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悲觀主義”哲學(xué)家,唯意志主義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生命意志論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人生的智慧》。 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只有精神能力才能保留下來。如果我們的精神能力本身就有所欠缺,或者,我們的精神能力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鍛煉,又或者,我們欠缺能發(fā)揮精神能力的素材,那我們將遭遇到的悲慘情形就著實令人同情。 意欲是唯一無法枯竭的力量,它受到激情的刺激就會抬頭。例如,意欲可以通過一擲千金的豪賭——這一真正低級趣味的罪惡——而被鼓動起來。一般來說,每個無事可做的人都會挑選一種能夠運用自己的特長的消遣,比如下棋、玩牌、狩獵、繪畫、賽馬 、玩九柱戲;或者研究文章、音樂、詩歌或者哲學(xué)。 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一類快樂,這由他身上所突出具備的具體能力而定。第一類是為維持生命的力量所帶來的樂趣:這包括吃喝、消化、休息和睡覺。在一些國家,這類快樂獲得首肯,這類活動甚至成為全民性的娛樂。第二類是活動身體的樂趣:這些包括步行、跳躍、擊劍、騎馬、舞蹈、狩獵和各種各樣的體育游戲;甚至打斗和戰(zhàn)爭也包括在內(nèi)。第三類為施展情感能力方面的樂趣:這些包括觀察、思考、感覺、閱讀、默想、寫作、學(xué)習(xí) 、發(fā)明、彈奏音樂和思考哲學(xué)等。關(guān)于這各種各樣的樂趣的等級和價值,以及它們所能維持的時間,會有諸多說法,讀者們也盡可以作出補充。 但我們應(yīng)該清楚:我們感受的樂趣(它以運用、發(fā)揮我們的能力為前提)和幸福(它由樂趣的不斷重復(fù)所構(gòu)成)越大,那作為前提的力量也就越高級。并且,沒有人會否認,在這一方面,情感力比人的另外兩種基本生理力量更為優(yōu)越——人較之于動物在情感方面的明顯優(yōu)勢就是人優(yōu)勝于動物之處,但人的另外兩種基本生理能力在動物身上也同樣存在,甚至遠勝于人類。情感能力隸屬于人的認知能力;因此,卓越的情感力使我們有能力享受到屬于認知的,亦即所謂精神上的樂趣。情感能力越卓越和明顯,那么,我們所享受到這方面的樂趣就越大。 要使一個凡夫俗子對某事物產(chǎn)生熱切的關(guān)注,只能通過刺激他的意欲,并由此提起他對這事物的切身興趣。但是意欲持久的興奮,卻不是單一純凈、不含雜質(zhì)的它與痛苦緊密相聯(lián)。在上流社會流行的紙牌游戲就是這樣一種旨在刺激意欲的手段。的確,它能激發(fā)起人們膚淺的興趣,但它帶給人們的也只是暫時的、輕微的、而不是永久和嚴重的痛苦。正因為如此,我們只能把紙牌游戲視為對意欲的搔癢式的挑逗。 相比之下,具有優(yōu)越精神能力的人卻能夠最熱切地全情投入到認知活動中去,這里面不夾雜任何意欲的成份。事實上,他們這樣熱切投入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在他們?nèi)橥度肫渲械念I(lǐng)域里,痛苦是陌生的。我們可以說,他們置身于神靈輕松自在地生活的地方。 所以,大眾的生活把大眾引向渾噩、呆滯,他們的思想和欲望無一不是指向維護他們的個人安逸的那些渺小事務(wù),正因為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就邁向了形形色一色的苦難。所以,一旦他們停止為這些目標(biāo)操勞,并且不得不返回依賴他們的自身內(nèi)在時,無法忍受的無聊就向他們襲來。這時候,只有意欲的瘋狂火焰,才可以活動一下那呆滯和死氣沉沉的眾生生活。 但精神稟賦卓越的人卻過著思想豐富、生氣勃勃和意味深長的生活;有價值和有興趣的事物吸引著他們的興趣,并占據(jù)著他們的頭腦。這樣,最高貴的快樂的源泉就存在于他們的自身。能夠刺激他們的外在事物是大自然的杰作和他們所觀察的人類事務(wù),還有那各個時代和各個地方的天才人物所創(chuàng)造的為數(shù)眾多、千姿百態(tài)的杰作。只有這種人才可以真正完全地享受到這些杰作,因為只有他們才充分理解和感受到它們。因此,那些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才算是真正為他們活著,前者其實在向這些人求助了。而其他的人則只是偶然的看客,他們只是部分地明白個中的東鱗西爪。 當(dāng)然,具有天賦的人比常人多一個需求,那就是,學(xué)習(xí) 、觀察、研究、默想和實踐的需求。因此,這也就是對閑暇的需求。但是,正如伏爾泰所正確無誤地說過的,“只要有真正的需求,才會有真正的快樂。”所以,有這樣的需求就是這些人能夠得到別人所沒有的快樂的條件。而對于其他人來說,盡管他們的周圍存在各種各樣大自然的美、藝術(shù)的美,以及思想方面的杰作,但是這些東西從根本上對于他們就像艷妓之于年老體衰的人。 因此,一個具有思想天賦的人過著雙重的生活,一種是他個人的生活,另一種則是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漸成為了他的唯一目標(biāo),而前者只是作為實現(xiàn)自己目標(biāo)的一種手段而已。但對于蕓蕓眾生來說,只有淺薄、空虛和充滿煩惱的生存才會被視為是生活的目標(biāo)。 精神卓越的人首要關(guān)注的是精神上的生活。隨著他們對事物的洞察和認識持續(xù)地加深和增長,他們的生活獲得了一種整體的統(tǒng)一;精神生活的境界穩(wěn)步提升而變得完整、美滿,就像一件逐步變得完美的藝術(shù)品。與這種精神生活相比,那種純粹以追求個人自身安逸為目標(biāo)的實際生活則顯得可悲——這種生活增加的只是長度而不是深度。正如我已經(jīng)說過的,這種現(xiàn)實生活對于大眾就是目的,但對于精神卓越者而言,那只是手段而已。 【本文節(jié)選自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