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人類,你們好: 有些話我忍了很久,今天不得不說了。 現(xiàn)在的旅游商越來越不像話。整天絞盡腦汁,想的不是把武當山的文化和內(nèi)涵傳遞給大家,而是如何多設置一些項目和門票,多賺取一些金錢。 時間長了,社會上抹黑武當山的聲音越來越多,這樣下去,那些有心了解道教文化的游客豈不是損失很大?又或者會不會對我們道教產(chǎn)生誤解? 我可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于是從1412年穿越過來,揭開武當山的秘密。畢竟你們今天看到的一切,都要從我這里說起。 武當之冬,@武當山旅游經(jīng)濟特區(qū)管理委員會 606年前,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武當山上萬物復蘇,花蟲鳥獸都出來曬太陽了,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應該是心情愉快的一天。 但我不開心,心里一直裝著事情,放不下,用現(xiàn)代人的話說,是焦慮。 最近,我被永樂皇帝召到大殿,接受了一項風光無限的任務:在武當山修建皇家道場,還要講個牛逼哄哄的故事,把皇帝和真武大帝隱喻到一起。 皇帝也給了我一個超級誘人的獎勵:自由往來于天下福地,修行云游。 基本上當時所有的道士,都羨慕我呢,可誰又能懂得我的苦~~~~ 天知道我該怎么做,才可以又滿足皇帝,又不違背道教理念,真武大帝你能告訴我嗎? 武當之冬,@武當山旅游經(jīng)濟特區(qū)管理委員會 副本1:真武在哪里 真武大帝的故事我早就滾瓜爛熟了。 傳說他是凈樂國太子,天生聰明,是個可造之材,然而他對父親的國王事業(yè)一點興趣都沒有,十五歲就離家出走,到武當山修行了四十二個春秋,最終得道成仙,成為一代天帝。 其實對我們道士來說,真武大帝早就融于這座山中,我站在任何一處,都能感受到真武的力量。 但要和皇帝扯上關系,還要普羅大眾能看懂,就比較難了。這很像作家寫書,明明心里已經(jīng)放映了幾百遍的故事,卻還是寫不出通俗易懂又直擊心靈的文字。 《老子·四十章》有言: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所以我一直相信,自己是能夠完美達成這項任務的,只是還差點靈感。 于是我日日夜夜穿梭于大山中,希望某棵大樹、某條河流、某朵云彩能突然對我說:看吶,真武大帝當年就是在這修行的,在這建道場最好。 某天,我在第1000+次撥開張牙舞爪的枝條后,竟然發(fā)現(xiàn)一處被云霧包裹的山崖。這方地形背靠陡峭的巖石,面朝峽谷深壑,右邊一條瀑布飛瀉而下,很是奇妙。我站在其中,頓時腦中一驚,這不正是傳說中真武大帝的修行之所嗎? 已經(jīng)尋覓好好長時間的我,此刻已經(jīng)熱淚盈眶。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冥冥中真武大帝一直在為我引路。 但修行哪有那么容易,我明顯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武當之冬,@武當山旅游經(jīng)濟特區(qū)管理委員會 副本2:還得大BOSS喜歡啊 不管哪個時代,有些看起來很近的路,走下去總是異常的遠。 當天我就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中國人講究皇權(quán)中軸,而且永樂皇帝正在修紫禁城,那可是完全的中軸布局,左右均衡呀。 再看看我發(fā)現(xiàn)的那個地方,好是好,妙是妙,可就是...就是...太小了,完全做不到中軸布局。 這可如何是好? 我冥思苦想、日思夜想、動員其他道士想、動員每一根頭發(fā)和腳趾想,還是想不出。 攤手,無奈........ 換地方是不可能的,尋遍大山只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最絕;不考慮皇帝喜好是不可能的,他才是大BOSS啊........ 既然沒有完美的選擇,倒不如順了自己的心意。 《道德經(jīng)》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核心就是,要以自然為法則,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那么規(guī)劃皇家道場,自然也要遵循武當山的地形和規(guī)律,皇帝是通達之人,相信他會理解。 