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58歲。 病史:因胸前區(qū)悶痛反復發(fā)作5年余,加重1周,經(jīng)檢査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髙血壓病2級。 曾服參苓白術散治療,服藥后腹瀉,服右歸丸則感胃脘不適。 納差,氣短,胸悶,耳鳴,喉中痰多,疲乏無力,二便調(diào)。 舌脈:舌淡紅苔濁,脈沉弱。 西醫(yī)診斷: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中醫(yī)診斷:胸痹。 辨證:脾胃虛弱,痰濕阻滯。 處方:【加味溫膽湯加減】。 竹茹10克,法半夏10克,膽星10克,枳殼6克,橘紅6克,云苓15克,白術15克,丹參15克,黨參30克,苡仁20克,甘草5克。 服上方7劑后,胸悶胸痛已不明顯,納食增加,精神好轉(zhuǎn),痰少。 繼續(xù)以上方調(diào)治月余,明顯好轉(zhuǎn)。 按: 胸痹是臨床上常見的疑難病,病機為本虛標實,心陰陽不足,痰瘀阻滯。張仲景認為胸痹是由于胸陽不振,下焦陰寒邪氣上乘陽位所致,即'陽微陰弦',故多以辛溫通陽之劑治之。 而近代研究冠心病多從'瘀'字著手,強調(diào)活血化瘀。 唐老師認為胸痹確為本虛標實,本虛有心陽(氣)虛、心陰(血)虛,標實主要為痰瘀。 本患者以痰濁為多,唐老師在仲景辛溫通陽的基礎上,加甘溫健脾法,既益氣,又溫通化濁,以溫膽湯加味為主方治療,加黨參或白術,健脾和胃,以絕痰源,甘溫與辛溫并用。 ────────────── |
|
來自: 岐黃之路520 > 《醫(yī)案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