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讓人哭笑不得一說起蘇軾,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幾乎是活躍在“被貶”的路途中,他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傊K軾的仕途之路可以說走得是非常的艱辛。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rèn),蘇軾的確是歷史上的一個大文豪,而成就他的,便是他這樣艱辛的仕途之路。如果沒有被貶,那么他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也就很難形成。 此外,蘇軾應(yīng)該還有一個稱呼—— 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和19歲的蘇轍出川,于嘉佑二年(1057年)進京赴試。一家三父子同時進京應(yīng)考,這在當(dāng)時絕對是一大美談。這里插一句,蘇洵原本是不愛讀書的,更沒有功名之想,但是在蘇軾出生之后,蘇洵就一下子變得好好學(xué)習(xí)了。人家都說蘇軾是文曲星下凡,看來這是對的。 當(dāng)然了,這只是一個小故事,但是這也即將印證著,這家三父子即將同時踏入官場,為老蘇家爭光。 當(dāng)時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兩人都可以說是當(dāng)時文學(xué)領(lǐng)域的大家。并且兩人正在進行詩文改革,當(dāng)他們看到蘇軾這樣清新灑脫的文風(fēng)時,心里不由大喜。 當(dāng)時所考的科目是讓考生們寫一篇名為《刑賞忠厚之至論》的策論。很顯然,這是一個命題作文,考生們必須以此題目作為核心來進行寫作。蘇軾拿到這個題目時,定神細視幾分鐘,便揮毫弄墨,很快就寫完了。交卷后便揚長而去。 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當(dāng)時的科舉考試,考生在完成答卷之后,是不能直接交由閱卷老師批閱的,而是要先由指定的官員謄抄一遍,然后才上交閱卷老師批閱。但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當(dāng)主考官歐陽修拿到這篇策論的時候,對著其他官員們說:“這寫的太好了,這肯定是我的弟子曾鞏寫的。雖然很好,但是如果給了第一的話,別人肯定會說我是故意的,算了,還是給個第二吧!” 更可笑的是,蘇軾在考完之后,還對自己的弟弟蘇洵說:“這次我一定是第一名”。但是誰知道,當(dāng)名單公布后,蘇軾卻只得了個第二名! 即便是這樣,但是歐陽修也由此結(jié)識了蘇軾,并對他大加贊賞。后來,他回到家中對著自己的家人們說:”二十年后,無人再提及老夫“。由此可見蘇軾的才能有多高,當(dāng)然了也看出了歐陽修的胸懷之寬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