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些孩子稍微一活動就大汗淋漓,好多還伴有扁桃體發(fā)炎的情況,可讓寶媽們擔心壞了。可是去醫(yī)院輸液以后,寶寶扁桃體發(fā)炎的情況依舊反反復復,這是什么原因呢?要知道寶寶的多汗、扁桃體發(fā)炎大都跟積食有關,如果沒有及時幫寶寶消食化滯,清熱瀉火的話,寶寶病情常常還會反復出現,甚至加重。 為什么說寶寶的多汗跟積食有關呢?其實寶寶異常出汗的病理跟大人是有區(qū)別的。成年人出汗異常大多是因為腎氣不足導致的盜汗,而寶寶是純陽之體,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孩子半夜出汗多因積食所致,積食日久便會牽連脾胃。其中最明顯的表現為扁桃體經常腫大,手腳心發(fā)燙。 現代醫(yī)學檢驗多汗的孩子往往是血鈣偏低,所以有些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給孩子補各種鈣片。其實這是很片面的思維方式,認為吃什么補什么就行,卻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因為脾胃出問題,印導致積食,如果再吃不易消化的鈣片,無疑是加重脾胃的負擔,加速疾病的形成。如果孩子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小兒推拿和飲食養(yǎng)護的辦法,增強寶寶脾胃的運化功能。 推拿手法: (一)清大腸經、下推七節(jié)骨,通腑瀉火并引邪外出(3分鐘) 清大腸 下推七節(jié)骨 (二)揉板門(3-5分鐘) 板門重按有酸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嚴重的積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三)順運內八卦(3-5分鐘)內八卦,是小兒推拿中的臨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結喘咳、乳食內傷、腹脹、脹悶、嘔吐等癥。 (四)清補脾,消積散熱(3分鐘) 清補脾 (五)退六腑 清熱通腑(5分鐘) 退六腑 (六)摩腹(5分鐘) 飯后將手搓熱,放于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環(huán)轉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連續(xù)二三十次。此法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環(huán),還能治療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恒,對脾的運動化功能有益。每當飽食之后,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養(yǎng)生家們的一種養(yǎng)護脾胃的常用方法 摩腹 (七)揉足三里(5分鐘)足三里是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足三里 飲食養(yǎng)護(1)酸梅湯。夏天,家中有出汗過多的孩子或大量運動出汗的健身達人,可以試試酸梅湯。吳鞠通在 《溫病條辨》中所言: “陰傷既定,復胃陰者莫若甘寒,復酸味者,酸甘化陰也?!币馑际撬崮軘筷幧?,甘能益胃滋陰,酸甘配伍,一斂一滋,則可兩濟其陰,相互合用,更能促進脾胃生化陰液的功能。烏梅味酸、澀,性平,所以可以添加煮好后,添加冰糖,彌補汗液的缺失。 酸梅湯 (2) 山藥薏米粥。脾虛可用食補,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yǎng)陰,又兼顧具收斂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但是由于孩子處于身體發(fā)育階段,不能天天喝,在孩子脾虛時幫他補就行了。否則孩子脾胃會完全依靠滋補的效果,自身運化功能會衰弱。 山藥 古人云: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因此孩子如果出現多汗且扁桃體發(fā)炎的情況,大多數都是由于脾胃運化失調導致的。不過寶媽還是需要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判斷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才能對癥下藥,否則都是治標不治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