當然,我會在建筑內(nèi)部動點小心思,讓人們一走進來,就能感受到威嚴。 武當之冬,@武當山旅游經(jīng)濟特區(qū)管理委員會 副本3:帶著鐐銬跳舞 現(xiàn)在做廣告的人愛說一句:帶著鐐銬跳舞。呵...呵呵呵...你們那是沒見識過真的鐐銬好么。 在我們那個年代,雖然道士很受重視,但你我都清楚:伴君如伴虎。所以,一個沒有中軸布局的皇家道場怎樣才會被皇帝接受? 首先,要有凈化天地之氣。基本上一進門,就能被撲面而來的仙氣洗凈身體和靈魂,你在這里,就只能一心一意,恭恭敬敬的往前走,容不得有半點邪念。我把這樣的地方叫“九曲黃河墻”,彎彎曲曲的,兩邊什么都沒有,只能看見紅色的墻和綠色的瓦,和紫禁城的宮墻差不多。 建好后我試過在里面練劍,劍氣隨著紅墻蜿蜒向前,在每一個彎曲處都會折射回來一部分,劍氣由大變小但又久久不會消失,好像某個遙遠的地方有人在與我共舞,又好像真武大帝接收到我的信息,在與我對話。建議每個來“九曲黃河墻”的人都對著紅墻深處大吼一聲,保證能體驗到“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 九曲黃河墻,@武當山旅游官方門戶網(wǎng) 中國人講究門文化,一條中軸線,串起諸多的門,是皇家建筑的傳統(tǒng)格局,人一進去就感受到壯麗和威嚴,立馬挺直了腰背走路,對皇帝燃起崇敬之情。在皇家道場里我也設置了許多門,做不到中軸,就繞著山勢層層疊疊修,只要把距離掌握好了,門內(nèi)門外有不同寓意的景觀,就能營造出重重宮門之景象。 比如,第一道門進去,就是“九曲黃河墻”,先從頭到腳全身心凈化一番,然后第二道門,第一眼能看到焚帛爐,還有“福祿壽”三個大字,這是道教的三位吉神,象征幸福、吉利、長壽。剩下還有兩道門,你們可以去找找。 這四道門呢,都存在于方寸之地,因此又被叫做“一里四道門”。 一里四道門,@武當山旅游官方門戶網(wǎng) 中國人還講究朝向。向是固定的,朝可以變化,向只能向東、向西、向北。我日觀地形,夜觀星象,讓整個道觀的主體建筑向東,大門開在北邊。 好了,現(xiàn)在氣勢有了,朝向定了,還差些小心思。皇家道場可不能讓人一眼看穿,從進門到出門,參觀者如果一路張著嘴巴,發(fā)出“哇”“哇”的驚呼,才能叫人滿意。 建在懸崖上的五云樓,是武當山最高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當年為了不破壞自然山勢,經(jīng)過了不知道多少次測量和勾畫,才找出一個修建五層高樓的方法,就是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柱十二梁”。在這里我要感謝建筑師,感謝你們的辛苦付出和腦洞大開,造就了這么一個杰作,讓21世紀的建筑師都津津樂道,可以想見,當年的皇帝是多么高興。 一柱十二梁,@武當山特區(qū)旅游局 還有一些細節(jié)。你們?nèi)ミ^紫禁城,都知道那里是紅墻黃瓦。黃瓦是至高無上的象征,道觀不能用,于是我選擇了紅墻綠瓦,同樣象征極致的尊貴。然后對于山體,基本是完全沒有破壞的,這也是武當山宮觀的的一大特色,我們注重跟自然的協(xié)調(diào),建筑,應當是與山勢融為一體的。 終于,皇家道場修好了,我們給取了個名字:“太子坡”,沒什么特別寓意,就是字面意思。從山下一路向上到“太子坡”要經(jīng)過一座不怎么寬闊的青石板橋,叫做“復真橋”,話說當年太子忍受不了修行的孤苦,曾經(jīng)下山,但后來又返回太子坡,而這個復真橋,就是寓意太子腳步堅定,不言放棄。于是太子坡又叫做“復真觀”。 太子坡,@武當山特區(qū)旅游局(楊廣智拍攝) 好了,按常理來說,故事應該完結(jié)了。但我們的永樂大帝是誰?一個奪取了侄兒皇位的皇帝,急需要得到外界認可,派我來武當山修皇家道場,也是為了借助真武的故事,為他正名,所以,僅僅一個道觀是不夠的。 還需要更多的包裝,還需要繼續(xù)打副本。 武當之冬,@武當山旅游經(jīng)濟特區(qū)管理委員會 副本4:讓每個人都崇拜真武 真武大帝這個神仙,是從北方打到南方的,在南方修仙坐鎮(zhèn)天下,這跟永樂皇帝的經(jīng)歷非常相似,而且后來也成了最高神。所以把真武的故事講清楚了,永樂大帝也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太子坡是真武大帝修仙的地方,那么他是怎么來到這里,家人有沒有阻攔,內(nèi)心有沒有困苦呢? 