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說壺有理——日本老鐵壺之探秘一
藝術家張翔得之藝術活法——第二章 茶亦有道(連載二十)彭敏/著 知識鏈接—— 鐵壺鑄造法—砂鑄法 砂鑄法是最為原始的自然重力鑄造法,在制做內部采用中孔而開口較小的產品,需要使用內膜來成形,因此在使用砂鑄法制做鐵壺時,一定在壺內部圓徑最寬處作為上下模的開模處,故制品因材料記憶的效應而產生一道水平狀的腰線,這道腰線是砂鑄法的最明顯的特征。而砂鑄法制做鐵壺是使用倒置式配置砂模,因此在壺底可見明顯的澆鑄孔;一般除了壺底中央的澆鑄以外,在澆鑄孔上下水平線多數可見兩處小孔,是為了澆鑄時保持金屬溶液流動的透氣孔。 波千鳥鐵壺帶罕見的嵌金銀劍提梁 鐵壺鑄造法—蠟鑄法 亦稱失蠟法或脫蠟法。即使用一蠟形雕刻成所需要制做的形狀,經過附砂、烤模后,將蠟融出形成所需要的模型,澆灌后將砂模破壞取出成品,所以蠟鑄法是不需要在砂模形成后脫出內膜,因此并無傳統(tǒng)砂鑄法的腰線,也不會有澆鑄孔(包含透氣孔)。此法一模只成一壺,工藝難度加大出,成品更加細膩立體,常為高浮雕。 名家上田造房制造的老鐵壺高浮雕局部龍圖 幾筆銘文,幾抹鐫刻,幾許粗糙,那些見證著文明變遷的印章落款,承載著多少滄桑歲月的磨礪,從容地沉淀出歷史的厚重,散發(fā)出古拙凝練之光輝,激發(fā)著純凈之美。 鐵壺上鐫刻的優(yōu)雅古樸的蘭花圖 知識鏈接—— 鐵壺與健康 在人體內,約有4—5g的鐵,其65%是以血色素有形式存在,為擔任血液中運輸氧氣的紅血球所使用,是構成血紅素的要素,為遍及全身氧氣運輸及有效循環(huán)不可或缺。一個男人每天大約排出1MG的鐵,女性則因月經血液流失之故,平均每天流失約2MG的鐵。當鐵質不足時,紅血球應而不足,使體內的氧減少,這就是所謂的貧血(Anemia),貧血的原因有許多,但以缺鐵性貧血所占比率最高。它使人整天打瞌睡、隨時有疲憊不堪的感覺,婦女、素食者更是缺鐵的高危險群。 人體內無法直接吸收金屬的鐵質,食物中的鐵份,一般是以三價鐵的形式存在,先是 食物被消化,胃酸可與鐵反應溶解,之后再還原氧化物失去氧而與氫化合成二價鐵(Fe2+),主要是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端被人體所吸收。 如果以吸收率而言,二價鐵的吸收率是15%,三價鐵的吸收率只有3—8%,二價鐵(Fe2+)是鐵所有狀態(tài)中最有用的。 老鐵壺耳局部 為了改善貧血,大量攝取含鐵質的食物,但結果并未改善貧血的情形,于是,出現了鐵鍋和鐵壺,有時會被問起“生鐵鍋,生鐵壺煮出的水或食物,真的對身體很好嗎?”日本特別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日本電視臺NHK做了以下的實驗: 從4種素材中,提取等量的鐵質混合于飼料中,連續(xù)給予貧血狀態(tài)的小白鼠4周,觀察其恢復的情形。此四種分別為鐵壺水、菠菜、動物肝臟、黃豆粉。難給與等量的鐵質,但小白鼠回復的情形卻大不相同,請參照圖表。 實驗開始時 一周 二周 三周 四周 健康的狀態(tài) 780 790 800 810 810 鐵 壺 350 560 680 720 780 菠 菜 350 500 520 540 560 動物肝臟 350 540 560 620 650 黃豆粉 350 520 540 560 600 從鐵壺中提取的鐵質,紅血球的數量于四周內即100%回復,其他的食品復原的情況,則70—80%不等。 由實驗結果證明,從鐵壺中釋出的鐵質較其他食材中的鐵質,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鐵壺中釋放出的鐵質,即為人體易于吸收的二價鐵形式。而其他食物中的鐵,則以三價鐵的形式存在,需再經由轉化而后才能吸收,故吸收率相對要低許多。 科學家早已發(fā)現鐵為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MG的鐵,嚴重缺鐵會影響智力的發(fā)展,而實驗證明飲水、烹調使用鐵器,可增加鐵質的吸收,因此使用鐵壺煮水、泡茶,可釋出人體易于吸收的二價鐵,日本人喜愛使用鑄鐵類器具, 烹煮食物及飲用水,已有幾百年歷史,另一方面在日本長壽村中,多數的人仍然有使 用鐵器的習慣,有數據顯示,有使用鑄鐵器煮食飲水泡茶的人,絕大多數均無貧血及缺鐵的現象。 龍文堂饕餮壺 壺說壺有理——日本老鐵壺之探秘三
