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汭平凡人曹水江/撰文 (一)國民黨陸軍上將張鈁祖塋 公元二O一九年六月十五日,我和偃師朋友加易友史老師一起有幸參加了豫西周易研究會姚亞峰會長組織的歷史名人風水——國民黨陸軍上將張鈁袓塋考察活動。張鈁袓塋在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zhèn)水源村。 張鈁,字伯英,號友石,1909年春,在保定陸軍學堂畢業(yè)后入軍旅,成陜西新軍主要領導。1911年,武昌起義后,任秦隴復漢軍東路征討大都督。1915年,參加護國運動,任國民黨第20路軍總指揮兼河南省代主席??谷諔?zhàn)爭,任第一戰(zhàn)區(qū)預備總指揮、軍事參議院付院長、院長。解放戰(zhàn)爭后期,任鄂豫陜娞靖區(qū)主任,后毅然棄暗投明,任新中國全國政協(xié)委員。1966年在北京病逝,亨年81歲。 張素愛書法,搜古今名人字畫、法帖、志石,并與章太炎、于佑任等相交甚深。一生窮力收《唐代墓志》一千多件,和其它名帖碑三千余件,創(chuàng)“千唐志齋”,譽名中外。 引言 二0一九年六月十五日早上七時整,一行十二人的考察組,在新安縣易友懷、毛等老師的帶領下,從鐵門鎮(zhèn)出發(fā)。約行四公里左右,進入鄉(xiāng)村小路,穿巷不遠,沿去地干活的小路,來到剛收完小麥的麥茬地邊停車,懷、毛老師指著一片不大的柏樹林說:“這就是張鈁上將的祖塋”。 塋場約占四分地左右,四周用約一米二左右高的蘭磚墻圈圍。塋內(nèi)幾十棵柏樹郁郁蔥蔥,樹下雜草野虅縱橫叢生,行人難以下足。幾經(jīng)艱難尋找,見到不高的六通分別刻銘是:伯父清陽、父清和,堂兄弟張釗、張鋼、張錚,姪張廣的石碑。曾祖登朝,祖父逢源所葬墳丘,因歷史變遷及地方法規(guī),拉碑平墳運動,無跡可尋。 可嘆的是,其父墳丘己被盜賊挖成殘坑,至今也沒人修整,一代英名之士,家族甚眾,亦不乏人才輩出,難道孝子賢孫無一乎?荒涼、破敗之象,大殺風景! 概論 該墳穴之祖脈,發(fā)自崤山王喬仙洞山桃?guī)X。穴后五道山嶺,崎嶇蜿蜒,層巒疊嶂,簇擁而來。脈自中出,逶迤頓伏,猶如騰龍游蛇,四周八國緊固,秀峰相映,圍成一座城池。曾祖山發(fā)脈前推,頓起俊秀山峰,時而跌斷過峽,時而挺身昂首,數(shù)百里迢迢游曳。東有大溝河緊貼,西有劉河水依依不舍,不棄不離,相伴相隨向北而行。即將入垣局,行龍高昂抬頭,在奇秀古柏樹處,偷出脈向西北跌落,穿田束氣約數(shù)十米后,形成不到6米寬的酷峽。過峽處之后方,左側發(fā)一條俊秀小土乳,峽后之右側方,發(fā)一條較大土丘嶺,兩嶺相映夾送斷峽。更貴的是,峽的左右,三至五百米處,左右各起一圓秀金星,如站殿將軍,護嫩峽不致傷風。龍繼續(xù)往北行二十米,推起端莊金星——鶴膝,朝東而坐。后繼讀往北再行二十米,又斷跌束氣過峽,亦不超十米。推起高約五六十米的山頭。山頭下落成東西長500米的土嶺,和曾祖主龍成360度,相向而逆行,轉而向東行進,推起俊秀石山,變金星而立為少祖。 穴之東南突起一道丘嶺(名龍王坡),如臥龍橫亙穴后。脈將入穴,乃束氣而躍,騰起紫微官星。此局橫脈結穴,穴后五山御屏,特樂撐托,勢壯有力。穴前內(nèi)明堂層次分明,堂內(nèi)方正平整,毫無雜亂高下之礙。外明堂,開闊明暢,鋪氈如絨,猶如千軍萬馬操練之校埸。穴場四周群山環(huán)繞,儼如一金盆。真乃風水寶地! 