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分為黃昏或夜間在室外獨唱的歌曲小夜曲,如舒伯特的《小夜曲》,和獨奏的器樂曲,如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歌曲小夜曲通常用吉它或曼陀林伴奏,舒伯特、古諾、德里戈和托賽里的小夜曲被稱為“四大小夜曲”,著名的小夜曲還有很多,如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都有小夜曲名篇傳世,但我最喜愛的還是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歌曲總體的特點是優(yōu)美抒情,浪漫典雅,恬美中帶有憂郁,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在19世紀的音樂中可以說是獨領風騷。他曾說過:“我的音樂來自于我的智慧和折磨,我的無盡的痛苦”。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達到了音樂與詩的水乳交融的境界,19世紀的浪漫主義在詩和音樂里表現得孤獨和憂郁,作為19世紀浪漫樂派的開拓者,舒伯特的600多首藝術歌曲不僅是歐洲音樂史上一個時代的開端,也塑造出如詩的浪漫主義風格,舒伯特一生都是貧窮而困苦的,他的歌曲很大一部分都帶有孤獨凄涼的色彩,憂郁和感傷是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基本色調之一。 舒伯特的《小夜曲》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歌曲,關于這首歌曲還流傳著一個傷感的故事。舒伯特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姑娘,但舒伯特太貧窮了,姑娘雖然也熱戀著舒伯特,無奈父母之命無法違抗,只得嫁給了一位商人,舒伯特為此傷心異常,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拿著一首小詩請舒伯特譜曲,說要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一位姑娘,詩中對愛情的描寫勾起了舒伯特對昔日戀人的美好懷念,于是他寫下了這首浪漫而傷感的《小夜曲》,其實這個故事和貝多芬的《致愛麗絲》一樣,都是杜撰的,《小夜曲》中的詩是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布寫的,1828年在舒伯特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為這首詩及海涅和賽德爾的另外幾首詩譜寫完畢后沒多久即去世,舒伯特去世后,這14首歌曲集取名《天鵝之歌》,意即舒伯特最后的作品。 樂曲的開始是小調,“我的歌穿過黑夜,輕輕地向你飛來”,在鋼琴奏出的六弦音響的導引下,響起一個青年向他心愛的姑娘的溫柔和深情的傾訴,隨著感情的漸漸升華,曲調推向最高音位,第一段便在懇求、期待、向往的情緒中結束,接著是八小節(jié)抒情而安謐的間奏,在重復第一段后,轉入同名大調,“親愛的請聽我訴說,快投入我的懷抱”,以對愛的渴望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來的后奏,仿佛愛情的歌聲在夜色中漸漸地遠去,直至在半夜的微風中消逝,這首小夜曲的旋律常在第二拍往上跳到一個長音,體現內心深切的傾訴,樂句之間出現的鋼琴間奏,是對歌聲的呼應,意味著歌手所期望聽到的回響,這種期望在結尾段仿佛得到了回應,鋼琴伴奏模仿歌聲,兩者交織在一起。 舒伯特的《小夜曲》有很多的演奏版本,我聽到過的就有童聲合唱版、吉它版、小提琴版、鋼琴版、排簫版、管弦樂版、陶笛版、薩克斯版、小號版、男中音版、女聲版等十一個版本。 舒伯特的《小夜曲》的演唱版本很多,但我聽后都沒什么印象,其中有些人的演唱簡直是對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點和風格一無所知,于是我一直認為它最好的版本是小提琴版,直到有一天,我聽到由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演唱的舒伯特《小夜曲》才被這天使般的聲音所震撼。