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瞬間你會覺得時間可怕? 當某一天不小心翻看到曾經(jīng)自己的畢業(yè)論文,驀然恍覺時間已過去五年; 當曾經(jīng)暗戀的謙謙學長,在歲月洗禮中變成一枚中年油膩的大叔; 當進入社會摸爬打滾、沉浮幾年,自己稍作喘息時,偶然得知曾經(jīng)不起眼的同窗竟已創(chuàng)業(yè)成功公司市值上億…… 而前幾天那句:“再過7個月,20后就要出生了,他們看90后,就像90后看60后”,更是把時間具象成數(shù)字以明確它從不回頭的無情流逝。 時間可怕,可怕在它的快。 它總是在一種永不停息、甚至悄無聲息的勻速運動,在慢速的積累量變中,制造一瞬間從黎明到落日,從青蔥到暮年的錯覺。 年輕時,不太能體會時間流逝,渴望“一夜長成大人”的心愿有時還會埋怨時間走得太慢。 終于等到有一天,除了體重忽上忽下,身高不再攀升、嗓音不再無常、體格不再擴張,這一切都像是在宣布“恭喜成長完畢”的好消息。 只是那時,并沒人在意這其實是人生“由盛而衰”的開始。 直到某一天,人突然開始對時間產(chǎn)生焦慮。隨著年歲的疊加,愈發(fā)恐懼時間流逝。 相比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年長的人對于時間的流逝顯得更為敏感。 這種敏感讓他們意識到時間賦予人的不再是茁壯成長,而是走向衰老的標志時,恐慌的他們開始有了留住時間的妄想。 為了證明凹陷的臉頰只是瘦身過度而不是歲月打磨,于是有了醫(yī)美的蓬勃發(fā)展;為了表示身體變形只是飲食不當而不是中年發(fā)福,于是開始了輕食計劃。 銷量爆單的防脫發(fā)產(chǎn)品,號稱凍齡的美容產(chǎn)品,推崇年輕力的養(yǎng)生產(chǎn)品,每逢購物節(jié)都呈現(xiàn)出勢如破竹的氣勢。 仿佛,只要留住年輕,就留住了時間。 只是,人想跑過時間,抓住時間,不過一場末世幻覺。 過了28歲,還混跡年輕的荷爾蒙中熬夜蹦迪,只能換來一個星期的精神萎靡; 硬尬當下青年流行文化,只配得到“老黃瓜刷綠漆”的美名; 習慣打開美顏相機自拍時,看到的也只剩一顆褪色的少女心。 借著“要永遠年輕”的口號,散播的不過是對逐漸老去的恐懼。 年紀越大,越想抓住時間,越害怕時間流逝。 只是,墨菲定律曾言:“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fā)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fā)生。” 而時間這把沙,抓得越緊,消失得越快。 遙想年輕時,一無所有,只剩大把時間用來揮霍,那時候一心只顧野蠻生長、不負春光,從來沒有時間不等人的焦慮。 到了年近三十,依然一無所有、一事無成時,才會有時間如脫韁野馬的后知后覺。開始明白,時間賦予人年紀的同時,也賦予了這個年紀該有的行為標準。 古人常以“十年”來作為人生階段的一個節(jié)點,遂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眼看著而立之年如期而至,而自己的事業(yè)生活還在從一個瓶頸到另一個瓶頸的掙扎中看不到一絲希望時,比起想緊緊地抓住時間,此時對時間的焦慮變成了一種無奈的內(nèi)心獨白:“時間,等等我!” 該有的階段完不成該定的目標,該有的年紀做不到該做的事,時間不斷推進,人生卻一直原地踏步。來不及好好回味這種無奈,自己又被時間繞入了下一個人生階段的競技,不留喘息。 被時間越甩越遠的自己便有了時間越走越快的錯覺,而這一切,不過都是因為人生進度配不上年紀增長速度而已。 其實,時間從來沒有走快。客觀世界中的它從來奉行它的運行規(guī)律,勻速轉(zhuǎn)動,周而復始。 所謂的快,不過是個人主觀世界的心理投射。而心里的鐘,一旦失衡,時間越走越快的感覺便會愈加強烈。 要知道,每個人心里的鐘,都有它不同的轉(zhuǎn)動速度。 什么時候可以實現(xiàn)吃車厘子的財務自由,什么時候可以擁有人生第一間房子,什么時候開始從一個人到兩個人的生活,都是心里的鐘能給的答案,而不是年紀。 年紀只能代表一個人的衰老程度,只有心里的鐘能告訴想去的遠方還要多久。 比起時間的流逝,它或許走得很慢,甚至時常會松了發(fā)條,但那又有什么要緊的。 反倒是一心想著讓它匹及時間的流逝,卻是辜負了它“不要著急,慢慢來比較快”的存在美意。 人應該如何度過一生是個難題,而面對難題的第一步便是:不畏時間。 若是人人都可參悟到楊絳先生所言:“人能夠凝煉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時間于人,便不過一縷薄煙,快慢更無需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