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p>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p>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p>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子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p>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p>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p> 重點(diǎn)實詞 喻:明白,通曉,此處指“使……明白”。例: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文:文飾。例:質(zhì)勝文則野 史:虛浮不實。例:文勝質(zhì)則史 弘毅:弘大剛強(qiáng)而有毅力。例:士不可以不弘毅 簣:土筐。例:譬如為山,未成一簣 可以:表示有某種用途,可以用來。例:①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②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目:表現(xiàn)。例:顏淵曰:“請問其目” 重點(diǎn)虛詞 而: ①連詞,表順接,從而,就。例: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②連詞,表并列。例:敏于事而慎于言 其:副詞,加強(qiáng)揣測語氣,大概,也許。例:其恕乎 特殊句式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固定句式,“如……何”。)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反問句式。) 精煉翻譯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質(zhì)樸和文飾比例恰當(dāng),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強(qiáng)加于人。 來源 | 《語文報·高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