當然有,而且還相當?shù)膲蚜摇?/span> 道經(jīng)故事中,凈樂國太子執(zhí)意要去武當山,他的母親舍不得,一路追著他,一直追啊追,追到了一段非常曲折的山路上,母親一聲聲喊著“兒啊,兒啊”,沒想到喊了十八聲,竟倒退了十八步,對面山上的太子回應了十八聲,又神不知鬼不覺上了十八歩。我也不知道尋覓了多久,才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個山路十八彎的地方,命名為“上下十八盤”。 但是母親不死心,繼續(xù)上演追兒大戲,她像人類想擁有永動機一樣,執(zhí)著地想讓兒子回家,終于抓住了太子的一片衣角,不想兒子卻拔出寶劍,狠心地割斷衣角,啊,這一劍,直接砍斷了人間最無法割舍的母子情,連上天都被打動,突然地動山搖,一條“劍河”劈山而成,把母親攔在了對岸。 過了一段時間,國王老爸親自率領五百親兵上武當山找兒子,他比母親更慘,進山后竟然被一條小溪擋住了去路。這小溪突然漲得老高,國王抓破了腦袋,試了九次都沒能渡過這里,我們那時候把小溪叫做“澗”,所以把這里稱作“九渡澗”。而國王老爸直到死,都沒能再見到這個兒子。 母親這下是真的死心了,她知道,無論如何再也找不回當初那個聰明可人的兒子。于是坐在地上抱頭痛哭,淚如龍泉,最后形成“滴淚池”。 太子心里也不好受,修仙之路苦悶孤寂,他想他的母親,想他的親人,他想放棄,想回家。原本都走在了下山的路上,可遇到一個老婦人,在井旁邊磨鐵杵,太子好奇,問為什么?老婦說:“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币痪湓掽c醒了太子,又返回山上,重新修煉,最終成為真武大帝。 修仙,@武當山旅游經(jīng)濟特區(qū)管理委員會 我將這些存在于想象中的故事,都找到了原型,人們只要來武當山,就能感受到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真武大帝。 皇帝雖然沒親自來看,但在聽完匯報后,發(fā)了一份皇榜,內(nèi)容就是他永樂大帝昭告天下,決定大修武當宮觀,以答謝玄武神多年護佑。并且把皇榜貼在了武當山下的黃榜亭內(nèi),用口語化的文字書寫,稍微識點字的工匠都能看懂。 這時皇帝的需求不僅僅是修一個皇家道場,造幾個景點把真武和自己隱喻到一起,而是在武當山大修宮觀,讓那些反對他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他這個皇帝是得到了神的護佑,甚至他自己就是真武的化身。他不要隱喻,而要讓天下人知道,武當宮觀是除故宮外當時最高規(guī)格的修建場所。 所以你們今天能看到南巖宮、五龍宮、紫霄宮等宮觀群,能聽到“北修故宮、南修武當”的說法。敏感一點的游客,還能發(fā)現(xiàn)武當宮觀和故宮,有說不出的相似之處。 雖然,清朝開始武當山就沒落了,但我并不傷心,天道輪回命運難測,幾百年后的今天武當山又是一派興盛繁榮,來自全世界的人沿著我當年的足跡踏上“問道”之旅,我高興都來不及,哪里有時間去傷感那些衰敗的時刻。 孫碧云,書 武當山的總設計師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延續(xù)了朱元璋對孫碧云的重視,下詔給他:在武當山創(chuàng)建道場,同時負責遇真、五龍、南巖、紫霄、玉虛諸大宮宇的選址和總體設計。從這一事跡出發(fā),后世將孫碧云稱為明代武當山古建筑群的總設計師。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武當宮觀基本建成。一日,孫碧云告訴門徒:“如今教門已興,吾將往也。”第二天,孫碧云沐浴更衣,在南巖宮龍頭香處,遙對金頂焚香禮謝,隨后,端坐而逝,享年七十二歲。 駙馬都尉沐昕等督建武當宮觀諸朝臣聞訊,無不哀悼,以重禮葬于檜林庵。武當?shù)朗刻鬃酉壬鸭溥z作,編成《碧云集》刊行于世。 孫碧云深受皇帝重視,是歷代武當?shù)朗恐薪邮苁ブ甲疃嗟囊晃?。他在武當南巖宮開創(chuàng)流傳的榔梅派,是張三豐拳功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拳法理源太極陰陽魚,行拳猶魚龍飄游,故更名為榔梅派魚門拳,今廣為傳播。 |
|
來自: 公司總裁 > 《景觀/交通/游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