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DJ藥靈兒 過往千年,那些煙雨中的詩詞佳句浪漫而美麗。那些古老的文字每每伴著風(fēng)中如絲的細(xì)雨,徐徐飄來,載著文人墨客的情緒,千絲萬縷,留下一段美麗的旋律和飄逸的足跡。 煙雨和江南結(jié)合,亦晴亦雨,總能出現(xiàn)如詩如畫的美好。 古往今來,便總有那經(jīng)久不絕的名篇佳作與之相守相望,訴盡衷腸。 在人們的印象中,江南之地如若沒有煙雨陪伴,便似乎少了點什么。時間蔓延,萬代千年,歲月輪轉(zhuǎn),時光輪回,有多少詩詞以江南煙雨為載體,承載了悠悠情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中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寫出了內(nèi)心對于早春的欣喜之感,隨后更是道出:“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美景勝過京城著青的青柳,欣悅之情溢于言表。詩人于微雨之中落墨成行,寥寥幾筆勾勒早春小雨時節(jié),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提到煙雨,便總有一個人在腦海之中久久揮之不去,那便是蘇東坡。北宋文豪蘇軾的一生可謂風(fēng)雨飄搖,滿懷壯志的他怎么也想不到,烏臺詩案葬送了自己的人生。但他并未消沉,拾起了一個詩人的筆,“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也訴盡了心中廣闊的胸懷和一份豁達(dá)的人生情態(tài)。東坡先生一生任由風(fēng)吹雨打,卻從沒忘記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相反,將這種打磨看作稀松平常。所以,他它可以提筆寫下“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之句,慨哉嘆哉,灑脫自由。 蘇軾 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詩人趙師秀筆下的:“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用心刻畫了一幅江南梅雨圖,道出了生活的靜謐悠閑,不禁讓人讀來頗感閑情逸致,給人意境朦朧之感。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同樣描寫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詩人賀鑄則在《青玉案》中寫下:“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漫步于細(xì)雨之中,駕著輕舟長亭,賞著一川煙草,看著流連飛舞的柳絮,仿佛使人置身詩境。 賀鑄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下著細(xì)雨的詩句不勝枚舉,走過歷史的長河,依舊熠熠閃光,不曾暗淡。 南唐后主李煜的詩詞屬于那個分分合合的年代,作為亡國之君,他的詞哀婉惆悵,飽含著深沉的意味?!昂熗庥赇?,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后主寄愁緒于流水落花,伴隨著整夜的細(xì)雨,流進(jìn)了遠(yuǎn)方的故園。煙雨是載體,承載思緒,心中所想,喜則是喜,憂亦是憂。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這是寂靜的閑適; “愁云淡淡雨瀟瀟,暮暮復(fù)朝朝”是安靜的哀思; “侯館燈昏雨送涼,小樓人靜月侵窗。多情卻被無情惱,今夜還如昨夜長”更是一種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相思。 那些煙雨中的文字,也許早已在詩行停過千年,卻也早已停在我的眉上心間。 ▼ 本文作者:李文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