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林響溪 2019-07-02

商朝開啟了中國古代最燦爛的青銅文明,那些華美精致的藝術珍品給人們留下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讓人們牢牢記住了青銅時代。但是在輝煌的青銅文明背后,還有一個同樣輝煌、不容遺忘的陶瓷文明。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青銅時代背后同樣輝煌的陶瓷文明

夏末商初,青銅器開始成規(guī)模的進入應用領域,并迅速滲透到商人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構想的商朝社會。但是事實并非如此,青銅器皿的使用遠不及大家想象得那么廣泛,它們做工繁復、成本高昂,所以自它們誕生之日起就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只能由貴族階層使用,而普通民眾和奴隸階層根本沒機會、沒財力,甚至沒資格使用青銅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滲透到生活每一個方面的商朝銅器組圖

因為生產力落后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平衡,即使?jié)h唐盛世時期,底層百姓也消費不起金屬器皿,這種局面宋朝之后才有所改善。而中原、江淮之外的邊塞少數(shù)民族,缺乏金屬冶鑄技術,可能傾其所有也無法從漢族行商手中換取一口鐵鍋,所以使用陶器為主的生活器具成為底層百姓唯一又無奈的選擇,陶器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使用最廣泛、最廉價的生活用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3宋遼金時期鐵鍋的器型仍可看出源自陶器

陶器制作是一項技術門檻較低的古老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出現(xiàn),在商朝走向成熟,陪伴華夏各族人民走過上萬年的里程,經(jīng)久不衰,至今仍能在生活中看到。

可以很肯定地說,商朝時占據(jù)整個社會主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陶器歷史悠久,是用黏土或陶土經(jīng)捏制成形后燒制而成的器具。陶器的出現(xiàn)是人類與自然界斗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fā)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志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4世界上最古老的陶質雕塑-下維斯特尼采的維納斯(前后左右)

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舊石器時代)陶瓷雕像,有熊、獅子、猛犸象、馬、狐貍、犀牛和貓頭鷹的動物雕塑以及兩千多個陶球。其中以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fā)現(xiàn)的陶質維納斯雕像最為典型,它高111毫米,最寬處43毫米,由黏土雕塑成形后經(jīng)500-800℃燒制而成,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露的女性形態(tài)是對生殖崇拜的象征。

世界上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年代測定為公元前20000-19000年。中國陶瓷文明具有品類齊全、工藝精美、技術衍化路線清晰等特點,幾乎陶瓷技法發(fā)展的每一階段、每一品類都能在中國大地上找到對應的考古佐證,是研究陶瓷發(fā)展史的絕佳地區(qū)。可以說中國陶瓷工業(yè)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yè)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5中國最古老的的陶質容器-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復原)

二、商朝陶器的發(fā)展特點

進入商朝后,生產力水平提升,手工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分化,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其中土工是專門制造陶瓦之器,為六工之首,可見陶器在商朝的重要性。商朝跨越500多年,陶器前后差別較大,可分成三個時期。

1、商早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朝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6商早中期灰陶鬲(高26.7口徑22cm)

商早期陶器的品種較夏朝明顯增多,燒成溫度和質量也有提高,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漸代替鼎成為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甕、盆、大口尊缸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xiàn)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紋為主,約占80%以上,另有少量磨光素面,及磨光面上拍印的云雷紋、雙鉤紋、圓圈紋,附加堆紋的運用已較前大為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7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早期的陶塑開始增多,在河南安陽小屯發(fā)現(xiàn)的灰陶男女奴隸俑,分別高5.5厘米和6.1厘米。盤發(fā)戴枷,男像枷手于背后,女像枷手于胸前,非常傳神。

商早期已經(jīng)開始將陶質水管用于建筑,為宮殿群排水。這種陶管是一種一端粗、一端細的圓筒形管,一般長約40厘米,直徑約14厘米,壁厚約1.2厘米,表面飾有細繩紋。管較細的那端有約15厘米一段的繩紋被抹去,便于與另一管較粗的一端套接。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8商早期已出現(xiàn)建筑用陶管

建筑用陶不僅增加了商代陶器的品種,而且從根本上改進了中國建筑面貌,為中國獨特建筑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2、商中期制陶技術進一步提升,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最多,約占同期陶器總數(shù)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夾砂粗紅陶、泥質黑皮陶、泥質紅陶,白陶的數(shù)量占陶器總量的比例仍很小,但較商早期有所增加。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斝,作食器用的簋、豆、缽、鼎、作盛器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9商早中期灰陶夔紋斝(高27.1口徑16.2cm)

