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作者 熬夜不好我們都知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容易變胖、影響生物鐘…… 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不得已,不熬夜工作,拿什么來養(yǎng)活自己,拿什么來養(yǎng)家?真的沒辦法。 熬夜以及睡眠不足對于我們身體造成的傷害,這種屬于不可逆的損失,沒辦法彌補。這里我們就不討論了。 但是由于經(jīng)常熬夜,造成的注意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記憶力變差等影響,應對這些問題,目前是有方法的。 你的效率是如何變低的 在科學實驗中,有一個睡眠剝奪實驗,就是完全不讓受試者睡覺,在24到72小時內(nèi),讓他們持續(xù)保持清醒。 大量實驗表明,這種急性完全性睡眠剝奪對認知影響最明顯的是注意力和工作記憶。 注意力就是我們保持警覺性和精力集中的能力;工作記憶是一種短期記憶,是我們工作需要時從記憶庫中暫時調(diào)用信息的能力。 比如,我們經(jīng)常性說的“水逆”現(xiàn)象,很可能就是因為你本身沒有睡好,導致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睡眠剝奪,對認知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對長期記憶和認知表現(xiàn)自我評價的損害。 最為有趣的是后者,研究中,隨著被強制保持清醒剝奪睡眠時間的延長,受試者對測試答案反而越來越自信,在錯誤的道路上愈加堅定。 很顯然,睡眠缺失帶來的這些認知損害都會極大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增加差錯機會,有時候甚至可以造成災難性后果。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當時這里的工程師曾連續(xù)工作超過13小時;挑戰(zhàn)者號在1986年發(fā)射升空數(shù)秒后爆炸解體,導致7名宇航員死亡,一些管理人員在發(fā)射之前僅僅睡了兩個小時。以及其他很多嚴重災難事故中都有工作人員睡眠缺乏的現(xiàn)象。 1991年10月12日,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2號機組在1991年10月11日發(fā)生爆炸,爆炸炸開了屋頂,但幸運的是,核泄露并未發(fā)生 日常工作中的熬夜一般不會導致完全性睡眠剝奪,更多的是連續(xù)積累的短時間睡眠不足(比如,在連續(xù)幾天內(nèi)每天缺覺1~2小時),或睡眠質(zhì)量的干擾,醫(yī)學上稱為“累積性輕度部分睡眠剝奪”。 這種類型的睡眠不足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大量研究證實,“累積性輕度部分睡眠剝奪”同樣會對認知能力和工作表現(xiàn)造成影響。其中最突出的仍然是工作記憶,以及長期記憶方面。 真的有方法能夠補救 很多人為彌補熬夜的認知危害熬制了各色美味雞湯。但是,有證據(jù)證明有效的只要一種——補覺,醫(yī)學上稱“恢復性睡眠”。 有人或有疑問,不是說補覺并不能補償睡眠債嗎? 補覺沒有辦法彌補睡眠不足的生理危害,但是對認知從睡眠剝奪中恢復而言,補覺行之有效。 補覺是一種更高效的睡眠。研究發(fā)現(xiàn),和正常的睡眠相比,補覺的睡眠潛伏期更短(更容易入睡),睡眠效率更高,深睡眠和做夢的快速動眼睡眠的數(shù)量增加,淺睡眠階段比例較低。 這種高效也體現(xiàn)在認知功能恢復上。證據(jù)顯示,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至少8小時)可以逆轉(zhuǎn)完全性剝奪對認知損害的總體影響。 對于連續(xù)熬夜造成的慢性部分睡眠缺失,認知功能的恢復過程似乎需要更長的時間。 就是說,連續(xù)熬夜造成的睡眠不足,比熬一個通宵更難拯救,需要更長時間的補覺。 你適合什么時候睡覺 除了補覺,有效措施是需要知道,熬夜也需要個性化,應該根據(jù)自己的特質(zhì)來決定是不是可以熬夜。 公司工作安排上也應該“知人善任”,讓更適應熬夜的員工熬夜加班,多于不善于熬夜者,應該盡可能避免安排他們熬夜。 我們都知道,有的人習慣于早睡早起,另一些人習慣于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事實上,人們睡眠的這種差異并非單純的習慣,而是具有生物學基礎(chǔ)的特質(zhì),醫(yī)學上稱晝夜節(jié)律類型,或簡稱時(間)型。 通常,人群中存在三種時型: 早晨型,“習慣于”早睡,早醒,并在一天中早晨和上午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經(jīng)常也被稱為百靈鳥型。 晚上型,“喜歡”晚睡,晚起,并在白天晚些時候和晚上進入最佳狀態(tài),人們常用夜貓子稱呼這類人。 這兩種極端類型晝夜節(jié)律“時差”介于2到12小時之間。 中間型,或靈活性,介于以上兩種類型之間,睡眠“習慣”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或適應性。