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國食藥文化或醫(yī)食文化的源遠流長,中醫(yī)藥理論認為選擇合適的藥膳方案,需要因地、因時、因人而定,因此我們不同地區(qū),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人都有各自食藥養(yǎng)生文化。從體質來說,食療要因人而異,需有針對性,不同體質的人具體應該怎么吃呢? 國醫(yī)大師王琦教授提出,人的體質類型可分9種。針對不同的體質人群,什么樣食療方案更為合理。因食材如藥材一樣,也有四氣五味,只是其偏性不如藥材那么明顯。所以,不同體質人吃對了,才會收到不錯的效果。【整理編輯:時英平】 平和體質 總體特征:陰陽氣血調(diào)和,以體態(tài)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山藥扁豆粥——山藥30克,白扁豆1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 制作:將粳米淘洗干凈, 山藥切片,白扁豆洗凈;將粳米、白扁豆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熟時, 加入山藥片、白糖,繼續(xù)熬煮至熟即成。本粥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氣虛體質 總體特征: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黃芪童子雞——童子雞1只,生黃芪15克,蔥、姜、鹽、黃酒適量。 制作:取童子雞1只洗凈,用紗布袋包好生黃芪,取一根細線,一端扎緊袋口,置于鍋內(nèi), 另一端則綁在鍋柄上。在鍋中加姜、蔥及適量水煮湯,待雞熟后,拿出黃芪包。加入鹽、黃酒調(diào)味,即可食用。 本湯具有補氣補虛。山藥粥——山藥30克,粳米180克。制作:將山藥和粳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 此粥可在每日晚飯時食用。本粥具有補中益氣、益肺固精的作用。 陽虛體質 總體特征: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料酒、食鹽適量。 制作:生姜沖洗干凈, 當歸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開水鍋中略燙,除去血水后撈出,切塊備用;當歸、生姜、 羊肉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料酒、食鹽,旺火燒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成。 本湯具有溫中補 血,祛寒止痛的功效,尤其適合冬天服用。 陰虛體質 總體特征: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蓮子百合煲瘦肉——蓮子(去芯)15克,百合20克,豬瘦肉100克,鹽適量。 制作:用蓮子(去芯)、 百合、豬瘦肉,加水適量同煲,肉熟爛后用鹽調(diào)味食用。本湯具有清心潤肺、益氣安神的功效。 血瘀體質 總體特征: 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黑豆川芎粥——川芎6克,黑豆2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制作:川芎用紗布包裹,和黑豆、 粳米一起水煎煮熟,加適量紅糖,分次溫服。本粥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的功用。 濕熱體質 總體特征:濕熱內(nèi)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薏米綠豆粥——薏米30克、綠豆30克、大米50克。 制作:將薏米、綠豆和大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 此粥可在每日早晚食用。本粥具有清利濕熱的作用,特別適宜夏天食用。 痰濕體質 總體特征: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薏米冬瓜湯——薏米30克,冬瓜150克。 制作:山藥、冬瓜,置鍋中慢火煲30分鐘, 調(diào)味后即可飲用。本湯具有健脾,益氣,利濕的功效。 氣郁體質 總體特征: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郁、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菊花玫瑰茶——杭白菊4朵,玫瑰花2朵,90℃水沏,可以經(jīng)常服用。 特稟體質 總體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征。 推薦食療方:黃芪山藥粥——黃芪10克,山藥50克,大米100克。 制作:將黃芪、山藥、大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 煮熟即成。本粥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