藝術家張翔得之藝術活法——第二章 茶亦有道(連載二十一) 彭敏/著 在長期使用老鐵壺與銀壺的過程中,翔得學習、摸索并掌握了一系列保養(yǎng)它們的方法—— 鐵壺與銀壺之保養(yǎng) 1.由于銀壺與鐵壺導熱很快,需注意不可空燒,會使壺產生漏水,使用完后,將壺蓋打開,將其自動晾干即可。 2.銀壺的外表氧化變色是自然現象,并不需要進行處理,保持原貌就好。 3.關于鐵壺生銹的問題,若在干燥的氣候條件下,可以不處理順其自然,比如日本氣候干燥;如果在海洋性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必需將鐵壺進行一定處理,才可延長鐵壺的壽命。 4.鐵壺若外表有銹時,用鋼刷將銹去除即可;若內部生銹,有濃厚石灰質垢的,以不破壞為佳,它可以使內部生鐵和空氣接觸減少,并且有水垢鐵壺,煮出的水會較甘甜;但因現代方便取用自來水,且不經常使用的情況下,只能略有殘留水垢。山泉水、井水及自來水從鐵壺中煮出皆能甘甜潤澤。若要養(yǎng)成石灰質,井水為首選,山泉水次之,自來水則最后,若為純凈水或蒸餾水,因無含礦物質,要產生石灰質的水垢可能性很小。其實不用刻意去除銹斑,只需養(yǎng)壺內石灰質,只要煮出水質無色清澈就可。另外,可以用普洱茶水或米湯煮老鐵壺,或者含堿分大的水來養(yǎng),壺內形成垢速度比較快。 5.鐵壺屬于非精煉鐵,使用需加小心!如果壺嘴出水不好被石灰質堵塞住,則需將賭住壺嘴的東西清除干凈,出水方可流暢。如過把手無法站立或折斷,摘鈕變形或損壞,壺身有裂痕漏水等,須有經驗者處理,否則會弄壞鐵壺。 6.鐵壺的保養(yǎng)重點是由里到外完全干燥。每次燒水完畢后,將壺中水份倒干,打開壺蓋,用鐵壺自身的熱量將水分蒸發(fā)掉;平時不用的鐵壺,定時拿出烤干使 之不易產生銹斑,再放入些木炭也可,鐵蓋者一并烤干,銅蓋者則擦拭干凈即可。切記,勿將未使用完之水置于壺中,務必將水倒干,使用過程中則盡量保持在80~90度以上。 7.鐵壺表面的保養(yǎng)。在鐵壺燒水后仍有熱度時,以毛刷沾剩余的茶湯或橄欖油擦拭,重復使用多次,茶油或橄欖油則附著于鐵壺外表形成保護膜,減少與空氣的接觸,建議油勿使用過量,可用布擦拭鐵壺表面防止油膩。鐵壺使用過程中所煮之水可能溢出而聚于底部,建議十天左右檢查一次壺底,是否有生銹,紅斑或過于干燥,可再使用前法,使之保持最佳使用狀態(tài)。 老鐵壺饕餮紋飾 養(yǎng)鐵壺是一份細心的工作,只有熱愛的人才能保養(yǎng)好它們,以上要點若能掌握,該鐵壺可再使用一二百年以上應該沒有問題。 翔得總結老鐵壺之水的優(yōu)點: 1、富含二價鐵離子,類似山泉水的營養(yǎng)成分。 2、能夠吸附水中的氯氣及其它雜質,壺內加入一塊麥飯石吸附效果更佳。 3、煮出的水的口感柔軟、潤澤、飽滿、回甘,不似普通水那么硬。 4、煮出的開水溫度高達一百零六七度,最能將老普洱茶的內蘊香氣激發(fā)出來,使 口內生津。用它沏鐵觀音、大紅袍、高山雪菊等茶都比普通水沏出得香。 5、越老的壺煮出的水越好喝,而新鐵壺煮出的水發(fā)腥。 光玉堂嵌金銀蜻蜓鐵壺,超美品,出水好,保存完美 知識鏈接——麥飯石屬純天然稀有珍貴礦石,是中國古老礦藥,《本草綱目》記載其:氣味甘、濕、元毒。在并癰疽發(fā)疹方面有神奇療效,通過鑒定,它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硒、鋅、鐵、磷等,能防腐,在消毒滅菌、凈化等方面有獨特的應用價值。因此麥飯石是優(yōu)質的水質凈化劑和改良劑,它溶于水后,可使水醇化、活性化,能使酸性或堿性劣質水向中性調節(jié),使水甘甜好喝。它所含的微 量元素能溶解于水中,通過水的運載來補充體內的微量元素的不足;同時對有害元素汞、鉛、砷等的附率高,對細菌的吸附率高達99.7﹪,泡過麥飯石半小時之后的水能止血、消炎,用其洗臉還能美容。長期使用,對胃炎、胃潰瘍、貧血、高血壓、糖尿病均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增強人的體質。 翔得愛上老鐵壺 壺說壺有理——日本老鐵壺之探秘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