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冬至,冬天已經(jīng)到來,春天也就不遠了。也許是季節(jié)轉(zhuǎn)換的原因,也許是身體衰竭的原因,也許是飲食健康的原因,也許是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的原因,也許是思想不通透的原因,總感覺最近離去的社會名人和熟悉的人有點兒多,尤其是年齡不太大的人離去,更讓人唏噓不已。正因為如此,最近對生死,對學習、工作和生活,對人生理想和追求也就思考的多了一些。思考多了,就會有所感悟,不妨寫出來,供方家指正。 關(guān)于生死。什么時候來到這個世上,我們無法選擇,什么時候離開,我們也無法掌控。抽時間可以多參加一下親人朋友們孩子出生的場景,這樣能更好的體驗生,對有緊密關(guān)系的人過世,最好能抽時間送最后一程,還有傳統(tǒng)祭奠日子,多去拜祭過世的先人,多去拜祭民族英雄,這樣能更好的體驗死。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從不同角度思考,有不同的認識。我們不能局限在生死不清的迷惑低迷中,更不能迷信所謂的長生不老?!皯獰o所住而生其心?!迸既坏纳瓶夭涣耍热换钪?,那我們可以好好的活,積極努力的活,活出精彩,活出我們所愿,從而不枉活一世,隨緣面對必然的死。 關(guān)于學習。能上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讀國內(nèi)外著名高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更好,沒有條件,如果能千方百計的創(chuàng)造條件能成也行,實在沒有好的學校,也不能太在意,太執(zhí)著,太癡念,成為發(fā)展的心里陰影和不自信的源頭,這樣反而不利于激發(fā)自身最大潛能。如果能通過頑強艱辛的努力,能學到真本事,學到謀生的一技之長也不錯。在知識信息發(fā)展太快的時代,我們要想適應時代節(jié)奏,那就只有活到老,學到老,堅持終身研究和學習。真是努力了,把握住任何的學習機會了,如果還不能取得好學歷,不能學有所成,那就把現(xiàn)有的學歷和知識讓他在工作中發(fā)揮到最大效果就好了。 關(guān)于工作。俗話說的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工作,一切從零開始,能找個適合自己的,能找個很快提高自己能力的工作最好,沒有合適的,只要努力找了,也要有“騎驢找馬”的思維,先把“驢”騎上,把現(xiàn)有工作做好,然后再找“馬”。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不管什么工作都應該認真面對,不能這不想干,那個看不上,抱著著名高校的高學歷和以前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不放,整天吆五喝六,牛氣哄哄,工作不是學習,你工作干不好,你什么都不是,最后反被著名高校的高學歷和以前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所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俗語還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的努力,干一行愛一行,堅持下去,早晚在工作上都會有所成就。 關(guān)于生活。簡單輕松,勤儉節(jié)約應該融入生活的始終。我們追求真愛,追求兒孫滿堂,追求財富,追求富裕的生活,但不能為情所困,不能成為財富的奴隸,一切的努力和追求,應該有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的精神和行動,但過猶不及,不能超過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否則反受其害,這肯定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有健康的身心,是美好生活的基礎(chǔ),養(yǎng)成健康飲食、合理健身和正常作息的好習慣非常重要,飲食和健身不能太過于關(guān)注、過于執(zhí)著;身心健康就好,不能太過于關(guān)注自己的體重,否則適得其反;睡眠一定要適當,多位社會精英英年早逝,都是長期熬夜,長期睡眠不足,從而引起身體功能紊亂,身體免疫力和自我修復能力減弱,從而發(fā)生病變導致的。為了幸福的生活,努力拼搏是必須的,當然也不得不拼,但如果拼搏的失去身心健康,甚至把命丟了,那就本末倒置了。 關(guān)于理想。人活著主要為別人,人活的應該有人的尊嚴,人活著需要受人尊重。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應該有雄心抱負,應該說一個一生都為了理想和雄心抱負而努力奮斗的人,肯定比一個沒有太高追求的人最后獲得的成就要高一些,影響力要大一些,服務(wù)的人也會多一些。但遠大的理想和雄心抱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步驟,有章法,需要長期的努力和長期的積累,同時還需要團隊和合作伙伴,需要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需要地利條件。不能為遠大的理想和雄心抱負所累,能力差,地位低和實力小的時候,能忍韓信的胯下之辱,該隱就隱,該藏就藏,韜光養(yǎng)晦是上上策,但信心要十足,絕不能妄自菲薄,而且更要倍加努力。當獲得一定能力,有了一定社會地位和有了一定財富時,能忍韓信的胯下之辱,該隱就隱,該藏就藏,韜光養(yǎng)晦是仍然是上上策,但該出手就出手,把握住任何一次成功的機會,從而能更接近理想和雄心抱負。平視任何積極努力的人,虛心向任何積極努力的人請教,不可以有驕氣和傲氣,但應該有傲骨,而且內(nèi)在不言而喻的善良和高貴氣質(zhì)不時的自然流露出來。 綠色內(nèi)心,就是因上盡力,果上隨緣。 |
|
來自: skysun000001 > 《佛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