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yè)的老學姐碎碎念,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吐槽~
原文發(fā)布在公眾號“定風波不定”,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r2smg9ggkZFdBPJMZLG86Q
?
題記:這個社會的本質(zhì),是價值的交換
從大三上開始實習到現(xiàn)在,接觸職場一年多了,且關于職場的文章也沒有少讀,原本以為自己應該會很快適應,但現(xiàn)在以全職的身份真正接觸業(yè)務后發(fā)現(xiàn),從大學到職場的轉變并沒有那么簡單。經(jīng)歷的一些事,走過的一些彎路,使我重新思考學生思維和職場思維。
【1】 利益第一,友誼第二
“職場上有沒有真正的友誼?“。之前的我是相信在職場能交到絕對的朋友的。之前的我一直以為只要真誠待人,就能收獲他人真誠的回應。可能我比較幸運,在多年的學校生活中,我就是這樣實踐,且也得到正面的反饋,收獲了一群很好的朋友,他們能犧牲自己的一些時間精力去為你做一些事,同樣我也會如此對他們。但是一旦在職場,一旦涉及利益交換,這種關系就“變質(zhì)”了。
一方面,一個人在職場中,肯定是有自我實現(xiàn)的基本需求,這種需求在某種程度上是排他的。一個應屆生,teamleader需要花時間來帶你,需要承擔你可能會犯的錯誤;對于同級的同事來說,他需要花時間帶你熟悉業(yè)務,更需要承擔你快速成長后代替他的風險。因此,當帶應屆生不是大老板對teamleader的考核要求時,友誼是否能經(jīng)得住利益的考量,就需要打一個問號。
另一方面,在職場中,完成一件事往往需要他人的配合。而一個人每天工作時間和精力有限,需要配合的工作很多,如何排列優(yōu)先級,除了事情本身的緊急程度和老板對支持方的要求之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看對方的交情和你深不深。同樣優(yōu)先級的事情,為什么他人的事就能比你先完成?
其實職場并非像電視劇那樣如此勾心斗角。在職場中,做事能力第一。進入公司工作的一群人,因為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綁定而為公司干活,又因為公司利益公共事務的一致性使得一群人走在一起合作。因此,業(yè)務上的利益是第一位,只有工作能力被認可,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真誠待人肯定能收獲對方真誠的友誼。畢竟,友誼是人與人之間的正常的情感聯(lián)系,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江湖??赡芡瑯右粋€人,他對你的好是真的,但當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想要用私交去扭轉一些決定,可能就會讓你失望了。
【2】 善假于物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老師教育“抄作業(yè)是不對的”“作業(yè)要獨立自主完成”等等。我們深信,只有題目只有自己親手做的,定理只有親自驗證的才是自己的,別人告訴你的,終究印象不深,還是要還給別人。且應試教育體系下,對我們能力的考核也往往是考試,尤其是閉卷考試,更需要我們做好充足的準備,獨立自主地完成試卷,從而來衡量我們的能力。因此,很多職場新人總是有種很“自卑”的心理,即不愿意向外界尋求資源,期望獨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務。
但我自己遇到的問題就是,很多時候我正是因為害怕被別人覺得我很煩,什么都不懂而自己瞎琢磨時,工作往往就這樣被耽誤。在職場,你所完成的任務需要產(chǎn)生價值,即使在過程中體現(xiàn)了你能力很強,一旦沒有按時完成,就是失職。聰明的人會為自己爭取合理的支持資源,工作完成雖然是兩個人的功勞,可能會削減你在此次表現(xiàn)的價值,但按時按量甚至超預期完成工作任務卻突出了你尋求資源的能力。教育往往是過程為導向,但職場永遠是結果為導向。
另外,很多時候,作為職場小白,總覺得需要準備好了才能接手一些項目,從而導致浪費了一些挑戰(zhàn)的機會。有一次我的上級想要安排我負責跟進一個項目,但我表示自己還沒有這個能力去承擔,后來這個機會就給了另外一個同事,我僅成為配合的一員?,F(xiàn)在想來確實有點后悔。很多事情只有被逼著去做,邊做邊學才能讓自己進步,不要總想著等自己有能力了,再去承擔更重要的事??荚嚹昴暧?,但工作中好的機會不常有。
【3】 善于提問
