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閨蜜一起,在等待時,看到此本書。因為喜歡畢淑敏的作品。
畢淑敏,一位國家一級作家,作協(xié)主席,她的散文質(zhì)樸真誠,訴說的是對世界的驚奇,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生活始終不變的熱愛。盡管她的筆下也有傷害、委屈、憤怒的負(fù)面情緒,但通篇讀完,感到精彩而充滿智慧的文字隨處可見,書中還有許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們將我們麻痹了許久的神經(jīng),重新變得敏感起來,恢復(fù)我們對生活應(yīng)有的感知能力。
《破冰北極點》這本書它不是一本旅游攻略,它是一本用情感用勇氣用毅力構(gòu)造的看世界的窗口。
如書封面所描述,在世界盡頭,談?wù)勅松@場孤獨的旅行。我們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場孤獨的旅行,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余歸途。
“你今天承受的諸多痛苦、無助、孤獨以及人生的危機,其實都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落:你內(nèi)心深處的那個孩子在受苦?!碑吺缑粽f,在北極點閉目冥想的瞬間,她看到了逝世多年的雙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余歸途。雖然已進入老年,但她承認(rèn),自己每一天都會思念在寒冬過世的父母。在世界盡頭,她潸然淚下,終于與多年來的心頭隱痛達(dá)成和解。
一直很喜歡畢淑敏老師的文字,小說散文都有拜讀。從早期的紅處方、血玲瓏到中期的拯救乳房、女心理師。她的小說用詞犀利,時而溫暖如水,時而錐心刺骨,這或許跟她不可復(fù)制的個人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吧。
這本《破冰北極點》跟以往的小說不同,也并非是畢淑敏老師的第一本游記形式的文字作品,但看起來依舊一氣呵成,無法停擱。
然而這些,都是畢淑敏老師一貫不會令讀者失望的地方。她的每句話,每個字都好似斟酌再三,沒有網(wǎng)絡(luò)用語的時代特色,卻將自己所要描繪的東西格外精準(zhǔn)地躍然紙上。她用自己獨特的視角揭開了北極的神秘面紗,它可以物種豐富且柔情似水,更加可以冷酷無情且觸目驚心。它用最原始的狀態(tài),迎接每一位神秘的客人,然后再目送他們離開,回到人類信息社會。
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跟著畢淑敏老師游了一遭北極,一切都是那么的歷歷在目如臨其境。那可是世界上只有兩萬人到過的北極點,世界的盡頭啊……它不是我們漠河的北極村,那是世界……多么神秘而具有魔力的地方?它的存在本身似乎就是一種奇跡,一種招引人類去征服和了解的神圣之地。
我不知道自己此生此世是否有此殊榮能靠近北極點,也不知道置身于地球的起點,所看到的是怎樣一番光景。
但畢淑敏老師的這本書,第一次讓我對北極有了如此深的認(rèn)識。字里行間那種對大自然的尊敬,以及人類的渺小都被描述的淋漓盡致。并不是要在這里扯環(huán)保,但地球母親近年來遭受的已經(jīng)夠沉重,北極并不是最后一片讓人類染指的凈土,但希望它能永遠(yuǎn)保持現(xiàn)在這般,唯有這樣,才對得起自然母親對人類的饋贈,才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踏上那片真正意義上的冰海雪原。不吃特別稀有的食材,不購買非法渠道進入市場的稀有物制品,不做有損自然環(huán)境的事,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等等,從自身做起,有時候微乎其微的小事,積少成多都會對大自然產(chǎn)生不可復(fù)原的損害,長此以往,人類必將自食惡果。
畢淑敏人稱“文學(xué)的白衣天使”,既是醫(yī)者又是作家的身份,讓她一次次目睹生命的青春與蒼老、健康與病痛,對珍視生命與靈魂有了獨特的領(lǐng)悟。從風(fēng)靡一時的《畢淑敏母子航海環(huán)球旅行記》《非洲三萬里》《美洲小宇宙》,再到剛推出的《破冰北極點》(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畢淑敏在用一個個腳印丈量這個世界的同時,寫下世界盡頭的心靈之旅。
一年前,畢淑敏乘坐俄羅斯“50年勝利號”破冰船,登上了北極點,站在那里四下眺望,目力所及之處,皆可以稱之為“南方”。至此,她已經(jīng)走過全球73個國家,足跡遍布七大洲四大洋。終生學(xué)習(xí)者畢淑敏,以她始終不曾停止努力的自律進取,對世界孩子般的好奇,親自奔赴北極尋找更好的自己。她帶領(lǐng)我們登臨世界盡頭的北極,做一次觸及靈魂的心靈之旅。每一篇文章,都把自然風(fēng)景、人文見聞、歷史沿革記錄了下來。她以自己的眼睛為準(zhǔn)則,以旅行為線,將生命中的溫暖和荒涼,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寫出了一個最獨特的北極。