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人群中大約40%的成年人被歸為以上兩個極端類型,而60%屬于中間型。 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時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褪黑素峰值出現(xiàn)的時間。 褪黑素住到了睡眠的晝夜節(jié)律,在某一個時間節(jié)點,褪黑素會出現(xiàn)瀑布式分泌,褪黑素高峰導致睡意的突然降臨。 2012年5月23日晚10點35分,在武漢市黃陂一中,一位考生仍在復習 對于成年人來說,這個高峰通常出現(xiàn)在夜間23時,這也是為什么晚于23時入睡就被歸于熬夜的原因。 但是,對于早晨型和晚上型的人來說,褪黑激素高峰的發(fā)作時間有著很大差別,通常早晨型的人比晚上型的人早3小時。 這就意味著,早晨型的人晚于22時,都算熬夜,而晚上型的人凌晨1時后才算熬夜。 雖然,極端型的人占比不是很高,但是,他們對熬夜的耐受性和影響卻極大,甚至可以說天差地別。 熬夜也需要看個人特色 先說結(jié)論,早晨型的人并不適合熬夜。 讓你神清氣爽的最主要驅(qū)動力來自皮質(zhì)醇的分泌,皮質(zhì)醇不僅具有喚醒的作用,體內(nèi)水平的高低還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警覺性和注意力水平。 虎門電商園內(nèi),有的電商熬夜通宵要吃夜宵補充能量 早晨型的人,早晨和上午維持著血液高皮質(zhì)醇水平,這個時間段保持最佳身心狀態(tài)。 研究中,睡眠熬夜對于認知水平和效率的影響,不僅決定于總的睡眠時間,還決定于你的工作睡眠時間,是否和你本身的睡眠特點同步。 早晨型的人夜班或熬夜更加困難,對白天工作狀態(tài)和效率的影響更大。相反,在晚上型的人,則更適應于夜班或熬夜,并且對白天工作狀態(tài)和效率的影響最小。 總之,早晨型的人天生不適于夜班和熬夜,也沒有什么措施可以補救熬夜對工作的不良影響;相反,晚上型的人則更適應于夜班和熬夜。 所以你看,對于我們熬夜黨來說,連拒絕加班的理由都少了一個。 參考文獻: [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What Are Sleep Deprivation and Deficiency?- Sleep Deprivation and Deficiency. “Sleep in America” poll. 2007.. pp. 1–52. [2] Léger D, du Roscoat E, Bayon V. Short sleep in young adults: insomnia or sleep debt?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description of short sleep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1004 young adults from France. Sleep Med. 2011;12:454–462. [3] Lowe CJ, Safati A, Hall PA. The neuro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sleep restric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Neurosci Biobehav Rev.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07; 3: 553–567. [4] Adan, A., Archer, S. N., Hidalgo. Circadian typolog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2012;299; 1153–1175. [5] Kerkhof GA.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human circadian system: A review. Biol Psychol. 1985;20:83–112. [6] Mongrain V, Carrier J, Dumont M.Circadian and homeostatic sleep regulation in morningness–eveningness. J. Sleep Res. 2005;15:162-166. [7] Seo Y-J, Matsumoto K, Park Y-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nd shift system, age and chronotype in shift workers. Biol. Rhythm Res. 2000;31:559-579. [8]McLaughlin C, Bowman ML, Bradley C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shift-work tolerance. Chronobiol. Int.2008;25:455–4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