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解讀:“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敝腥A門神尉遲恭在《唐書》中以這樣簡明的開端,昂然走入隋末唐初那一段天下大亂、英雄輩出的歷史舞臺,然后登上唐太宗李世民褒獎功臣的凌煙閣,成為堪與關(guān)羽相提并論的一代著名的戰(zhàn)神。 出身寒微 少年傳奇據(jù)《舊唐書·列傳》記載,尉遲恭在拒絕齊王李元吉金銀賄賂時回復(fù)了這樣的話:“敬德起自幽賤,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竄身無所,久淪逆地……”《資治通鑒》也同樣通過尉遲恭之口記錄說:“敬德,蓬戶甕牖之人……”足見尉遲恭出身寒門,出身布衣,身世與權(quán)貴并不沾邊。尉遲恭在故鄉(xiāng)朔州的活動,也有文字記載的,《馬邑縣志》就有這么幾句:“金龍池,在司馬泊。其水淵深清澈。池中產(chǎn)一馬,朝出暮入,人莫敢近。尉遲敬德聞而收之,因名其池。”關(guān)于尉遲恭擒海馬的故事,歷來在朔州的民間口口相傳,比史料更生動更傳神,充滿的傳奇色彩,增加了口頭文學(xué)的特征。故事詮釋說別人無緣也無力制服的一匹龍馬,被尉遲恭一舉擒獲,收為胯下坐騎。最有意思的就是說桑干河源頭一帶許多村莊名字的由來,都與尉遲恭擒海馬有關(guān),比如馬跳莊、歇馬關(guān)、吉莊、司馬泊、吳佑莊,比如上馬石、下馬石,還有什么馬蹄溝、鞭莊子、伏莊等等,莫不和傳說中的情節(jié)一脈相承,各是各的說法;可見當(dāng)尉遲恭一騎絕塵揮別故土,他對家鄉(xiāng)的影響該是多么巨大而深遠(yuǎn)。甚至,馬邑一帶土生土長著一種不大成材的柳樹,樹干扭曲變形,據(jù)說又是因為尉遲恭制服海馬時借力扯住,將柳樹扯成終身殘疾……涉及少年時代擒海馬的故事,尉遲恭自己應(yīng)該有所認(rèn)可。在他的墓志銘上,有這樣兩句話:“年甫十二,雄略載馳,嘗游野澤之間,乃潛籌兵眾,陰為部勒,結(jié)構(gòu)茅草,擬儀行陣……”,據(jù)說他還撥草追蛇,得到兩條雌雄竹節(jié)雙鞭,而且善使八尺長槊,沖鋒陷陣,所向披靡。 身逢亂世,胸懷大志,正是人杰地靈的朔州造就了奔向戰(zhàn)場和走入歷史的英雄尉遲恭。良將擇主 勇冠三軍尉遲恭在他32歲之前,基本上還是默默無聞?!短茣分兄挥涊d了簡略的兩句。其一:“大業(yè)末從軍于高陽討捕群盜,以勇武稱,累授朝散大夫?!币布凑f隋朝廷授予他一個虛職。其二:“劉武周起,以為偏將?!本褪钦f,跟著劉武周造反,也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配角。眾所周知,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百姓揭竿,軍閥割據(jù)。朔州少見地也有一位梟雄劉武周趁勢舉兵自立為王,勾結(jié)突厥,號稱定楊可汗,麾下主要軍事首領(lǐng)是宋金剛,于619年起率軍南下涿鹿天下,首先與已稱唐王的李淵集團(tuán)爭奪三晉,開始勢如破竹,大敗李唐軍隊,占領(lǐng)了太原及河?xùn)|一帶。這時候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掛帥出征,從龍門跨過黃河,采取“堅壁挫銳”戰(zhàn)術(shù),等宋金剛糧草不濟(jì),一舉出擊大獲全勝。經(jīng)李道宗勸降,尉遲恭和劉武周的另一將領(lǐng)尋相等歸降了唐軍。李世民對尉遲恭非常賞識,任其為秦王府右一統(tǒng)軍。時隔不久,尋相等又相繼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將對尉遲恭也產(chǎn)生了懷疑,把他囚禁起來,說:“敬德表面雖然歸附了咱們,可是他肯定跟尋相等一樣,內(nèi)心還想著背叛。此人驍勇絕倫,現(xiàn)在又被囚禁,必然怨氣沖天,留下他恐怕是個后患,請秦王下令這就殺掉他!”然而秦王態(tài)度鮮明,他說:“敬德如果心懷反叛,哪能跑在尋相等人之后?”他馬上責(zé)令放出尉遲恭,把尉遲恭單獨引入他的臥室,送上一筆黃金,誠懇地說:“大丈夫之間所講意氣相投,你不要因為小小的誤會和委屈而介意。我是不會聽從讒言陷害忠良的。這一點你應(yīng)該體察。如果你真的想走,就以此金算作路費盤纏,也算表達(dá)我對咱們共事了一段時間的情誼?!