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3》做為甄子丹《葉問》系列第三部無亂劇情還是動作仍然很精彩,尤其是影片中葉問與泰森飾演的黑拳幕后老板一場激戰(zhàn)堪稱驚艷,可惜只是點到即止。真正讓人大呼過癮的,還是張晉飾演的詠春高手張?zhí)熘九c葉問爭奪“詠春正宗”之戰(zhàn),這場詠春斗詠春大戰(zhàn)可謂精彩絕倫。同時這部功夫片也讓身手不凡的張晉大出風頭,幾乎蓋過了主角甄子丹。 其實葉問與張?zhí)熘静]有多大的恩怨,甚至兩人還并肩擊退來學校找麻煩的地痞流氓,在葉問救子的過程中張?zhí)熘具€出了很多力,見識過對方身手后還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但不同的是葉問在香港開館授徒已站穩(wěn)腳跟,成為人人敬仰的詠春宗師、民族英雄,而張?zhí)熘緞t是靠拉人力車、打黑市拳混跡于社會最低層謀生的詠春高手。兩人本是同門,武功不相上下,但因身份不同,得到的待遇卻天差地別,尤其在兩人合力搗毀流氓團伙后,葉問成為新聞報紙上的英雄人物,而張?zhí)熘緟s被當成流氓一伙被抓。 我想張?zhí)熘颈藭r的心情一定郁悶到了極點,從那一刻起就下了挑戰(zhàn)葉問的決心。果然,張?zhí)熘緝A盡積蓄開了“張?zhí)熘驹伌何漯^”,盡數擊敗香港各武館高手,成為詠春新貴,并標榜“詠春正宗”,向葉問下了挑戰(zhàn)書。但葉問因妻子身患絕癥,去日無多,所以一直陪伴愛妻,并未迎戰(zhàn)。 不過最后葉問還是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來到張?zhí)熘疚漯^,與其閉門對決。兩人分別比試了棍、刀、拳、腳。 詠春主要包括“三拳一樁一刀一棍”,葉問與張?zhí)熘臼紫仁潜仍嚨木褪情L棍。詠春的長棍大有來頭,叫六點半棍,棍長在240cm~260cm之間,棍法源于少林。典故記載當年火燒少林寺,至善禪師逃難至紅船戲班,結識船工梁二娣,將棍法傳于他。紅船戲班中有詠春黃華寶為粵劇武生,與梁二娣亦師亦友,遂將詠春拳與六點半棍法交換研修,取長補短成為一家,合傳給佛山梁贊,從而六點半棍成詠春拳必修兵器之一。 影片中葉問與張?zhí)熘緝扇斯鞣ㄏ喈?,最后雙雙將長棍打斷,算是未分輸贏。 接下來兩人比試的是刀法,此刀法為“詠春八斬刀”。刀本身稱之為“合掌刀”,它是由兩把一樣大小的刀組合而成的,交叉起來看像一只蝴蝶,所以又稱“蝴蝶雙刀”。所謂的“八斬刀”,其刀法也是運用“永”字八法的法度,故命名為“八斬刀”。 詠春派有種說法:“刀無雙發(fā),棍無兩響”,意思是說:刀和棍都是一招即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充分反映了詠春鎮(zhèn)派之寶八斬刀、六點半棍的威力。 影片中兩人刀法也不相上下,打得難解難分,最后葉問的八斬刀法應算略勝一籌吧,因為張?zhí)熘臼种须p刀被打落,而葉問手中還剩一把刀。 最后葉問與張?zhí)熘颈仍嚨氖侨_功夫,“三拳一樁一刀一棍”中的三拳是:小念頭、尋橋、標指。詠春功夫合起來用詠春門人說法就是:“長棍尋橋標指出,短刀問手念頭來”。 “一樁”很好理解,就是木人樁。木人樁是將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模擬練習,它充分體現了詠春拳的實戰(zhàn)意識與技擊方法。有一種說法,木人樁是明朝抗倭明將戚繼光發(fā)明的,因為戚繼光武功蓋世,找不到陪練,于是發(fā)明了木人樁。也有說是源于少林木人巷,或是源于紅船戲班系纜繩用的木樁,經改進做為橋手練功用,眾說紛紜,沒有權威結論。 小念頭是詠春拳一個初級套路,過去亦別稱“三拜佛”,它的動作招式不多,但集中了詠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靶∧铑^”一辭意帶雙關,是詠春派門人在“武”與“德”方面作立身處世之銘。正所謂“小念頭不正,終身不正;習武如是,做人如是?!?/p> 尋橋是詠春拳的中級套路,是詠春拳向高級套路過渡的必經階段。“小念頭”是朝形打定靶,而“尋橋”是追形打活靶,“尋橋”主要是鍛煉簡單直接有效的打人技術。 