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蘭亭序》逐字精講系列文章的第32篇,今天來講王羲之《蘭亭序》第8行中的前5個字——是日也,天朗。 一、“是”字精講“是”字被王羲之用三筆書寫完成,第一筆是豎畫,第二筆是橫折,剩下的所有筆畫都是用一筆完成的。 (一)1個上下垂直關(guān)系 “是”字下半部分的豎畫,與“日”字的左豎是上下垂直的。 (二)1個等長平行關(guān)系 “是”字下半部分中的長橫的左半部分(以橫豎交叉點為分割點),與它右下方的短橫基本等長。 '是'字注意事項1 (三)化虛為實,平行呼應(yīng)。 牽絲引帶化虛為實,變成實際的筆畫,并與字中原有的實畫平行呼應(yīng),從而在筆畫間形成緊密的聯(lián)系。 “日”字與下半部分長橫之間的連筆,如同一撇,與下半部分的撇畫平行;下半部分短橫與撇之間的連筆,與它下面的捺畫平行。 (四)2個“三點一線” “日”字的左肩、下半部分長橫的左端、撇的末梢,可以一線相連;“日”字的右肩、下半部分短橫的右端、捺的末梢,可以一線相連。 '是'字注意事項2 二、“日”“也”字講解(一)“日”字講解 “日”字比較簡單,寫得均勻、平正就可以了,請大家自己看圖,不再贅述。 “日”字 (二)“也”字講解 這是在《蘭亭序》中第二次出現(xiàn)“也”字,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jīng)有詳細(xì)的講解,歡迎大家翻閱舊文再次回顧有關(guān)要點。 我在這里重點講一講這兩個“也”字的不同之處。它們主要有兩點不同。 1.這個“也”字中間的豎相對短一些,只寫到與右邊橫折鉤的下端平齊的位置,而沒有像上個“也”字那樣,一竿子插到底。 兩個“也”字對比圖 2.這個“也”字最后的鉤,出鉤的方向不同。上一個“也”字出鉤方向較低,這個“也”字出鉤方向偏高,對應(yīng)“也”字中間一豎與橫折鉤的交叉點。 三、“天”字精講“天”字的筆畫很少,但是要注意的事項卻非常多。 (一)兩橫的要點 上橫略短,下橫偏長,它們的右端平齊。上橫基本是在水平方向行筆,下橫左低右高,向右上方行筆,從而形成兩個橫畫向右端聚攏的趨勢。 (二)撇畫的要點 撇與兩橫的交叉點,分別在上橫的左端約1/3處,下橫的中點。其中,撇與下橫的交叉點,位于撇畫總長的大約1/3處。以此為參照,我們可以根據(jù)兩橫之間的空間距離,來確定撇畫的長度。 撇畫的末梢,可以與兩橫的左端一線相連。以此為參照,我們就可以確定撇畫的長度。 “天”字注意事項 (三)捺畫的要點 捺畫向右下方捺處,下端低于撇畫的下端。兩橫右端連線的延長線,正好處于捺畫的中點。以此為參照,我們就可以確定捺畫的長度。 四、“朗”字精講“朗”字的特點是整體外形方正,左右兩部分空間等大,并交錯拼接。其中,左邊的“良”字,上大下小,右邊的“月”字上小下大。 說得形象一點兒,“朗”字就像是由兩塊等大但圖案不同的梯形小拼圖,拼成的一塊正方形大拼圖。 '朗'字注意事項 “良”字上半部分的三個橫畫,與“月”字右半部分的三個橫畫,基本上是一一對應(yīng)和平行的關(guān)系。 五、章法精講王羲之《蘭亭序》中“是日也,天朗”這5個字的軸線基本上是垂直的,它們是軸線平行的關(guā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