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李商隱自小孤苦,他勤奮苦讀,才華出眾,卻兩次應進士考試不第。直到遇到貴人令狐绹的推薦,才終于如愿??墒钱斈甑亩?,令狐绹就去世,李商隱也失去了幕職,只好另謀出路,再入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王愛其才,將愛女嫁給李商隱,卻終于讓李商隱陷入了黨爭的漩渦之中。 李商隱為官時期,正是朝廷黨爭最烈、傾軋最兇的時期。朝廷分牛、李兩大派,有些人是今天捧牛嘲李,明天又捧李嘲牛。李商隱對這些人深惡痛絕,但又不敢直言,只好借“嘲桃”,對其嗤之以鼻,于是便創(chuàng)作了下面的這首詩。 嘲桃 唐代:李商隱 無賴夭桃面,平明露井東。 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 詩經上寫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花是春天的象征,很多詩人都喜歡描寫桃花,從而贊美春天的絢爛美好。唐代的韋莊抒寫情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宋代的徐俯表達喜悅,“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桃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大年初一很多人家在門前掛桃符,用以鎮(zhèn)宅驅卸;陶淵明也幻想桃花源的美好清凈生活,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 詩人并非憎惡桃花,桃花本身也毫無過錯,但李商隱描寫桃花的的作品還真是少之又少。他寫過荷花、石榴花,還有梅花、牡丹等等,唯一的這首詠桃詩還是嘲諷桃花,讀者可真要為桃花抱不平了。估計是桃花太具有代表性了,它本身也具有色彩艷麗、容易招蜂引蝶的特點,憂郁的李商隱也許更喜歡莊重、優(yōu)雅,對這樣富貴的花朵也感到有點敬而遠之。 這首詩的前兩句集中描寫桃花盛開的時機和艷麗姿態(tài),大意是,天色大亮的時候,露井東邊的桃花盛開了。無賴,表達了眾人對桃花的憐愛,辛棄疾的清平樂寫道,“最喜小兒無賴”,李商隱在此也是贊美剛剛綻放的小桃花的可愛與妖嬈,平靜深碧的井水中,也倒映出桃枝光彩洋溢的花影。詩人只用寥寥十個字,就展現(xiàn)出初放的桃花之搖曳多姿。 三四句轉折,刻畫了桃花以怨報德的品性。這兩句的大意是,它本來是依靠春風的溫暖,才開出艷麗的花朵,如今它卻要嘲笑春風了。春風無形,卻很有心;桃花有韻,卻很無情。詩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桃花的忘恩負義,一個“笑”字,真是人情勝似寒江冷,世事更如蜀道難,令人興嘆良久。 李商隱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短短四句話,卻直擊人心。詩人層層深入,借嘲諷桃花,逐步地揭示了那些蠅營狗茍的小人們的丑惡行徑。夭桃雖美,卻薄情寡義,其實這世間類似的人實在太多,正所謂世態(tài)炎涼、人間滄桑,眾人皆愿錦上添花、誰肯雪中送炭。李商隱正是目睹了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事情,才深深地感悟到做人難,做一個有才華、又有性格的人更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