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曾說過一句話: “期望太大,常常會失望;告訴自己不要有期望,反而會有驚喜,于是漸漸學懂了,對別人,尤其是所愛之人,并不是不要抱有任何期望,而是不要去執(zhí)著任何期望。 所有的期望終歸是一廂情愿,卻往往鬧得兩敗俱傷”。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不快樂,都來源于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最主要的矛盾來源就是:我對你期待滿滿,你的行為卻讓我失望滿滿。 但說到底,其實別人對你來說,沒那么重要;你對別人來說,也沒那么重要。 “因為我不幫她砍價,被拉黑了?” @馬丁丁 20歲 大學生 我是真的沒想到,我心中最好的閨蜜情,竟然如此脆弱。 有天晚上,我正在健身房運動,我閨蜜跟我發(fā)消息:你幫人砍過價嗎? 我如實說,沒有。 她緊接著說,那你趕緊下一個購物軟件,幫我砍個價,我還差13塊錢就可以領了。說著,也不管我愿不愿意,把她正在砍價的商品的小程序發(fā)給我。 我說,我手機16g內(nèi)存不足,很多app都卸載了,估計不太方便下載,而且我現(xiàn)在也在運動,健身房的網(wǎng)也不太好。 發(fā)完這條消息,我就去上私教課了,等我上完課,再給閨蜜發(fā)消息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對話框出現(xiàn)一個紅色的感嘆號,她把我拉黑了。 后來,我仔細回想了一下我們這段關系,基本她每次都是有事找我:幫她火車票加速,出國玩幫她代購,多重的面膜我也一聲不吭幫她背回來,還有幫她搶選修課,幫她拿快遞,幫她微信攢贊。 我以為我們是最好的朋友,我把整顆心都掏出來給她了,結(jié)果我們的友情抵不過13塊錢。 最開始時,我也會難過,也想過要不要去挽留,不過后來就想明白了,權當這13塊錢是個試金石,幫我篩選出,身邊哪些人是真心對我好的,哪些人是遲早就要走的。 反正她總要走,那么現(xiàn)在走,跟以后走有什么區(qū)別。 至少我曾認真對待過她,后來,再回想起這段友情,我也問心無愧。 “六年的朋友,毀于一個女生。” @文心 25歲 商務 大學畢業(yè)后,我和我的大學室友一起合租,大學四年,加上畢業(yè)兩年,我們已經(jīng)認識六年了。 畢業(yè)后,很多同學都不再聯(lián)系了,所以我很珍惜我們的這段關系,我以為我們能做一輩子的朋友。 但前不久,她認識了一個女生,她們倆開始走近,我和那個女生因為一點小事,起了一點很小的摩擦。 事后,因為這件事,我不希望我和她之間有什么誤會,我特地約我室友出來單獨聊清楚了的,我以為我們當時都說開了。 但過后的第二天,不知道另外一個女生跟我大學室友說了什么,反正再碰到,她瞄都不瞄我一眼,權當我是個陌生人。 傲嬌如我,該做的解釋也做了,既然你依舊一副看不慣我的樣子,那我也沒必要一而再的放低姿態(tài)求和了。 成年人的默契就是,你不理我,那我也不會再找你。 后來,房租到期了,我沒有再續(xù),直接搬出去了。 臨走之前,我給我室友發(fā)了條微信說我走了,她并沒回。 再后來,我得知那個女孩搬進去了,她們一起合租; 再再后來,我從朋友口中得知,其實我的室友一直就很不爽我,憑什么同一個大學,同一個宿舍出來的,我每個月掙得比她多,看起來還比你過得舒服。 為此,我并沒再像她解釋,成年人的生活,哪有容易二字,我們不熱衷訴說自己的壓力和愁苦,并不代表沒有壓力。 既然她不想相信,只覺得我所得來的一切,都只是運氣,那就讓她這么覺得的。 至于我們六年的友誼,也就到這里吧。 誰離了誰不能活,既然你對我不好,那我離開便是。愛情是這樣,友情亦是如此。 以前我覺得我們會是一輩子的朋友,這件事后,我也覺得我們曾是很好的朋友,只是朋友這個身份也會“過期”。 “我們是朋友,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strong> @徐放放 30歲 市場總監(jiān) 我發(fā)現(xiàn),女生之間的友誼,嫉妒起來簡直可怕。 前段時間,我交往了個男朋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人也挺好的。 前期交往時,沒告訴任何人,等后面關系穩(wěn)定了,我才跟好朋友說,本以為她會為我感到高興。 但事實是,她在得知我找了個各方面還不錯的男朋友后,當場就變臉,好幾天我跟她發(fā)消息她都不回。 隔了好久,我們再聊天,提起對象,她總酸言酸語的說一句:放放,你就不簡單啊,表面看起來對愛情不感興趣,私底下留了一手,悄悄勾搭上這么好的男朋友。 可能在旁人聽來,這句話并沒怎么不妥。但在我聽起來,這話酸溜溜的,好像我找男朋友是我的錯,我男朋友比她家那個佛系的老公上進優(yōu)秀,也是我的錯。 我一直以為我們是很好的姐妹,但我忘了,有些姐妹,能同甘,但卻不能為你的快樂而快樂的。 這就是人性。女人本就善妒。 現(xiàn)在我們依舊是朋友,只是這件事之后,我再也做不到對她交心,就算偶爾一起出來吃個飯,也是談些無關大雅的話題,一起笑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能很走心的聊天。 我也不會再向她袒露真心,因為她那句話真的傷害我了。 我以為她會替我開心,結(jié)果不是的。 曾經(jīng)我以為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我只是高估了自己和別人的關系。 有些人,只適合做普通朋友。 大多數(shù)人,也只適合當個普通朋友。 我很喜歡周國平先生的一句話:對于人際關系,我逐漸總結(jié)出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尊重他人,親疏隨緣。 這句話甚至也被我奉為人際交往的最高原則。 給到尊重,不對他人抱太多期望,不要過分高估你和別人的關系,可以善良,可以熱心腸,但與任何人相處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足矣。 因為,這世上,除了自己,真的并沒太多人希望你過得很好。 要尊重別人,但也不要看低了自己。 作者:文長長,青年作者,烈酒小清新一枚,只說讓人清醒的話,只寫最走心的文字。新書《自洽》正在熱賣。有什么想說的可以加我微信哦:wenchangchang5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