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滯血瘀的五種中藥配方1、柴胡、香附、郁金、當歸、川芎、紅花、薤白、枳殼、桃仁、參三七、銀杏葉等行氣、活血藥,有助于改善氣滯血瘀體質。 2、著名的理氣、活血化瘀方劑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湯、失笑散,應根據(jù)氣滯血瘀部位不同靈活選用。 3、中成藥麝香保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可用于心血管瘀阻初起,出現(xiàn)胸悶、胸痛等癥狀時服用。 4、胃腹脹痛、噯氣、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陳皮、砂仁、檳榔、豆蔻、厚樸、大腹皮、萊菔子、大黃、神曲、山楂、谷麥芽、雞內金等,或用保和丸、木香檳榔丸行氣、止痛、消食、通便。 5、氣滯血瘀體質如有情緒抑郁,應以心理疏導為主,配合疏肝理氣解郁藥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綠萼梅、八月札等。中成藥逍遙丸、越鞠丸等,有較好的解郁作用。 二、氣滯血瘀怎么進行調理1.改變飲食習慣:喜食油膩厚味、甜食,或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都會導致血液過分粘稠,最終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發(fā)血瘀。 2.戒煙限酒:過分的吸煙,酗酒,一氧化碳會與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減慢血液循環(huán),尤其是血瘀體質,它會使體內累積更多的痰濁,從而使身體某處的血液堵塞,形成瘀血。 3.保持良好情緒:內心的憂慮加速人體衰老。抑郁和心情不快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兩倍。 4.加強鍛煉:生命在于運動,鍛煉身體促進人的新陳代謝,從而加速人體內的能量循環(huán),幫助人排除體內廢物。如果長期不運動,每天都以“坐”的方式工作、生活,久而久之會形成瘀血。 5.保證睡眠:成年人平均每個晚上需要7-8個小時的高質量睡眠,才能夠保證人體健康。但是很多血瘀體質者常常由于工作的壓力導致睡眠不足,免疫系統(tǒng)失調。 6.多喝水: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減少,導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緩慢。 7.不宜在寒冷環(huán)境逗留: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環(huán)境的時間不宜過久。冬季室溫應不低于攝氏20度。夏季使用空調降溫,室溫也不宜過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 三、血瘀體質的食療方法1、山楂內金粥 原料:山楂片15克,雞內金1個,粳米50克。 制法:山楂片于鍋小火炒至焦黃備用;雞內金用溫水洗凈,烘干研成細末備用;粳米淘凈,與焦山楂、雞內金末共入沙鍋中,小火煮粥30分鐘即可。 功效:化瘀血,行氣結。 2、烏賊桃仁湯 原料:鮮烏賊肉250克,桃仁15克,韭菜花10克,料酒、白糖、鹽各適量。 制法:烏賊肉沖洗干凈,切條備用;桃仁洗凈,去皮,備用;鍋內倒清水1000毫升,先入桃仁中火煮沸,然后入烏賊肉,加料酒、鹽、白糖調味,臨出鍋前加入韭菜花即可。 功效:養(yǎng)血調經。 3、冬菇油菜 原料:油菜400克,冬菇200克,植物油、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油菜擇洗干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梗葉分置;冬菇用溫水泡開去蒂;熱鍋倒油燒熱,先放油菜梗炒至六成熟,加鹽調味,再下油菜葉同炒幾下,放入冬菇和浸泡冬菇的湯,燒至菜梗軟爛,加入味精炒勻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 4、韭菜鮮藕炒木耳 原料:韭菜段50克,鮮藕片250克,凈水發(fā)黑木耳10克,植物油、姜末各適量?! ≈品ǎ哄亙鹊怪参镉蜔裏幔湃刖虏硕?、藕片、黑木耳、姜末,炒熟即可。 功效:補脾開胃,散瘀和血。 四、按摩穴位治療氣滯血瘀凡具有疏通氣機、消除氣滯、通經活絡功效的穴位,稱為理氣穴。臨床上常用的理氣穴有膻中穴和云門穴。 膻中穴: 膻中穴又名元見,因其偏于治療上焦氣病又稱之為上氣海。它屬于任脈,是心包經的經氣 之處;又為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陰、手少陰四經之會穴。此外,一身宗氣會與膻中穴,故膻中又為“氣會”,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常用于治療心胸疾病,如心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此穴位于胸骨中線上、兩乳頭間,平第四肋間隙。 操作方法:以擦法治療,即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進行直線來回摩擦,感覺局部發(fā)熱即可。 云門穴: 此穴為手太陰肺經脈氣所發(fā),內應上焦肺氣,為肺氣出入之門戶,故名云門,是宣通肺氣要穴,有開肺寬胸理氣之功。主要用于治療肺氣郁滯、邪氣阻塞、肺氣不宣等疾病,如胸滿、咳嗽、哮喘等。云門穴位于胸骨中線旁開6寸,鎖骨外端下方的凹陷處。 操作方法:按揉云門穴,以有酸脹感為宜,時間約10分鐘。 |
|
來自: 高山流水cjl > 《濕痰瘀水腫血氣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