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國俊
白芷外用祛斑美容
白芷外用為美容要藥。《日華子本草》謂白芷“去面皯疵痕”。皯者,雀斑也?!侗静菥V目》謂白芷“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面脂”,古代美容方中多用之。
據(jù)筆者臨床驗證,白芷一味單獨外用便可美容;若配伍菟絲子、白附子外用,能祛除黃褐斑。菟絲子,《本經(jīng)》謂其“汁去面?”;白附子,《本草綱目》謂其主治“面上百病……面皯瘢疵”,可以“入面脂用”。
如治王某某,女,36歲,懷孕后期兩側面頰出現(xiàn)黃褐斑,呈蝴蝶狀,咖啡色,產(chǎn)后一直未消退,皮損面積約3cm×4cm大小,已3年,月經(jīng)正常,無任何不適。曾堅持服逍遙丸、杞菊地黃丸半年無效。
囑其自制白芷祛斑膏:白芷200g,白附子40g,二味碾為極細末;菟絲子400g,洗凈,加冷水1500ml浸泡2小時,文火煮沸1小時,濾取藥液400ml。將白芷、白附子細末趁熱滲入菟絲子藥液之中,充分攪拌和勻,裝瓶備用。
用法:每晚用溫水洗臉后,取上述藥膏適量均勻薄涂皮損處,保留2小時以上,臨睡前用軟紙擦去(勿用水洗)。約1個月后面頰蝴蝶斑顏色開始變淺;堅持涂抹2月余,蝴蝶斑整體消失,惟殘留幾處。0.2cm×0.5cm大小的淺黃色斑。
臨床所見面部黃褐斑患者不伴有臟腑內(nèi)傷雜病者畢竟少見,故爾單用白芷祛斑膏機會不多。另有23例,均伴有內(nèi)傷雜病如肝、膽、脾胃、腎病或月經(jīng)失調(diào)。筆者均在內(nèi)服辨證方藥基礎上加用白芷祛斑膏,一般在1月左右開始見效,有5例皮損竟在1月內(nèi)消失。
筆者臨床還常遇面部無明顯色素異常,但欲使皮膚柔嫩細滑且增白的患者,便告其自制白芷美容膏:挑選大而色純白無霉跡的白芷飲片200g,用小刀剔除其黃棕色粗皮,碾為極細末。每次取30g,摻入一小瓶市售嬰幼兒護膚品中,充分攪拌和勻。氣溫在20℃以上時宜放入冰箱冷藏。
用法:每晚取此膏適量代替常用護膚品搽面,至少保留1小時,臨睡前用軟紙揩去(勿用水洗),次晨才洗臉。連用半月后可改為2一3天搽1次。經(jīng)數(shù)十位中青年女性驗證,堅持3~6個月,可使面部皮膚柔嫩細滑,且有一定增白作用。
【本文摘自中醫(yī)雜志,由中醫(yī)書友會(微信號 白芷 中藥白芷-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用藥禁忌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白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燥濕止帶的功效,內(nèi)服:煎湯,4~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陰虛血熱者忌服白芷。白芷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 功效與作用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燥濕止帶的功效,內(nèi)服:煎湯,4~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陰虛血熱者忌服白芷。白芷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白芷還具有消炎、解熱鎮(zhèn)痛等作用。 白芷用于感冒風寒,頭痛,鼻塞:常配伍防風、羌活等。 白芷用于帶下過多:屬寒濕帶下,與鹿角霜、白術、炮姜等配伍;屬濕熱帶下,配伍車前子、黃柏等 白芷又為治鼻淵要藥,有化濕通鼻竅之功,多配合辛夷、鵝兒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內(nèi)服,又可外用。還可用于毒蛇咬傷,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單用煎湯內(nèi)服,用渣外敷的記載,現(xiàn)代有些蛇藥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內(nèi)。 白芷用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痹痛者:治療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頭風痛等,外感風寒者,配伍荊芥、防風、川芎;外感風熱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治療齒痛,屬風火者,配石膏、黃連。治鼻淵頭痛、與蒼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風濕寒痹、腰背疼痛,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同用。 白芷用于瘡瘍腫痛。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用。
食用方法白芷的食用方法: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4~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 宜忌:陰虛血熱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凇侗静萁?jīng)疏》: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白芷膏 功效:面皯皰。 配方:白芷3兩,白蘞3兩,白術3兩半,白附子(炮)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白及3兩,細辛(去苗葉)3兩。 做法:上為末,用雞子白搜和勻,為丸如彈子大,瓷合中盛。
白芷綠茶 功效: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抗菌。治頭痛;齒痛;寒濕腹痛;赤白帶下;癰疽瘡瘍。 材料:白芷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白芷散 主治:婦人赤白帶下。 組成:白芷30克 海螵蛸2個(燒) 胎發(fā)1團(煅) 用法:上為細末??崭箷r用溫酒調(diào)下6克。 來源:《婦人大全良方》卷一。
白芷粥 藥膳配方:粳米100克,白芷10克,白糖5克,冷水適量。 制作: 1、粳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 2、將白芷研成細末。 3、取鍋放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開,然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調(diào)入白芷末和白糖攪勻,再略煮片刻,即可盛起實用。 功效:清熱抗感,增強自身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環(huán)及新陳代謝。
白芷湯 主治:下爿牙疼,屬手陽明虛熱有風。 組成:防風 荊芥 翹連 白芷 薄荷 赤芍 石膏 用法:上銼為粗末。水煎,溫服。 來源:《古今醫(yī)鑒》卷九。
白芷丸 功效:老人氣虛頭暈。 配方:白芷1兩半,石斛1兩半,干姜1兩半,細辛1兩,五味子1兩,厚樸1兩,肉桂1兩,防風1兩,茯苓1兩,甘草1兩,陳皮1兩,白術1兩1分。 做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來源:《壽親養(yǎng)老》卷四。
苦參白芷湯 功效: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主治肛門潮濕、瘙癢。 組成:苦參60g,蛇床子30g,白芷15g,銀花30g,菊花60g,黃柏、地膚子各15g,大菖蒲9g。 用法:水煎熏洗患處。 來源: 《瘍科心得集》 白芷用藥禁忌: 陰虛血熱者忌服白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