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一個護理群內(nèi),一位護理同仁問,輸血時滲出了,導致局部出現(xiàn)大/青紫、瘀斑、腫脹,怎么處理? 的確,輸血滲出不同于一般液體的滲出,不但可以導致局部腫脹,最主要的是還會局部出現(xiàn)青紫,這不但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也容易產(chǎn)生糾紛。那么,輸血時如何避免滲出,萬一滲出了該怎么辦呢? 一、輸血時如何防范滲出 1、合理選擇輸注部位 2016INS指南中要求選擇患者的非慣用手,避開肢體關節(jié),避免患者在輸注過程中出現(xiàn)液體滲漏。 2、選擇合適的穿刺工具 靜脈輸血時,考慮到治療的特殊性,建議給患者提前留置靜脈留置針。盡量避免使用鋼針進行輸血,尤其時情緒不穩(wěn)、躁動的患者或不能配合的小兒患者。 3、適時的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輸血時滲出的危害,告知輸注過程中避免穿刺側肢體隨意移動,更不能隨意調節(jié)滴速,輸注局部出現(xiàn)不適及時呼叫。 4、加強有效巡視 輸血開始后每30分鐘巡視一次,巡視時密切觀察血液的滴速,對于反映遲鈍、意識不清、不能交流的患者每次巡視要觀察穿刺點皮膚情況,不能僅靠滴速來判斷輸注的通常與否。加壓輸血時要有專門的護理人員守護。 二、輸血滲出后如何處理 1、75%的酒精濕敷 一旦發(fā)生輸血滲漏所致的皮下血腫,即刻用75%的酒精浸泡過的無菌紗布濕敷血腫處的皮膚,覆蓋范圍要超過皮下血腫處皮膚邊緣2-3厘米,干濕度以不滴液為宜,其外可用保鮮膜覆蓋,每日三次、每次30分鐘,每日測量腫脹部位臂圍并記錄,動態(tài)觀察血腫部位轉歸情況。 2、維生素B12注射液濕敷聯(lián)合喜遼妥外敷 穿刺點不滲血后,給與B12注射液濕敷于深紫色的皮膚區(qū)域,干燥后及時更換,每次4小時,每日兩次。同時濕敷間歇期給于喜遼妥涂抹局部每日3-4次。 3、患肢制動,抬高 患肢制動,抬高20-30°,以利靜脈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禁止在血腫側肢體上測量血壓、輸液及其他侵入性操作。 4、土豆/濕敷局部 針眼不出血后,給于碘伏消毒針眼部位,并用輸液貼貼敷針眼后,把新鮮土豆切3mm薄/,貼敷于血腫部位并用保鮮膜覆蓋,每次兩小時,每天2次。 總之,輸血滲出后局部會出現(xiàn)皮膚青紫、腫脹、疼痛、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會擔心輸血無效,會擔心經(jīng)濟上的浪費。因此護理人員要給與正確的解釋及疏導。并在血腫發(fā)生后的1-2小時中每15-30分鐘觀察一次,對比兩側肢體皮膚的顏色、溫度、皮膚張力,以后逐步延長至每小時巡視觀察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