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靖碑》,全稱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并序》。碑原立在江蘇句容縣茅山玉晨觀。... 據(jù)《金石萃編》載:“碑已斷裂,約高一丈余,廣三尺二寸五分,厚一尺四分。四面刻,前后各十九行,兩側(cè)各四行,行皆三十九字,正書?!惫糯瘫耐ɡ窍扔弥旃P把碑文寫在右面上,稱為“書丹”或“用丹”,然后刻工依字跡刊刻,一般碑額為標題,碑陽(正面)為正文,碑陰(背面)碑側(cè)(左右)為題名??赡苁潜奶L,也可能是表示碑主的事跡多得說不完而有意刻滿碑的四面,因而稱為四面碑。 此碑立于大歷十二年(777),于南宋紹興七年(1137)斷裂,明代嘉靖三年(1524)遭火石碎。清代方若在《校碑隨筆》中說:“該碑存石十四塊,合全、半字計四百六十一字?!庇终f“乾隆壬子汪稼門志伊菟訪僅廿三石,然尚存全、半字共一千四十余字。全碑凡一千六百余字,則闕者已五百六十余字,若明末或國初拓尚較汪拓多二百許字。自句容經(jīng)兵燹,后石又散失。同治丙寅遵義趙氏訪得十五石,共百九十七字,旋失三小石,計十五字,迨壬申揚州張氏更訪得二石移至學宮,共二百七十九字。……今茅山所有碑乃是覆刻,筆畫細瘦全乏魯公雄健之氣,且字之訛七十余處。”清代臨川李宗瀚舊藏南宋斷后初拓本,文字稍有殘缺,以火后本補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