標指是詠春拳的高級套路,套路中的動作既有貼身近打,又有中距離,遠距離的攻擊手法。“標指”是禪理的“標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時要眼光放遠。影片中張?zhí)熘緦θ~問多次使用標指,最后擊中葉問眼睛。 而葉問則在視線不清的情況下用聽橋躲過張?zhí)熘镜倪B番攻擊,以“寸勁”重傷張?zhí)熘拒浝?,取得勝利。所謂寸勁,是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才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fā)出的短促,剛脆的爆發(fā)力量。發(fā)好寸勁的關鍵,在于把握動作加速度的時機,這個時機應在拳頭放松出擊至粘貼對方皮膚(衣服)時,才突然加速爆發(fā)最大勁力,俗稱“沾衣發(fā)力”。“寸勁”后來被李小龍發(fā)揚光大,成為截拳道中的“無敵寸拳”。 張?zhí)熘静皇菙〔恢獝u的人,自知功夫遜于葉問,親手將“詠春正宗”的牌匾砸碎,詠春之爭也告一段落。不過為何會用“詠春正宗”之爭?正宗詠春由何而來?葉問算不算正宗?這就需要尋本溯源,探討一番。 在詠春門內有“起于嚴詠春,顯于梁贊,盛于葉問”的說法,關于詠春起源的說法同樣是有多個版本,有說是少林庵五枚師太根據“永”字的點、橫、折、豎、勾、挑、撇、捺,悟出詠春拳的拳理與招法從而創(chuàng)立詠春;有說福建泉州嚴詠春觀蛇鶴相斗有悟而自創(chuàng)的一套拳法;也有說是南少林總教習至善禪師在永春殿所修習的南派內拳法…… 文字記載比較翔實就是從黃華寶與梁二娣將棍法與拳法融合后傳給梁贊。梁贊本人系傳統中醫(yī)世家,且文化程度較高,他重新整理了詠春拳過去各種技法,并且將其形成文字,更引入了中醫(yī)筋骨跌打,把詠春拳學提到了更高的理論水平,說梁贊是詠春正宗幾乎是毫無爭議的。影片中張?zhí)熘疽苍f他們師公都是佛山贊先生,既梁贊,他們所爭的“詠春正宗”也是梁贊之后了。 后來得“佛山贊先生”梁贊真?zhèn)髡邠Q有陳華順、雷汝濟、盧桂(豬肉桂)、梁奇(流氓奇)、大山樹等五人,另有兩個兒子粱壁和梁春也得其衣缽傳承。另傳梁贊晚年在廣東古勞隱居養(yǎng)老,也收了一些關門弟子。因此從梁贊之后,詠春拳出現了佛山和古勞兩個不同的支派。 既然師公同是梁贊,那為什么張?zhí)熘疽獦税褡约旱脑伌菏钦谀??這就要從葉問師承說起。葉問師承陳華順,是陳華順關門弟子,同時又得到陳華順首弟子吳仲素點撥。葉問后來到香港讀書,在此期間經同學介紹結識了梁贊先生之子梁璧(算是葉問師叔),并隨梁璧修練詠春拳術,受梁璧影響頗深。不過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梁璧私自改良了詠春,增加了短橋、高腿、摔法、肘法,因與梁贊擅長的長橋、低腿格格不入,而被逐出師門,按此觀點葉問的詠春似乎真的有那么一點“不正宗”,可是詠春從五枚師太傳嚴詠春再傳梁博儔再傳梁蘭桂再傳梁黃華寶到梁贊已經改良了太多,難道也算不正宗? 張?zhí)熘镜脑伌簬煶杏捌胁⑽刺岬剑氡厥橇嘿濋T下其他弟子吧,他之所以說葉問的詠春不正宗,真正原因也許不過是張?zhí)熘镜囊粋€借口而已,就如同《葉問1》中的“金山找”想在佛山打響名堂必須打敗佛山最厲害的葉問一個道理,如果他贏了葉問,香港想學詠春的弟子者會拜在他門下,實現名利雙收。就算他輸了也可證明自己實力與葉問相差無幾,最壞結果也是替自己打了一個廣告,就像現在很多人借著與大明星打官司炒作一樣,無論輸贏都紅了。 可是對葉問來講無論輸贏就都有點不合適了,當然,葉問豈是易與之輩?能在魚龍混雜的舊香港立足自有他的手段與頭腦。他避其鋒芒并未公開應戰(zhàn),而是過后找上張?zhí)熘镜奈漯^,關起門來決戰(zhàn),贏了自然最好,輸了也有情有可原,必竟是在人家地盤兒。而且因為兩人私下決斗沒有第三方人證,所以既保全了雙方面子,又不會白白替人打廣告。而且還可以在打敗對手后,輕松地說:“詠春正宗與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始終都是你身邊的人?!?/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