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茶以類聚,從朋友圈到頭條號,茶友們無非這么幾種吧! 掌握核心的茶農(nóng)(商)圖片是隨意拍的,談不上文案、slogan,時刻提醒你我是賣茶的,你看或著不看我就在這里等你:自家茶園核心產(chǎn)區(qū)、有機管理古樹茶園、數(shù)量不多(獨株)、回甘迅猛茶氣十足,送禮口糧都可以,買茶就找我。 裝X勾引派半個攝影師出身,好自拍,重美圖,茶葉茶湯拍出極具美感,經(jīng)常找機會與某老師、某教授合影,言外之意“我很懂茶”,若能寫打油詩,拍幾本茶書,布幾方茶席,靜坐等水沸....,多有茶迷、茶鬼、茶神、茶癡等自詡傳播茶文化的標簽,號稱引領(lǐng)茶界美學(xué)。 江湖大哥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茶界亦然。有這么一類人,不是在茶市品茶,就是在茶山、茶展的品茶路上。今天去了哪座山頭,哪個山澗,約了幾家茶農(nóng),全程步行幾十公里,就采了這點鮮葉,真心感嘆茶人不易。他們是想告訴你,看我打算一輩子跟茶打交道! 非禪即道派居士、閣主、堂主等,一般焚香泡茶加上超塵脫俗的格言,一定得彰顯出“我即茶”,生死離不開茶。麻衣、佛珠、手串等這是標配,身心在這濁世中奔波,靈魂在理想中還未出竅。 復(fù)制粘貼派學(xué)茶不深的茶小白,視百度為知識寶庫,視微信為信息權(quán)威。以標題來判斷內(nèi)容,動不動就是“網(wǎng)上說”,只要代表他們立場、符合他們角色的鏈接,無論是否準確屬實一律轉(zhuǎn)發(fā)。 不止以上幾種,切勿對號入座。 喝茶,有這么麻煩嗎? 你未見茶時,茶與汝心同歸于寂;你見茶時,則茶即汝心。 泡茶,用心就好,別一舉一動要和人生哲理掛上勾,在這個正能量泛濫的時代,如此喝茶未免有些過于矯情和做作了。當(dāng)然泡茶的過程完全隨心,不管器具,不問時間,不管溫度,這樣又有些過于任性和“無所謂”。泡不出好喝的茶不說,有時候怕是連茶葉也糟蹋了吧。 喝茶,合適最好,名氣不代表一切,名氣大的不一定就是好茶,好茶也并非一定家喻戶曉。每個人的舌尖細胞不一樣,對口感的要求也不一樣。同一款好茶,有的人喜歡,有的人卻不喜歡。 不管是一個人喝茶還是好友相聚品茗,都不必過于牽強或夸大其詞。讓喝茶,回歸到最簡單的狀態(tài)最好。人莫負茶,茶定不負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