北極,遠(yuǎn)不止是地圖上的一個結(jié)點、一個地理坐標(biāo)。從人煙輻輳的文明之都,到一望無際的洪荒冰原,目睹北極,許多原本只有一個概念的東西,在眼前變得清晰。
畢淑敏說:“比如環(huán)境問題,海冰急劇融化,原本冰原上的無冕之王北極熊生存越來越難?!笨吹皆诒罄镉斡镜谋睒O熊后,畢淑敏用“白蓮花”形容它,“和動物園里骯臟、煩躁、病態(tài)的北極熊完全不一樣,干凈、安詳、自在,像一朵巨大的白蓮花一樣”。畢淑敏這樣的旅行文字,讓久久困頓在城市中的我們,領(lǐng)略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談及北極的冰川,畢淑敏說,冰山的立剖面猶如古樹年輪,鮮明呈現(xiàn)無數(shù)分層。冰如同樹,一層就是一年。冰川高達(dá)幾十米上百米,它每年積攢的冰雪厚度,壓緊后不過薄薄一層,僅幾個毫米。表層的冰,年輕而涉世未深,潔凈而朝氣蓬勃。在極晝陽光照耀下,表層似有一點融化,反射出不真實的炫光。下層的冰不堪重負(fù),被久遠(yuǎn)的年代壓榨后變作微黃。初看以為是臟,其實是歲月。想來多少萬年積攢的重量挺立于它的軀體之上,它要有怎樣的堅忍和承擔(dān)。中間的冰層,自得其樂。平日沉默,一旦斷裂,冰川將崩塌。讀之,讓人肅然起敬。
據(jù)說,畢淑敏外出旅行,都帶著雙親的照片。
但這一次,她沒有帶。雙親都在冬季去世,寒冷和冰雪,與她最痛苦的記憶緊密相連。直到在北極點閉目冥想的瞬間,“父母的面容在北極點的空中出現(xiàn),粲然微笑……我在那一刻恍然,他們其實是時刻與我在一起的……他們在如此寒冷的地方安然出現(xiàn),說明他們對此無所畏懼,也說明他們希望我能走出冰冷刺骨的哀傷?!?/font>
我們今天承受的諸多痛苦、無助、孤獨,以及人生的危機,其實都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落: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那個孩子在受苦。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余歸途。人生就是這樣一次蘇醒的過程。
這次畢淑敏暢游北極,乘坐的是一艘原子動力破冰船,那是一艘全球最大的核動力破冰船。破冰船并不舒適,要比一般的船更加顛簸,畢淑敏說:“船不是切開冰層,而是通過水壓讓船頭翹起來,然后壓碎冰層,靠近北極點的時候,冰層快有3米厚了,非常顛簸,坐船的人,很難長時間待在甲板上,特別冷,景色也一成不變?!?/font>
不過,船上也有驚喜?;爻掏局杏写壬婆馁u活動,所得用于救助北極熊。他們那一趟全是中國人,后來跟船員了解,和之前的拍賣相比,他們那一個團創(chuàng)造了紀(jì)錄。這說明中國人并非沒有環(huán)保的責(zé)任感,反而更高。
畢淑敏將近半個月的北極之旅并不容易,不僅要熬過孤獨、顛簸、寒冷,還要有面對危險的勇氣。正如她說的,“旅行的神秘就在于你會猝不及防地遭遇深沉的觸動,你會在不知不覺中修改自己的心境,對炎涼世界多一分微明的期許”。讀她的這本書,宛如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靈的疲憊與惶然。畢淑敏用她溫馨的感悟與思索,激發(fā)著我們對生命與自然的不懈追求,讀這書最大的收獲就在于此!
“蒼茫白夜中,一粒橙紅色的甲蟲,鍥而不舍地向地球的最北端倔強挺進,終于攀上了地球冰冷頭顱的銀色王冠之頂……”在《破冰北極點》的“前言”中,畢淑敏以這樣的一句話開篇?!吧n茫白夜”是說她乘坐的這艘破冰船是在極夜時抵達(dá)北極點的;“橙紅色的甲蟲”,傳神地寫出了破冰船“50年勝利號”的顏色、質(zhì)地;“鍥而不舍”“倔強”,既寫明了破冰船向北極點進發(fā)時的艱辛,又寫出了他們不達(dá)目的不罷休的那一種執(zhí)著前進的精神!
據(jù)說到過北極點的,全世界不過兩萬多人——而畢淑敏是其中之一。
全世界有三個極點——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畢淑敏已到達(dá)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其實,有信心、有決心出發(fā)前往這兩極的,已經(jīng)可以算是相當(dāng)了不起。
而她在青藏高原的阿里地區(qū)當(dāng)過兵,這一次又勝利抵達(dá)北極點,此情此景,內(nèi)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難怪,她在《破冰北極點》正文的開始,是以“慘烈驚悚的北極往事”來開篇的!彼時,雖然英國的約翰·富蘭克林爵士未能如愿征服北極、打通北冰洋西北航線,但他依然留下了最壯烈的一頁!而在約翰·富蘭克林爵士之后,繼續(xù)以莫大的勇氣征服北極的,還有很多的后來人!