記得那是一個飄著秋雨的午夜,在淅瀝的雨聲中,心情格外沉悶,我打開前不久下載了卻從未聽過的舒伯特《小夜曲》童聲合唱版,那天使般的聲音在小屋里彌漫,我閉上眼睛,在寂靜的雨夜,那優(yōu)美的旋律在蕩滌著我的靈魂,我感到那一個個音符滲入我的毛孔,猶如天使的手,在撫摸我的心靈,我在給一位朋友發(fā)送此歌后曾說到,這首歌是不能戴著耳機聽到,你不能刻意的去想象,應該用身心去感受,在這天使般的聲音中,你會發(fā)現世界是如此的恬淡,靜美,那優(yōu)美的曲調,那純真的旋律,那天使般的聲音,驅散我們心頭的種種煩惱與孤寂,引導著我們達到那種純善、純凈、虔誠的境界,你驛動的心在這圣潔的聲音中變得淳樸而安詳。 作為一個吉它愛好者,我卻沒有彈過舒伯特的《小夜曲》,這不能不讓我臉紅,其實我還是接觸過它的,但我彈了前面幾個小節(jié)后,覺得它配器不好,不如小提琴演奏有感染力而放棄了,聽到吉它演奏的舒伯特《小夜曲》還是去年的那個冬季,看著18年來未曾摸過的吉它,心中一陣感傷,試著彈了幾首古典吉它曲,很不滿意,于是下載了幾首古典吉它曲,其中就有舒伯特的《小夜曲》。聽第一遍時,我還是感覺不如小提琴演奏的好,直到聽了十多天后,我才感受到用吉它演奏的那種獨特韻味,《小夜曲》本就是在吉他和曼陀林的伴奏下唱的,舒伯特作曲時,有時就用吉它試奏,他有些歌曲在伴奏寫法上顯然受到吉他音樂的影響,在舒伯特博物館等處現存有他用過的三把吉它。在這首《小夜曲》中,伴奏聲部的音型就是模仿吉他的演奏.如果說在童聲合唱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天使的撫慰下那種恬靜中的安詳的話,那么,在吉他獨奏中,我們感受的則是塵世間的那種夢幻中的沉重與憂傷,舒伯特的《小夜曲》吉它獨奏的難度并不高,但默茨的改編卻用吉它所獨有的音色,在如詩般的分解和弦里做了愛的傾訴,把那種對愛情的委婉含蓄和伴隨著愛的憂傷、期待與向往表達得委曲流動。 在豐富的西洋樂器家旅里,最具代表的當屬小提琴了,小提琴的表現力不僅豐富而且細膩,用小提琴演奏的舒伯特《小夜曲》是大多數人平常所欣賞到的,在小提琴的演奏中,那透明、清澈的音色,使得這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是如此的舒緩而浪漫,寧靜而致遠,溫柔的傾訴中流動著那淡淡的憂傷,在欣賞舒伯特的《小夜曲》的小提琴演奏中,年輕時感受到的是那如泣如訴的旋律中沉重的憂郁,現在體驗到的卻是那種恬美溫婉的旋律中的向往和感傷。當小提琴奏出歌唱性主題,當那歌唱性的旋律響起的時候,我們會低徊于那優(yōu)美抒情的歌唱。 舒伯特《小夜曲》的歌詞是對愛情的傾訴,但當我對舒伯特有進一步的了解尤其是進入中年以后,和《莫斯科效外的晚上》一樣,我已不把她當作一首愛情歌曲來欣賞了。舒伯特《小夜曲》是在1828年繼《冬之旅》之后完成的,隨即他就離開了人世,舒伯特在《冬之旅》中傾注了全部的感情,從第一首《晚安》的告別到最后一首《搖風琴的老乞丐》中流浪者決心隨老人同去,舒伯特寄托了自己對人生苦難的感受,在去世前幾個月里所作的《小夜曲》,作為舒伯特最后的絕唱——《天鵝之歌》中的一首,這首《小夜曲》所詮釋的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男女間的愛情了,1828年他的《C大調第九交響曲》演出被拒后,他清楚地意識到“我自己已不再屬于這個世界”, 在行將離開人間的日子里,舒伯特的靈魂在天地間游蕩,他渴望愛,但絕不僅僅是男女間的情愛,這也許是小提琴版為何引起更多人共鳴的原因吧。 舒伯特只活了31歲,從14歲開始作曲,到他去世,一直以貧窮為伍,他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創(chuàng)作是完整的,短短的18年創(chuàng)作生涯,共創(chuàng)作各類音樂作品達1500首之多,舒伯特的《小夜曲》雖然是小夜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但在舒伯特的作品中卻并不能算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能夠代表舒伯特歌曲最高成就的應該是聲樂套曲《冬之旅》了,但我聽的卻不多,不是不想,而是不忍,那是舒伯特向人生的告別。 |
|
來自: 路漫漫14 > 《養(yǎng)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