商中期陶器基本不在口部折沿,多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狀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為減少。繩紋所占比重更大,占所有紋飾的98%,在制作精細的簋、豆、盆、罐、壺、甕的腹部、肩部、圈足上,常有由圖案紋飾組成的帶條。主要紋飾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人字紋、花瓣紋、云雷紋、渦漩紋、曲折紋、連環(huán)紋、乳釘紋、蝌蚪紋、圓圈紋、火焰紋等。其中以饕餮紋組成的帶條最多,一般是三組饕餮紋構成一個條帶。饕餮紋在陶器上大量拍印,僅在商中期最為盛行,到商后期就很少見到了。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0商中期灰陶饕餮紋罍(高31cm)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最大的一處商中期遺址,在其西墻外發(fā)現(xiàn)一處燒制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布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另外還發(fā)現(xiàn)有經(jīng)過淘洗的陶泥原料,制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都說明商朝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1鄭州大河村遺址的陶器作坊區(qū)

陶制雕塑在商中期開始盛行,以動物形狀為主。在河南的商代遺址中發(fā)現(xiàn)有陶龜、陶羊頭、陶蛤蟆、陶虎、陶魚、陶豬、陶人座像和陶鳥等雕塑品,形象生動逼真,其中以陶龜數(shù)量最多。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2甘肅禮縣高頭寺出土的商代陶塑人頭

在甘肅省東部發(fā)現(xiàn)了陶塑人頭,人頭型雕塑品,有單獨圓雕人像,也有將人頭作為器物的裝飾。這些人像五官端正,比例恰當,神情生動。這種簡練傳神的藝術手法,在此后的陶瓷雕塑中得到繼承和發(fā)展。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3商代人頭形器口紅陶壺

商中期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在江南地區(qū)新出現(xiàn)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稱為龍窯,在浙江省上虞,江西省吳城均發(fā)現(xiàn)了商朝龍窯。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筑,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4商代龍窯遺址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有多種優(yōu)點,因為依山而建并呈傾斜向上的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所以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

人們可以根據(jù)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朝的陶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并在商朝中期開始了中國由陶到瓷的過渡,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具有原始青釉)瓷器雛形的陶器。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5河南新鄭出土的“國寶級”原始瓷尊

3、商晚期陶器仍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最多,另有少量的泥質紅陶,此時白陶得到了高度發(fā)展,雖然在陶器總量中占比不大,卻以精美的外形、紋飾成為十分名貴的一個陶器品種。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6商中晚期白陶豆(高13口徑22.5cm)

商晚期還盛行印紋硬陶,胎質比一般泥質陶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也要高,在器表拍印以幾何圖形為主的紋飾,長江以南地區(qū)和東南沿海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印紋硬陶數(shù)量較多,而且延續(xù)的時期也較長。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7商代硬陶云雷紋罐

商晚期陶器的主要器型有:炊器類的爵、觚、甑,炊器類的鬲、罐、甑,飲器類的爵、觚、杯,食器類的簋、豆、缽、鼎,盛器類的盆、甕、大口尊、罐、壺等。紋飾仍以繩紋為主,另有一些刻劃紋、凹線紋、弦紋、附加堆紋、鏤孔等。商中期盛行的饕餮紋、云雷紋、方格紋等帶條狀精美圖案紋飾,此時已很少見到,這一點是區(qū)分商中期與晚期陶器的參考之一。在造型上,商代晚期陶器中的平底器,圈足器較前一時期明顯增多,袋狀足也不少,而圜底器則有所減少。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8商代水鳥形陶壺

商晚期仍有精美的陶塑作品。江西省清江吳城商代后期遺址中,發(fā)現(xiàn)有鳥、人面、陶祖等陶雕塑品;在陜西省也發(fā)現(xiàn)有形象生動逼真的陶牛頭、陶鳥等。

其中以鬶型器的器型最精美,開始主要以鳥類造型為主(估計為圖騰崇拜),后來逐漸向整個的動物群體蔓延,出現(xiàn)了許多家畜的抽象形態(tài),鬶型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19商代豬形陶鬶與狗形陶鬶

不過商晚期的實用陶器數(shù)量比商早中期有所減少,因為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白陶器、印文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等胎質堅硬的器皿得到了較多的使用。此時部分陶器的制作也比商早中期顯得粗糙。

商末周初,瓷器從陶器中獨立出來,以其精美的外形,較低的成本(相對于金屬器皿),耐用等特性,與陶器、金屬器皿三分日用器具天下,而"陶瓷"一詞沿用至今。

甲骨文上的輝煌(八)--不容遺忘的商代陶器

33.20商中晚期原始青瓷尊(高18cm)

陶器的種類發(fā)展到了春秋時候才減緩,并出現(xiàn)兩極分化,一部分向精美的禮器發(fā)展,但數(shù)量很少;另一部分回歸其實用性本源,以其低廉的生產成本繼續(xù)為底層人民所喜愛,這種旺盛的生命力使陶器生命延續(xù)至今。

(下一期請關注--《中國黑白陶器精品賞析》)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wǎng)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