當今,在崇尚拜金主義的時代,風水界亦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不學無術,魚目混珠;書屋先生,講堂大師;拉票選就的易學泰斗;有祖?zhèn)髅伢诺拿麕煷蠹?,讀一本六十四卦易經(jīng),就號稱風水大師的專家教授,等等……吹遍全球。然為明師者應: 學問深,其理必洞然;閱歷多,登山必了然;品行端,心朮必純?nèi)唬恍耐ǜ[,萬變必明然。 為師者,必躬謙,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恢鹚?,學其精華。;知行道者,各有難處。;知讓一線,自己路寬;知騙人者,終有惡報;知害人者,終有兇現(xiàn);知媚權貴者,樹倒猻散;知弄權者,惡有惡還;知術不精,慎為他事;知術不專,不可越權;知貪財者,易于喪命;知做善事,皆盡歡顏。 故,我的處世原則:德厚者善結良友,德簿者失臂保貞。深修道學術求真,說真話做事求誠,善知錯及時更正,雖失面德存風正。我所寫考察后記,皆屬自己之淺見。不同派別見解,歡迎善意指教、批評、交流。若惡意攻擊,玩心朮不想付出而獲技者,不與配合,謝謝理解。 考察后的思索 張鈁家族祖塋,確為龍真穴的,從祖山行龍,到少祖穿帳過峽入首落穴。從案山及垣局關鎖。從內(nèi)堂到中堂中正方圓。從四方照應到八國圍護,貴水纏護,來去合規(guī),真乃垣局完備的風水寶地。 然而,世間無全事,月亮圓與缺。此墳塋亦有不足,淺析如下: 1、墓向辨 張鈁家祖塋,現(xiàn)存墓碑之向有二,未山丑和丁山癸,孰對乎? (1)未山丑向: 坐未向丑,向打案之左側,系向打滾坡,并且此向遠離案上印石。 未山丑系地元龍山向,與少祖出脈、發(fā)脈、行龍、入首、人元之卦不合。 未山丑向,乾方來水,為文曲兇水來。如水出艮,則沖破武曲吉神。 拔砂:(以下數(shù)據(jù)為廿八宿位移更正后的數(shù)據(jù)) 坐未山為木,巽砂實為巳、為火,為食傷。乙辰砂,實為辰、為木、為比,卯砂為土為財。 (2)、丁山癸向: 丁山癸向,向打娥眉案稍偏東,案上印石貼近能為為用。 少祖山出脈、行龍、入首同一卦。 癸向,乾為貪狼來水,去水艮為祿存,出寅為沖破巨門,應傷成才之次子。恰好張鈁之第二個男孩 叫張廣居,解放后,被槍斃。 拔砂:丁山為土,巽砂實為巳、為火,為印。乙辰砂,實為辰為木,為官煞。卯砂為土,為比。子砂,為火為印。 2、過峽辨 凡穿帳過峽,見山頭、奇石、土嶺夾護者,為貴,為平安。然,此垣入局后,所過峽處,夾護甚少,或沒有。故其后人生涯,雖能成就大事,但波折較多,災難重重。 3、內(nèi)明堂、中明堂局雖然完備,但中堂之西方,由于龍砂過峽推案時跌落,致內(nèi)堂龍砂稍低。墓穴之龍砂雖有情,但護穴的力量稍輕,難擋西方之強風。。 此恒局之虎砂,強旺高昂且秀麗尊貴,護穴有力有情,勝過龍砂十倍有余。 雖然龍砂回首做?有情,案上印石顯貴,但明顯難勝虎砂。故,此垣局以武貴勝文貴也!張鈁上將的一生,雖然文舞筆帖,廣集隋唐誌銘碑刻,又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看似文職位顯,但還是難比當年任上將時馳騁疆場之權重威風。垣局決定孰輕孰重,這是鐵定的原理。 4、中華幾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其重要內(nèi)容之,就是后代子孫應孝字當先。然而,張鈁之父的墳墓,被盜挖成土坑,形狀殘不忍睹。旁觀者都覺不雅。但其宗族的后裔,沒人給予封填。難道其族人就沒上過墳嗎?此種現(xiàn)象,預兆其家族后代必有衰敗者也! 我的這些看法會有很多不足,望各位老師看后,多多指教,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