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出來了,這些日子我的朋友圈和微信又開始輪番上演“幾家歡喜幾家愁”。而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被一輪又一輪的嘆息淹沒。 嘆息什么呢?“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樣養(yǎng)出來的”?! 最近和我咨詢怎么教育孩子學習的話題特別多。家長們一邊羨慕一下別人家的孩子,一邊感慨一下自己家孩子,最后問問有沒有什么妙招,讓孩子一下子就能愛上學習,自律自覺,邁向學霸之路。 有這樣的妙招嗎?這個,真沒有!父母們想要孩子立即就改變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想想看,一輛向前行駛的汽車要掉頭變個方向行駛,都需要先減速,甚至可能需要停下來,然后再轉彎,何況孩子的改變呢? 所以,父母們與其盯著孩子,不如先看看自己。比起羨慕贊嘆別人家的孩子,比起不切實際的想要尋找一個立竿見影的辦法,我更希望父母們能從別人家父母的教育經(jīng)驗中,學習到一些什么。這才是對孩子的成長更有意義的事情。 今年高考,最讓我驚艷的是廣西的狀元楊晨煜。楊晨煜在高考中取得了730分的超高成績。其中數(shù)學英語雙滿分,語文140分、理綜290分。這個成績,也是廣西省歷年來的最高分。 楊晨煜的媽媽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了一段樸實卻又發(fā)人深省的話,我覺得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有些人,(孩子上)初中和高中了,還問我‘你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艺娴牟恢涝趺凑f,沒有什么獨特的,該做什么就做什么?!?/p>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全部幫他打好?!?/span> “監(jiān)督(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很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jiān)督著他,留意著他,自己也要自律……但定型以后,你后面的一路就很好走了?!?/p> 這段話說的是什么呢?是習慣。 督促孩子遵守規(guī)則,盯著孩子養(yǎng)成習慣,幫孩子找方法、鍛煉思維、為以后學習生活打基礎。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父母不能偷懶,這個過程父母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精力的,但好處是一旦孩子形成了這種習慣,長大之后,就苦盡甘來了。 但是,現(xiàn)實的很多父母的做法是逃避眼前的麻煩和瑣碎。 為了讓孩子安靜一點,不打擾自己做事,丟給孩子手機、平板就萬事大吉; 為了有自己的時間,把孩子交給老人就大功告成; 為了少跟孩子磨嘴皮子,把學習的事兒完全交給學校和老師…… 可是等到孩子有自主思考能力了,當他沉迷手機、沉迷網(wǎng)游、稍不順心就大發(fā)脾氣、不愛學習、要挾父母、逃課厭學的時候,父母再花10倍的心血,也未必補救得回來了。 很多父母覺得高考離自己的孩子還很遙遠,真不著急。但是你要知道的是,高考只是一個時間節(jié)點而已,它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高中的學習成績,而是孩子人生前十幾年的積累的爆發(fā)。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在成長和求學這條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好,那么,現(xiàn)在,當下,你就要開始從小事上一點一點的積累和計劃。 這一份用心的積累和計劃,不是說逼著孩子學這學那,各種補課不停歇,而是從根本上,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甚至是思維習慣。 我小學4年級的兒子在看到楊晨煜的新聞的時候,我問他,“你覺得楊晨煜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孩子想了想回答我說“習慣、方法、自律?!蔽矣X得總結的還真不錯。 身邊的朋友經(jīng)常會說,你家孩子總結能力真強。可這是孩子天生的嗎?不是。是我一直以來就特別注意訓練的結果??吹揭欢卧挘釤捯粋€關鍵詞,再解釋關鍵詞,久而久之,孩子的總結提煉能力就形成了,同時也形成了善于總結的思維習慣。 其實這個訓練,我在帶父母學員的時候也引導大家練習過,可是訓練結束后還在堅持練習的家長能有多少?說實話,沒多少。 當你抱怨孩子語文學習不好,閱讀理解總是丟分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你能做到什么樣呢?你給過孩子什么樣的訓練?你有沒有幫他養(yǎng)成思維習慣? 當你責怪孩子不愛學習,寫作業(yè)拖拉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你自己愛學習嗎?你有給孩子做一個好的學習榜樣嗎?你有給他好的學習方法嗎?你有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嗎? 當你憤怒于孩子不夠自律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在培養(yǎng)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的過程中,你有給過孩子需要的幫助嗎?給過他自信嗎?你有給他足夠的信任嗎? 如果沒有,你又憑什么對孩子沒有達到你的期望而失望呢? 有的家長說了,我天天陪孩子寫作業(yè),一陪陪到半夜,我很負責呀。可是,我們仔細看看就能發(fā)現(xiàn),似乎沒有哪一屆哪一省的高考狀元是靠著父母陪寫作業(yè)成為狀元的。孩子學習本來是一件內部動力激發(fā)的事情,可是生生被很多家長變成了外部壓力逼迫的事情。說到底,還是沒有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好的習慣。 那么,習慣到底是什么呢?習慣就是習以為常的行為,是一種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行為、思維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的條件反射。 其實,許多父母已經(jīng)開始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可是為什么效果不明顯呢?問題在于有些父母還是把習慣培養(yǎng)當成了說教的內容,而忽略了習慣培養(yǎng)是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 那要怎么科學的培養(yǎng)習慣呢? 第一步:提高認識,引導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習慣產(chǎn)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對于一個學生來說,養(yǎng)成確認的習慣會終身受益。比如平時寫完作業(yè)認真檢查,考試的時候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在心并提前落實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世也會受到歡迎。 第二步:明確行為規(guī)范,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guī)范。要共同協(xié)商制定培養(yǎng)目標。一個月或半年培養(yǎng)一個習慣,不宜貪多貪快。 第三步: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產(chǎn)生親切而向往的感情。 榜樣和偶像對于孩子極富吸引力,許多偶像身上具有榜樣因素,善于發(fā)現(xiàn)和引導的父母與教師完全可能把偶像變?yōu)榘駱印?/p> 第四步: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 美國的心理學家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初步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習慣需要90天。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動作或行為能夠持續(xù)一段時間,他們測算是21天到90天。當然,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偟膩碚f,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有一個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因此要訓練。 建議父母們采取一個辦法,孩子要從小就開始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演示一下,然后弄亂了讓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 培養(yǎng)習慣需要持之以恒,但開始的一個月是關鍵時期。過了這一個月,孩子就能夠養(yǎng)成初步的習慣。所以說很多好習慣都要這么一步一步訓練出來。 第五步: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成功的體驗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這個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边@種要求恐怕不行,孩子經(jīng)常管不住自己,籠統(tǒng)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 因此父母要把大計劃分割成很多個小計劃,并不斷地與孩子一起總結評估:今天做得好,可以獎勵一顆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換1顆大星星;獲3顆大星星,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并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環(huán)境或風氣,讓家庭成為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家里有個學生,最好的環(huán)境就是家庭充滿書香。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所以,培養(yǎng)好習慣最需要父母為孩子做出榜樣,最需要建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 在這一點上,我們朝華讀書會的同學們都是做的最好的家長們,在這里要為大家點個贊哦。 你學會了嗎?那就試著去做一做。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與其羨慕嫉妒恨“別人家的學霸娃”,不如就從當下開始,從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開始。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在育兒和成長的過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可以在文后留言給我們。我們會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答疑。 下周見! 何以解憂,你有朝華! 朝華解憂館——你的“解憂雜貨店”! 歡迎關注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