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鑄造開元同寶。開元意為開辟新紀(jì)元,非指年號(hào)。以后歷代曾沿用,并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hào)、朝代或國名,鑄于錢面。如南唐"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宋太宗"太平通寶",徽宗"大觀通寶"、"宣和通寶"、元惠宗"至正通寶"、明成祖"永樂通寶",宣宗"宣德通寶",此外,還有"大明通寶",清"康熙通寶"。 吉語錢凡刻鑄吉語祝辭等成語的壓勝品,均可稱吉語錢。如嘉慶通寶,背鑄"天下太平"、"天子萬年"、"十全老人"、"四方來賀"。或-面圖形.一面為"福壽康寧"、"人壽年豐"等。均為吉語壓勝品。 洗兒錢《資治通鑒·唐紀(jì)》: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宮中為安祿山行洗兒禮,明皇賜楊貴紀(jì)"洗兒金銀錢"。時(shí)楊貴妃收安祿山為義子。按民間生子三日洗之,謂之洗三,洗兒錢即賀人得子所用金銀壓勝品。 女錢 南朝梁武帝時(shí)所鑄五銖,輕薄弱小,而稱為"女錢",習(xí)俗傳說婦女佩之生女,不足信。按女錢即"小錢"、"稚錢"。官鑄者稱"公式女錢"。 男錢以通行錢做壓勝品,如十六國后趙石勤豐貨錢,錢文寓意豐富吉祥。俗謂婦女佩之生男,故曰男錢,不足信。 刻花錢 在錢幣上廣加工雕刻各種圖形花紋。早在唐開元錢有雕刻花紋者.如蓮花寓意多子。又有鎏金者。但雕刻開元不一定是唐代所刻.后世所為。如宋代撒帳錢,多用古錢(即五銖元錢)。明清流通錢幣中多有刻花者。如萬歷、泰昌、順治、康熙(小平羅漢錢)、嘉慶、咸豐(大錢)等。此等錢既是壓勝品,便退出了流通領(lǐng)域,但亦可摻雜在流通錢幣中流通.具有兩重性。 套子錢錢可配套,如新莽的"六泉"、"十布"。唐會(huì)昌開元等是。前者以幣值等級(jí)配套,后者以背文鑄地配套。南宋慶宗咸淳元寶背文"元"至"八"字,系紀(jì)年配套;順治通寶可按五種版式配套;康熙通寶可按錢監(jiān)配套;單錢可按十二屬配套,等等。錢家名之曰"套子錢"。 包袱錢清宮奉先殿用,每逢皇帝即位由官爐鑄造。死后即改換新錢。凡祭祀品均以黃緞為袱襯之,各袱四角均綴大銅錢一枚。面文如常錢.背文"天下太平"四字。自乾隆至宣統(tǒng)均有,道光、咸豐最多。宣統(tǒng)罕見。俗稱"太平錢"。 瘞錢為死者埋葬錢幣,謂瘞錢?!稘h書.張湯傳》:"會(huì)人有盜發(fā)孝文園瘞錢"。師古注:"瘞,埋也,埋錢于園陵以送死業(yè)。"殆漢以來葬者多有瘞錢。所瘞之錢,為當(dāng)代通用錢幣,非明錢,故遭盜掘之禍。 秘戲錢 錢鑄男女交娉圖像。早期兩面均鑄此圖,稍后一面有文字,如"風(fēng)花雪月"、"花月宜人"等等。"花月"寓意男女相戀。故《石頭記》別稱《花月寶鑒》。翁宜泉《古泉匯考》:"漢時(shí)發(fā)家鑿磚畫壁俱有之,作秘戲者,見《野獲編》"。唐代鏡亦有背鑄秘戲圖者。寓意源于先民祈求生育繁衍、壯大血緣。"秘戲錢"為祈求多子多孫的壓勝品。因 涉及房事,俗稱"春錢"、"春宮錢"或"避火錢" 。 八仙錢 錢鑄道家八位神仙:呂洞賓、漢鐘離、鐵拐李、張果老、曹國舅、何仙姑、韓湘子、藍(lán)采和,或僅鑄八仙法器。亦稱隱八仙。傳世多為明清壓勝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