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是2019年“初伏”,也就是今天開始入伏了,進入“苦夏”。 一年之中,三伏天,是最熱的時候,并且,每入一伏,天氣就會更熱一點。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初伏。 入伏后,是“冬病夏治”好時節(jié),錯過再等一年 三伏是“冬病夏治”的好時節(jié)! “冬病夏治”,源于《內(nèi)經(jīng)》中提出的“春夏養(yǎng)陽”的養(yǎng)生法則。 冬為陰,夏為陽。若體內(nèi)生有陰寒性疾病,在冬季容易發(fā)病或加重。 夏天陽氣盛,體內(nèi)陰濕亦外泄,通過人為調(diào)和,增補陽氣,散寒祛邪。 如果可以很好的祛除體內(nèi)寒邪,就可緩解或治愈冬季易發(fā)病,保護健康。 入伏后,也就到到了“冬病夏治”的好時節(jié),此時,要以熱“逼”寒毒。 入伏后,以“熱”逼寒毒,做好三件事 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以毒攻毒”,那么,“以熱制熱”,你知道嗎? 中醫(yī)講,養(yǎng)生要順應(yīng)時節(jié),在夏天,是要順應(yīng)陽長的規(guī)律。 此時,最好的養(yǎng)生方式,就說以熱制熱的“熱養(yǎng)”法。 想要以熱“逼”寒毒,首先,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飲熱茶 ——可解暑、消渴、祛濕。 入伏后,很多人喜歡喝冷飲,覺得更解渴降溫。 事實上,冷飲,只能是短暫地給人體降溫,并不能真正地解渴。 而熱茶,不僅可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提高脾胃運化能力。 喝一杯熱茶,才是真正的給人體解暑降溫。 白鼓丁菊花茶,清熱解毒,下火消炎 材料:白鼓丁、金銀花、桂花、菊花 做法: 白鼓丁清洗,炒制成茶;菊花、金銀花、桂花,洗凈后曬干。 四者,裝入小茶包,每天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白鼓丁,有清熱、解毒、利尿之效。 用其泡水喝,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dǎo)致的惡心、舌苔發(fā)黃等。 并且,白鼓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稱,被中藥界譽為清熱解毒的“八大金剛之一”,可很好的去火消炎,預(yù)防伏天上火。 菊花,是清熱解毒、下火的好幫手,可快速降火,與白鼓丁搭配,清熱解毒效果加倍。 金銀花,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經(jīng)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質(zhì)溫和,擁有獨特的花香,可舒緩情緒,消除沮喪、緩和壓力,幫助身體對抗“夏乏”。 這幾種搭配在一起,在入伏后,泡上一杯,清熱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處。 紫蘇生姜飲,解暑降溫 材料:紫蘇葉3g,陳皮1g,生姜、冰糖適量 做法: 紫蘇葉、陳皮,洗凈;生姜切片,三種食材,入水同煮,加冰糖,待涼后飲用即可。 紫蘇,可發(fā)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濕、防暑降溫。 生姜,可驅(qū)趕病邪,助陽氣發(fā)散以排寒。 陳皮,可健脾和胃,搭配在一起,養(yǎng)生效果加倍。 第二件:喝熱湯,健脾開胃、防中暑 入伏后,天氣炎熱,人們?nèi)菀资秤?,胃口不佳?/p> 此時,需要健脾、開胃,喝點熱湯,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五豆湯 用赤豆、白豆、黑豆、綠豆、黃豆,搭配在一起,煮湯飲即可。 赤豆,也就是紅小豆,可利水消腫,除脹消痞,健脾補血。 黃豆,可補氣健脾,利水消腫。白豆,可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 綠豆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開胃健脾。黑豆可滋陰、利水、祛風(fēng)解毒。 五豆搭配在一起,煮湯飲,可健脾、補腎、益肺、保肝、利氣。 冬瓜湯 冬瓜,帶皮煮湯飲,可防中暑。 冬瓜,是高鉀低鈉型蔬菜,可消腫利尿、防止中暑。 冬瓜皮,利水作用較強,可消熱毒、利小便。 入伏后,用冬瓜帶皮煮湯,可以利水祛濕,排毒! 第三件:熱水泡腳,祛暑濕 入伏后,依然要堅持熱水泡腳的好習(xí)慣。 伏天,濕氣盛,容易損害脾胃,多泡泡腳,可祛除暑濕,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泡腳水溫42℃~45℃為宜,輔以花椒、生姜、艾草等,效果更佳。 生姜花椒水泡腳 花椒,性辛溫,能夠祛除寒氣,用花椒泡腳,花椒的除濕除燥的功能。 生姜泡腳,促進腳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消除疲勞、驅(qū)走體內(nèi)寒氣,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功效。 用一個棉布包,準(zhǔn)備好一定量的花椒、姜片,然后將放進棉布,系緊包好之后,放入水中開大火煎煮,要將花椒生姜的藥效完全融入水中。 煮好的水,就可以泡腳了,溫度最好在38-42攝入適度之間,泡到身體微微出一點汗就最好了。 最后,常揉3處,可健脾胃,冬病夏治 1、捏脊 每日捏1~2遍,可改善消化不良、胃脹、胃痛、腹瀉、萎靡不振等。 每捏三下,將皮膚提一下,叫做“捏三提一法”。 捏起皮膚多少,用力大小,都要適當(dāng),不可擰轉(zhuǎn),直線前進,不可歪斜。 2、揉臍 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揉動。 3、揉足三里 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diào)中理氣、適用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足三里,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