(jù)情況選顴髎、頰車、地倉中之一刺絡閃罐,微微出血,隔日用。 【注】 面癱(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治療首先要排除中樞性面癱(中樞性面神經(jīng)麻痹)的可能,可采用CT進行排除。 早期面癱可結(jié)合: ①0. 9 %NS100ml+ 青霉素640 萬 U+ 地塞米松10mg(前三天)ivgtt 50d/min; ②5﹪GS250ml+病毒唑 0.5g ivgtt 50d/min; ③5﹪GNS250+ 654-215mg ivgtt 50d/min 。以上治療連用5日。 針灸治療面癱具有卓效,是目前治療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選方法。 面部應避免風寒,必要時應戴口罩、眼罩;因眼瞼閉合不全,灰塵容易侵入,每日點眼藥水2-3次,以預防感染。 周圍性面癱的預后與面神經(jīng)的損傷程度密切相關,一般而言由無菌性炎癥導致的面癱預后較好,而由病毒導致的面癱(如亨特氏面癱),預后較差。 ——來源: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