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從學校、社會、興趣、工作中閱讀過的書少說有幾百本,多則上千本。 但有多少人和我先前一樣,對這些讀過的書印象模糊,多數(shù)甚至已經(jīng)忘記內(nèi)容。 意識到自己這些年閱讀的“無用功”,在重新抓起閱讀的愛好后,《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就成了我書單里的第一本。 這是一本教授閱讀方法的書籍,通過介紹讀書筆記的制作和應用方法,幫助大家更好的提高閱讀效率和掌握書籍的內(nèi)容,發(fā)掘閱讀的趣味,非常適合閱讀新手和始終在閱讀“無用功”區(qū)域徘徊的人。 圖片來源于豆瓣 作者 奧野宣之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是由日本的奧野宣之撰寫,作者奧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 目前從事網(wǎng)絡與雜志專欄撰稿人的工作。 在信息收集整理的領域頗有造詣,他的筆記本讀書方法和生活方式也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熱烈反響。 圖片來源于豆瓣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生活的零星細小和興趣來選購書籍。 第二部分讀書筆記的制作要點。 第三部分重讀筆記學以致用。 奧野宣之在書中把閱讀的階段分得很明晰,便于讀者的熟習并加以運用。我也從書中總結出了三個適合我的要領: NO.1 制定自己專有的讀書清單我以前讀書,除去學習和工作中必要的教材和工作手冊,其他的閱讀書籍很多都是從實體書店或者網(wǎng)上書城的暢銷排行版中選購, 卻從來沒考慮過從自己的閱讀需求去著手選購書籍。 帶著閱讀目的去選購的書籍會使我們有主動讀下去的欲望,通過我們?nèi)粘I畹狞c點滴滴,隨手記下自己從中產(chǎn)生的信息和感想感觸,找到相關涉及的書籍,逐步制作自己的書單。 也可以通過新聞、電視等其他媒介, 收集當中推薦的書籍,但是要記得在購買前去確認是否滿足自己的閱讀需求。 NO.2 制定自己的讀書筆記每本書讀完后,隔斷時間總會想不起書中的內(nèi)容,現(xiàn)在想來,一方面是因為之前都是一字一句地閱讀,沒有重點;另一方面就是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時間慢慢遺忘信息。 鑒于上面帶著讀書目的選購書籍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要去刪減掉和自己閱讀目的無關的內(nèi)容。 就如同大家在免稅店購物,由于購物時間有限,所以會先列好需要在免稅店采購的購物清單,帶著這些明確的清單(讀書目的或需求), 去在有限的時間中快速買到商品(從書中快速獲取閱讀目的對應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購買效率(閱讀效率)。 以前看到喜歡的句子,很少會去另外再摘抄下來,而書中介紹的讀書筆記也包括摘錄書中的內(nèi)容。 這里引用奧野宣之在書中說的一段話『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至于其他的內(nèi)容,不管是客觀來講很重要的段落,還是作者想強調(diào)的部分,只要沒有共鳴,都不用摘抄,畢竟那種內(nèi)容只要看看目錄和前言就懂了,其他人會在博客或亞馬遜書評里替你總結好的?!?/p> 只有摘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nèi)容, 才會加深對這本書和該內(nèi)容的印象和理解。 作者將摘抄+寫下自己的感想這一步驟,稱作“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即在摘抄結束后,還要記錄下自己對該摘抄的感想。 我想多數(shù)人應該和我以前一樣,從來不會再去加深思考書中學到的知識,當然我個人認為這和我們從小的考試式教育方法也有關系,導致我們很少會主動去進一步斟酌和思考。 當我們輸進內(nèi)容時,自己也可以試著進行思考輸出,和作者的思想進行碰撞, 哪怕是只有簡短的一句感觸,也會更加利于我們對內(nèi)容的印象和理解。 NO.3 重讀筆記來重塑知識為己所用就像奧野宣之所說的『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想法會消失』,之所以對先前所讀的書沒有印象,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沒有重讀。 平時我們的習慣往往都是讀完一本書,不會再去反復閱讀。 當你前期已經(jīng)按照閱讀目的和摘抄了對自己來說重要的書摘和感想后,其實只要重讀我們的讀書筆記就可以了,這真的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 相比重新閱讀整本書,這樣的方法除了能幫助我們快速復習對自己來說重要的知識點,也能讓我們在重讀過程中再次迸發(fā)出新的思維火花。 每本書對每個人來說可取的知識都是不同的,書中也許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適用,但是有的放矢能讓我們更好的提升閱讀的效率和精確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識。 閱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目的性去選購和閱讀,不要再用考試機制去制約自己的看書方法,真正讓閱讀過的書為我們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