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如果您家有好幾個孩子,那您應該已經對孩子們之間常常發(fā)生爭執(zhí)習以為常了。不管您承不承認這一點,孩子們之間每天或多或少都會發(fā)生些大大小小的爭執(zhí)。有些孩子很愛斗嘴,有的愛動手,有些則還好。但最讓人無語的是,這些爭執(zhí)在成年人眼里通常都是毫無意義的。 例如,孩子們會因為某個電動玩具究竟該歸誰玩,誰跟父母靠的更緊,或誰第一個從出門,這樣的問題而大吵大鬧。但這些問題真的有那么重要嗎?沒有,起碼它不影響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但是,作為父母,要讓孩子學會如何爭執(zhí)并化解爭執(zhí),這一點很重要。為什么?因為只有讓孩子知道應該如何恰當地與別人爭吵,他們才能學會如何不和別人發(fā)生爭吵。這也是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后能做到的一點。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過,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也許您自己就是】長大后更難解決好人際沖突【交際障礙】。孩子們必須要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緒才能維持好人際關系,否則就顯得太具侵略性,或容易走另一個極端——不夠果斷。那些“天生”的社交高手,也都是從小和自己的兄弟姐妹、鄰居家小伙伴一起長大的。 孩子們【甚至很多成人】其實都不太擅長使用一些小技巧來維持人際關系。那么要學會這些技巧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別人起爭執(zhí)并化解爭執(zhí)。因為爭執(zhí)能夠讓孩子知道,什么做法能讓別人愿意與他/她配合,什么做法卻不能。日積月累,孩子便會明白,如果朝哥哥的臉上打一拳,哥哥就很難再對他友好相待了;如果不讓哥哥姐姐進他的房間,那他們肯定也會這樣對待他。不過,孩子很難有機會通過朋友學習這些道理,因為如果和朋友發(fā)生爭吵,最后可能再也做不成朋友了??扇绻约旱男值芙忝冒l(fā)生爭執(zhí),結果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肯定不會說出“如果你不和我玩,我們就不再是兄弟姐妹了”這樣的話。而且兄弟姐妹之間永遠都能彼此寬恕。 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通常都是與權力有關。既然孩子們已經有了兄弟姐妹之分(地位),或決定好了誰擁有某個空間【地盤】,誰能自己做主【獨立】等,那當他們發(fā)生爭吵時,父母就必須要保持不干涉的態(tài)度【即使是在孩子動武、必須派遣維和部隊進駐時】,因為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父母無法通過公平的裁決改變孩子的本性。試圖替別人作選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下次孩子之間再發(fā)生爭執(zhí)時【應該不至于讓您等太久】,您應該感到高興。如果您做不到這一點,至少不要急著出面平息爭吵,否則您就剝奪了孩子們學習必需的生活技能的機會。 育鄰有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