既然說到要善于借助外部資源,就不得不說一個新人在職場上如何提問。不得不說,提問是一個非常tricky的事情。一方面,我們要避免問一些網(wǎng)上搜索就能搜到的傻問題,節(jié)省對方時間,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避免閉門造車,重新發(fā)明輪子這樣事倍功半的事。可能是大學課堂提問人數(shù)太少,有時候即使是一些很傻比的問題也會被鼓勵。但當我?guī)氯藭r(沒想到我這個工齡最小的人竟然還要扛起帶新人的重擔……),感觸真的很深刻。如果不掌握提問的技巧,真的要被回答者在心里畫圈圈詛咒。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能耐心回答問題已經(jīng)是非常仁至義盡了。
提問前,要做好功課,第一步看是否能簡單搜索就能解決。擅長用各類搜索工具搜索資料也是一個人的能力的體現(xiàn);其次可以看一下是否有類似問題解決辦法的匯總。很多企業(yè)都會有公共編輯空間,比如wiki,會將工作的一些情況,問題在上面記錄,可以先找一下是否有類似的結果。如果真的沒法解決的話,預先組織好語言,準備好材料向?qū)Ψ教釂?。(尤其是比較復雜的問題)如此提問才不會浪費回答者時間。我屬于比較耐心的人,很多問題都會回答,但有時候我也會不耐煩,特別是明明有的時候搜索一下就出來的問題還需要問別人。我當時也半開玩笑地對一個新同事抗議過,但他的回答是“問你快啊”……我當時無奈地說:“還好你問的是我,不然別人理也不會理你”
其實對我自己也是一樣的提醒,在向他人尋求幫助時,需要盡可能地為他人考慮。
【4】 善于“邀功”
其實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喜歡邀功的人(也許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的原因,我也不需要向父母邀功獲得偏愛之類的。)且多年的校園經(jīng)歷,我也向來不喜歡和老師搞好關系來獲得關注。
在職場中說“邀功”可能看上去有點功利,但實際并非字面理解那樣真的每做一件事就向老板邀功。說實在的,這個是一個技術活,本質(zhì)是需要給老板量化展示你最近工作的結果和貢獻。
我室友是一個習慣早起且很早到公司的一個人,有一次,我問她,“萬一你老板不知道你每天這么早到呢?你們也沒有打卡?”“我當然會有意讓老板看到我很早工作啊,比如早上回復郵件,在工作群里回復消息啊等等”
最近我有一定的崗位變動,現(xiàn)在的同事千叮嚀萬囑咐告訴我,一定要讓需求方將分析需求以郵件的方式發(fā)出來,并抄送上級。只有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無意義的需求,且讓上級看到我的付出,作為考核的標準。畢竟,老板不會像你一樣,記得你做的每一件事。
【5】 心懷理想,但降低期望
你需要有對未來的有想法,但是同時也得降低過高的自我期望?,F(xiàn)實和自我期望的巨大落差是導致很多畢業(yè)生難以適應的一個常見現(xiàn)象(在名校畢業(yè)生中尤為明顯)
在校園,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優(yōu)秀是看他的成績,績點,擔任的一些所謂的學生會之類的職務,以及一些特長愛好等(詳見浙大官微吹捧的男神女神)但是在現(xiàn)實中,評價一個人的優(yōu)秀是多維度的,且學校里所宣傳的那些,在職場是不值得一提的評判維度。
大學讓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坐在了同一課堂,但出校門后,一個人背后的社會背景和資源的力量就顯現(xiàn)出來。同樣作為校招生,我有同事每天開著奔馳上下班,在杭州買好房,如果我和她比較,也期望在一年里做到這樣,顯然是不合常理的。作為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來說,實現(xiàn)自我階級的跨越不僅僅需要能力,更需要時機。有的時候,我們懷著不切實際的期許和無盡上進的欲望,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不斷地打擊你的意志,最終落得終生郁郁不得志。
其實我覺得倒不是說我們不能有理想,反而我覺得現(xiàn)在有太多的自媒體總是給我們“殘酷現(xiàn)實的警告”,以至于很多人不敢有遠大的理想。每個年代的人,都有當下的機遇與困境。而現(xiàn)在的機遇豐富度和更迭度我覺得都是高于從前的,但是重要的是,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格局,且能夠辨別和主動抓住(甚至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機會。但這個積累的過程不但是痛苦的,且成功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結果。適當降低自己的期望,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可能會過的快樂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