蓖菩闹酶贡磉_(dá)了對尉遲恭的器重和信任,從此,尉遲恭得遇明主,從無二心,跟著李世民屢戰(zhàn)沙場,敗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赴湯蹈火,為李唐王朝統(tǒng)一大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關(guān)于尉遲恭的武功,絕對堪稱第一,史書記載他“每單騎入敵陣中,敵叢槊刺之,終莫能傷,又能奪敵槊返刺之,”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其中一次,李世民帶著尉遲恭和五百騎兵一起去洛陽城外的榆窠出獵,王世充手下第一高手單雄信一馬當(dāng)先直奔李世民,這時尉遲恭躍馬大呼,橫槊將單雄信刺于馬下。這就是《說唐》等小說中所特別提到的尉遲恭“單鞭奪槊”,流傳甚廣。李世民非常欣喜,這樣對尉遲恭說:“眾人都曾作證說你要反叛,是老天安排我獨獨擦亮眼睛擔(dān)保下你!都說福善之報都有先兆,可你對我的回報怎么如此迅速和突然?”齊王李元吉是使槊高手,心中不服,曾和尉遲恭比試,但被尉遲恭“俄頃三奪其槊” ,李元吉被迫下馬連聲說甘拜下風(fēng):“敬德真是個奇人!”玄武門變 功居第一 當(dāng)李唐朝廷完成統(tǒng)一全國之后,李淵的皇位繼承人之爭進(jìn)入白熱化。一方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另一方為秦王李世民。李世民雖然功勞最大,但太子一方聯(lián)合后宮,借助先天優(yōu)勢,使李世民出于危機(jī)四伏的不利境地,《資治通鑒》評價說:“上(李淵)每有盜寇,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盛?!币驗槔罱ǔ伞⒗钤罴蓱勄赝醺蠖弊o(hù)軍尉遲恭,所以暗中打發(fā)手下悄悄給尉遲恭送去一車金銀器物,順便寫了一封書信,內(nèi)容很宛轉(zhuǎn),說:“這些東西不成敬意,只是仰慕老前輩,請以后多多關(guān)照。沒有別的目的,只想加深咱們的布衣之交?!蔽具t恭不為所動,當(dāng)即謝絕誘人的禮品,還回了一封文縐縐的書信:“敬德起自幽賤,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竄身無所,久淪逆地,罪不容誅,實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隸名藩邸,當(dāng)以身報恩于殿下,無功不敢謬當(dāng)重賜。若私許殿下,便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這樣的內(nèi)容坦蕩有節(jié),不慍不火,但立場分明非常得體,也是他第一次提及自己的家世,表露了他的人生觀和人格取向。李建成看了大怒,馬上把尉遲恭列入必殺名單。旋即尉遲恭將李建成的信箋拿給李世民去看,李世民百感交集,說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公之素心鬰如山岳,積金至斗知公情不可移。送來但取,寧須慮也?若不然恐公身不安,且知彼陰計足為良策?”李世民預(yù)料不差,尉遲恭很快招來報復(fù)。李元吉發(fā)現(xiàn)收買不成,決定暗下毒手,他從手下所募集的驍勇之徒中挑選出一位武功最高的所謂壯士,派去行刺尉遲恭。到了那個月黑風(fēng)高的夜晚,刺客潛入尉遲恭住處,卻見尉遲恭所有的門戶一律大開,自己在臥室安睡不動。刺客鬼鬼祟祟幾次出入庭院,又湊近臥室門口窺探,但那個萬軍叢中所向無敵的大將令他心中發(fā)毛,最終不敢進(jìn)屋,只能躡手躡腳的溜掉。尉遲恭不僅武功高強(qiáng),而且才氣過人。在《唐書》中,他在勸說給李世民采取措施解決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時,說出的一段話文采飛揚,精辟透徹,連魏征都望塵莫及:“人情畏死,眾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雖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禍至而不恐,將亡而自安,失人臣臨難不避之節(jié),乏先賢大義滅親之事,非所聞也?!庇捎谖具t恭和長孫無忌的一力推動,李世民于626年六月初四,率領(lǐng)尉遲恭等人發(fā)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尉遲恭射死了齊王李元杰,并且“擐甲持槊宿衛(wèi)于高祖”,促使李淵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繼承皇位,是為唐太宗。