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國畫中 有關(guān)諸佛菩薩圣像的繪畫 必定繞不過丁觀鵬 丁觀鵬清代畫家 是雍正、乾隆朝畫院高手 乾隆皇帝有抄經(jīng)的習慣 常常將自己寫完的佛經(jīng) 命丁觀鵬于其前后補畫佛像和羅漢像 是以丁觀鵬留下了 大量的諸佛菩薩圣像畫作 乾隆曾在題丁觀鵬《羅漢圖》詩中 高度評價了丁觀鵬 云海遨游睹圣僧 觀鵬筆妙貌云鵬 依然誰認前身是 可謂端知后者能 一起欣賞 《佛及羅漢像十七軸》 釋迦牟尼佛像。身披紅色藍邊大衣,前胸微袒。肉髻螺發(fā),持缽坐于蓮花寶座之上,手做禪定印,這是佛陀入于禪定時所結(jié)的手印。 十六羅漢阿迎阿機達尊者。畫中尊者身著藍、紅點白袍側(cè)身坐于根雕椅上,顰眉閉口,袒胸露臂,右手拿拂塵,左手持一龍柄香爐。佛教中聞香可獲持戒的芬芳甘甜,觸拂塵有可除煩惱和疾病的表法意味。 十六羅漢阿資答尊者。尊者身著福田衣,佛教講積善行可得福報,猶如播種田地,秋獲其實。頭裹藍色披肩,二目微開,雙手做禪定印,盤坐于巖石上。 十六羅漢拔納拔西尊者。尊者身穿藍僧袍結(jié)跏趺坐于根雕椅上,椅前腳踏上置一雙紅里珠編寶屐,左手做期剋手印,右手持金剛杵。 十六羅漢嘎禮嘎尊者。尊者著僧衣,外披紅袈裟,一足脫去僧鞋搭在另一腿上,坐于巖石上,手握金耳環(huán)。據(jù)說看過或撫摸過金環(huán)的信徒,可以獲得定心、機敏、誠實與善智等成就。 十六羅漢拔雜哩逋尊者。尊者袒露雙肩,面帶微笑,右手執(zhí)塵尾,赤足游戲坐于矮椅上。 十六羅漢拔哈達喇尊者。尊者著袒右肩袈裟,蹙眉沉思,左手結(jié)定印,右手做說法相。 十六羅漢嘎納嘎巴薩尊者。尊者身披藍褐色福田袈裟,裸足游戲坐于木椅上,雙手舞弄兩端串有寶石、紅纓的絲絳。 十六羅漢嘎納嘎拔哈喇錣雜尊者。尊者身披黃色藍紋袈裟,結(jié)跏跌坐于蒲團上,兩手放置腿上結(jié)禪定印。 ![]() 十六羅漢拔嘎沽拉尊者。尊者身著淡藍色僧服,外罩淡粉色綠紋袈裟,手抱蒙鼠,赤足半跏跌坐在蓮花座上。蒙鼠口中吐出珠寶,據(jù)說能激勵大眾生發(f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的智慧與慈悲。 ![]() 十六羅漢喇乎拉尊者。尊者身披藍色福田衣,手持一寶冠,坐于山石之上。喇乎拉尊者的身份較為特殊,他是佛陀出家前所生,后來追隨釋尊,獲得羅漢果位。 ![]() 租查巴納塔嘎尊者。尊者身著淺藍色僧衣,外披紅色福田袈裟,手結(jié)禪定印,袒胸端坐于龍頭扶手的木椅上。 ![]() 十六羅漢畢那楂拉拔哈喇錣雜尊者。尊者左手持梵帙,右手拿法缽,坐于石凳上。傳說尊者前往地獄、畜生、餓鬼三道說法,經(jīng)書和法缽可減輕惡道眾生的痛苦,超拔眾生獲得解脫。 ![]() 十六羅漢巴納塔嘎尊者。尊者瞠目睨視,啟齒說教,左腿上置放有經(jīng)書,右手做說法印,右袒僧衣坐于須彌臺上。 ![]() 十六羅漢納阿噶塞納尊者。尊者左手托一寶瓶,右手斜執(zhí)一禪杖。袒右肩僧衣,赤足游戲坐于木椅上。禪杖原是僧人持戒的器具,杖頭錫環(huán)撞擊聲可以把人從愚癡中喚醒,解脫苦難。 ![]() 十六羅漢鍋巴嘎尊者。尊者手持經(jīng)書,身披紅袈裟,結(jié)跏趺坐于塊石上。經(jīng)書象征佛教三寶之一“佛法”,尊者持經(jīng),代表他遵照釋迦牟尼佛的意旨去弘揚佛法。 ![]() 十六羅漢阿必達尊者。尊者雙手持佛塔,隨坐于山石之上。 《佛及羅漢像十七軸》為十七軸,每軸為獨立的尊者,作表法狀,身后有圓光。其中釋迦牟尼佛雙手持缽,跏趺坐于蓮臺;十六尊者或結(jié)相或手執(zhí)供具,皆呈坐相,其坐榻或竹椅或山石或蒲團,相貌有年少或年長,有漢相,亦有梵相和胡僧相,姿態(tài)各異,形神俱佳。 有人說五代以前繪畫佛教圖畫,都莊嚴妙好,從形容儀范中體現(xiàn)佛菩薩清靜端嚴、慈悲靜穆的道德品質(zhì)。而丁觀鵬佛教畫繼承隋唐規(guī)矩,不失尺度。他筆下的世尊既有著威嚴的氣度,令人肅然起敬,又讓人親切自然,似乎正在演說無上妙法,筆下的羅漢神采奕奕,各個有著坦蕩的胸懷和氣魄。 參考文獻丨張蕊《丁觀鵬〈 釋迦及十六尊者像屏〉的粉本來源及其藝術(shù)特色》 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 圖片: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