當(dāng)然,同樣作為60歲生人,畢淑敏到達(dá)北極點的條件,已非當(dāng)年的富蘭克林爵士所能相比;唯一相同的,是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那一種勇氣。人生就是這樣。
三國時,曹操曾賦詩稱:“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边@一份豪情壯志,唯有勇者的內(nèi)心中才能自然而然地散發(fā)開來。在世界的盡頭,前往極點的旅行,是一場孤獨的旅行。
一路上,很少有人,也很少有動物——畢淑敏說,北極區(qū)域內(nèi)每1000平方千米才能平均上一只北極熊!那一種孤獨,絕對是常人難以理解、難以忍受的!
所幸,有畢淑敏在。一路前往北極點的征程中,她的文字,讓我們見識了環(huán)境的惡劣與人的超強毅力和意志!去北極點當(dāng)然會有點風(fēng)險,畢淑敏對此并不諱言,不過,在這一句之后,她緊接著寫道:“不過世上最可怕的險境,是凡事萬分小心?!笔前。f險境,大自然也不過那樣!因為萬分小心,所以不愿意輕涉險地,那才是真正的“最可怕的險境”!
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才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如果未曾經(jīng)歷過一路的艱辛,又怎能欣賞到一路的旖旎風(fēng)光呢!你愿意付出多少,你才有可能得到多少。即使得到的遠(yuǎn)遠(yuǎn)不能和付出的成正比,那也是非常值得的。付出的過程本身,就已經(jīng)是一種難得的寶貴的財富!
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寫道:“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倍诋吺缑舻墓P下,我們見識到的,卻是“唯有勇者留其名”!能夠在北極點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哪怕只是“到此一游”,也足以勝過一切。生命,在此刻才真正顯出了它的意義所在。
畢淑敏被很多人冠以溫暖人心的作家這一稱號。是啊,讀了其散文新作《破冰北極點》,我由衷地贊同這一稱謂。即使身處寒冷的北極,她傳遞給我們的,依然是濃濃的愛和暖意。在北極點閉目冥想的瞬間,畢淑敏看到了逝世多年的雙親。能夠用語言表達(dá),創(chuàng)傷才有了療愈的契機。在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她潸然淚下,多年來的心頭隱痛終于化解。
在旅行中感悟生命,這是旅行帶給人們的另一種意義。畢淑敏人生閱歷豐富,終身學(xué)習(xí),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堪稱禪師智者。
《破冰北極點》讓我們同作家一起,乘坐核動力破冰船穿越蒼茫冰原,感受世界奇觀和別樣哲思?!懊刻煲粯拥娘L(fēng)景,我們很容易變遲鈍,眼耳鼻不再處于警覺和興奮的狀態(tài)。
如果去未知的地方,見到不同的文化,你馬上就能進入思考的狀態(tài)?!弊骷乙宰约旱挠H身經(jīng)歷感言,世上大多數(shù)夢想,并非破滅,而是被主人以各種理由推遲,直至無力完成。所以,對于生命的方式,不必貪圖完美。生命乃乘興而來,盡力生動有益即可。人們常常埋怨命運的不可知性,但只要不是太離譜的要求,不存太多私心雜念,一個心智健全的人,在太平盛世中,基本可以執(zhí)掌人生的走向。
溫柔的磅礴,是畢淑敏終于抵達(dá)北極點的內(nèi)心感受。這就是作家的境界——至純、至美、至善。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藏北高原十一年的軍旅生活,從業(yè)二十余年的內(nèi)科醫(yī)生,注冊心理咨詢師,文學(xué)碩士,畢淑敏獨特而豐富的生活閱歷,為其散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多維度的敘事空間和寶貴資源。破冰船從俄羅斯北極艦隊司令部的摩爾曼斯克港出發(fā),沖入海域,向北航行幾小時后,海水越發(fā)清澈湛藍(lán),入夜后,因是極晝,四處明晃晃,海面出現(xiàn)一團團淡藍(lán)色的浮冰。
北冰洋的盛夏夜,暈船的畢淑敏來到甲板吹風(fēng),可刺骨的冷風(fēng)吹得人踉踉蹌蹌。和“極友”們聊天,是旅程必不可少的部分。
“每個人都是一本大百科全書,在家時基本都是閉合的,出門了,風(fēng)把書頁吹開?!痹凇镀票睒O點》末尾,畢淑敏寫道:“你稍慢下來,畏當(dāng)所畏,安靜緩緩升起,沉著即是力量?!?/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