當(dāng)時李世民一方商議準(zhǔn)備把李建成李元吉的一百多親信悉數(shù)誅殺、沒收家產(chǎn),這些人中間,肯定包括曾經(jīng)一力主張讓李建成除掉秦王的太子洗馬魏征。只有尉遲恭據(jù)理力爭說:“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他首先提出安定團(tuán)結(jié)才是當(dāng)務(wù)之急。李世民聽從尉遲恭的諫意,表示采取寬大政策,不再擴(kuò)大追究責(zé)任的范圍。就是因為尉遲恭的及時直言,挽救了魏征,否則歷史上就不可能再有“以人為鑒”的一段佳話了。在玄武門事件后論功行賞,第一等功勞由發(fā)動事變的關(guān)鍵人物尉遲恭與長孫無忌并列。但在李世民眼里,尉遲恭之功好像高出長孫無忌一籌,他官拜太子左衛(wèi)率,獲賜極其豐厚,除了萬匹之絹外,還特別包括齊王的府邸、財幣器物等,這一額外重獎是長孫無忌沒能比得上的。李世民登基后,尉遲恭被任命為右武侯大將軍,賜爵吳國公,食邑一千三百戶,當(dāng)時算最高的,另一位參加事變的功臣秦瓊食邑僅七百戶,未有爵號。隨即尉遲恭還擔(dān)任過涇州道行軍總管,率軍赴涇陽與突厥交戰(zhàn),大獲全勝。閉門奉養(yǎng) 大智垂范當(dāng)海內(nèi)戰(zhàn)亂平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圣 明君主之一的李世民,開始大展身手構(gòu)筑他夢寐以求的貞觀盛世,其重要步驟之一,就如魏征所提議的那樣說:“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彼^時勢造英雄,類似尉遲恭的武將再沒有了用武之地。起初尉遲恭難以適應(yīng),不由自主地變得心理失衡,經(jīng)常給人的印象是“直負(fù)其功”。《舊唐書》說:“敬德好訐”,按字面理解,就是喜歡抬杠,喜歡對別人揭短,有了攻擊性;而《新唐書》的說法比較溫和些:“敬德婞直”,就是倔強(qiáng)、自以為是。貞觀六年九月他在參加唐太宗的慶善宮酒宴時,發(fā)現(xiàn)座位排在他上首的又是那些文官學(xué)士,心中窩火,結(jié)果飲酒過量,他仗著酒勁,毫無顧忌怒氣沖沖罵道:“汝何功,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急忙拉住他勸說解釋,誰知尉遲恭的揮起拳頭,幾乎將李道宗一只眼睛打瞎。唐太宗將漢初功臣韓信和彭越的下場舉例子告誡尉遲恭:“乃知韓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陛硝耙辉~,就是剁作肉醬,讓尉遲恭心驚肉跳。同時他看見唐太宗同所有開國君主一樣猜忌功臣,其中的王君廓、李君羨、侯君集、張亮等都被殺掉。事實上尉遲恭也受到了猜忌。《資治通鑒》記載了之前太宗和尉遲恭的兩段對話。其一。太宗曾問尉遲恭說:“有人說你要謀反,什么原因呢?”尉遲恭回答:“我謀反是真的!我跟著陛下征伐四方,身經(jīng)百戰(zhàn),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鋒箭簇的累累傷疤?,F(xiàn)在天下安定,陛下就懷疑我謀反么?”說著脫下衣服,露出他的滿身傷痕,太宗看著就流下眼淚,說:“你趕快穿上衣服吧。我決不會懷疑你,所以才和你說說。你怎么激憤成這個樣子?”事實上他如果不懷疑尉遲恭,尉遲恭又何必激憤?其二。太宗又曾問尉遲恭說:“朕想把一個女兒許配給你為妻,你愿意不愿意?”尉遲恭叩頭辭謝說:“我的老婆雖然鄙陋,但跟我在貧窮時走過許多年。我雖然沒文化,但也聽過古來圣人說富不易妻。陛下讓我娶你的公主,這可不是我能同意的?!?后人夸贊尉遲恭此舉為“富不易妻“,實則是唐太宗依舊在試探尉遲恭:有人說你謀反,莫非你還對高官厚祿不知足么?是不是還得再當(dāng)個駙馬爺?開竅徹悟的尉遲恭毅然決然急流勇退,他變得低調(diào)沉寂下來,盡量隱介藏形,乃至終于提筆寫下退休申請書,“上表乞骸骨”。貞觀十六年,朝廷批準(zhǔn)了他的申請,給他一個榮譽職位開府儀同三司,規(guī)定可以五天一上朝,顧問朝政。那年尉遲恭五十八歲??v觀前人,唯有變得無比頹廢,變得十足的超低級趣味,看似一個不起什么作用的老朽,才能要徹底消除皇帝的提防,尉遲恭做到了,古往今來少有的沒有步入開國功臣的悲劇后塵。《舊唐書》這樣寫他說:“篤信仙方,飛煉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臺,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yǎng),不與外人交通凡十六年?!绷锜煿Τ?中華門神 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下詔在皇宮三清殿旁的小樓凌煙閣內(nèi),由起居郎、書法大家褚遂良題字,由最知名的畫家、中書郎閻立本畫出二十四名功臣的圖像,“時人咸稱其妙”。功臣名單如下: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jǐn)、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畫閣凌虛構(gòu),遙瞻在九天?!倍奈还Τ?,尉遲恭排名第六,武將中卻算第一,另一位與他齊名的武將秦瓊才排名倒數(shù)第一。尉遲恭隱退期間,曾經(jīng)短暫復(fù)出隨唐太宗出征高麗,但以不復(fù)當(dāng)年之勇。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658年,高宗顯慶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尉遲恭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四歲。關(guān)于尉遲恭的喪禮,朝廷舉辦得極為排場隆重,宣布廢朝三日,凡在京五品以上所有官員集合起來隨同高宗一道到尉遲恭宅邸舉哀哭喪,在追悼會上對尉遲恭給予很高評價,“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賜東園秘器,陪葬于昭陵?!绷硗猓霸崾滤?,并宜官給”,“班劍四十人及羽葆鼓吹,送至墓所”。不久,其妻蘇氏的遺骨從馬邑遷來與丈夫合葬。對尉遲恭來說,這些都不很重要,而最關(guān)鍵的就是“忠武”二字,作為了李唐王朝對他一生的蓋棺論定。尉遲恭以一生的忠武風(fēng)范,受到大唐王朝以及文人墨客和尋常百姓的一致尊崇,最終被譽為中華門神。古往今來,他跟他的戰(zhàn)友秦瓊一道手持兵刃出現(xiàn)在年畫上,被張貼于門扇,為千家萬戶保佑平安。傳說有兩個版本,之一該是民間故事,據(jù)稱許多戰(zhàn)死的敵軍化作鬼魂不斷前去騷擾唐王李世民的睡眠,唐王想出一個應(yīng)急的法子,讓尉遲恭和秦瓊拿了鞭锏站在他寢室的門外守護(hù)。另一個版本,就是源自前輩作家吳承恩的神話巨著《西游記》,書中描述唐王與涇河龍王打賭遭致龍王隕命,其魂魄到了夜半就去向李世民哭嚎討要說法,于是李世民安排尉遲恭和秦瓊給他站崗,二位將軍先是身體力行不辭勞苦,繼而丹青畫像步入神壇??偠灾?,尉遲恭和秦瓊一道,“輔李識凌煙”,從歷史步入神壇,名垂千古。尉遲恭陵墓,位于如今的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鄉(xiāng),封土為園丘形狀,墓前立碑,墓道墓室已被發(fā)掘。出土的棺床陶俑陶器瓷器銅器頗為精美,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數(shù)其墓志蓋,上寫二十五字,都以“飛白書”而就:“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國鄂國忠武公尉遲府君墓志之銘”,被譽為書法史上發(fā)現(xiàn)的稀世珍品。尉遲恭是朔州走出去的一位傳奇英雄,也是受到全世界華人尊崇的中華第一門神,尉遲恭的故里朔州,從唐代以來就在桑干河源頭的神頭全泉邊留下鄂國公祠,《朔州志》記載如下:“馬邑之西北十里許,有鄂國公祠。其南,即為金龍池?!边@座祠廟歷經(jīng)歲月滄桑,如今已經(jīng)毀損,但在2001年,一座高達(dá)25米的尉遲恭雕像在朔州七里河公園的人工湖畔落成。雕像坐北朝南,在17.8米高的碑身上,矗立著高達(dá)8米的尉遲恭青銅雕像,左手持槊,右手握拳,昂頭挺胸,迎風(fēng)而立,據(jù)說僅青銅雕像就重13.8噸。2008年,朔州市朔城區(qū)在傳說由尉遲恭監(jiān)修的崇福寺前廣場東側(cè),開工重建尉遲恭廟,于2011年竣工。尉遲恭廟占地4249平方米,兩進(jìn)院落,有山門、中殿、正殿、東西配殿等建筑,內(nèi)有塑像12尊,壁畫390平方米,緬懷尉遲恭波瀾壯闊、榮辱起伏的傳奇一生。正如元人陳元靚所言:“于惟鄂公,輔唐成績。臨陣摧空,萬人之?dāng)场?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千載而下,饗茲廟食。”尉遲恭,永遠(yuǎn)是朔州的驕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