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輕風(fēng)無意 2019-06-28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據(jù)傳始于神農(nóng)時代,至今已有4700年歷史。“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開門七件事,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茶文化也從最初簡單的飲茶演變出了更豐富、更具精神內(nèi)涵的藝術(shù)形式。

一、中國茶的藝術(shù)史,萌芽于隋唐,發(fā)源于宋,改革于明,極盛于清。

大唐(618-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中原王朝,盛世繁榮也正面促進了各類文明的多元化發(fā)展。唐朝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聲名遠播,唐以后的海外華人多自稱唐人,直至今日仍有此傳統(tǒng)。

唐代在經(jīng)濟、社會、文化、藝術(shù)、外交等領(lǐng)域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詩、書、畫、樂等藝術(shù)領(lǐng)域涌現(xiàn)了大批流芳千古的名家。其中飲茶文化也在唐朝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茶經(jīng)》為標(biāo)志。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也是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茶經(jīng)》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術(shù),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自《茶經(jīng)》之后,有關(guān)茶文化的專著陸續(xù)問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fā)展。代表作品有:宋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代的許次紓的《茶疏》、張源的《茶錄》、錢椿年的《茶譜》;清代劉源長《茶史》等。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二、品飲文化在唐宋時期漸漸發(fā)展成茶道,并傳入海外。

隨著唐、宋茶業(yè)的發(fā)展進步,中國人開始注重”品茗“,不光是辨其優(yōu)劣,更是帶有神思遐想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好茶,擇雅靜之處斟飲,可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是精神從釋放到升華的過程。這種飲茶文化開始對環(huán)境、禮儀、操作方式有了更高的標(biāo)準,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yǎng)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dāng)深刻的認識。飲茶就在唐宋時期慢慢發(fā)展成為一種藝術(shù)形式——茶道,并在南宋時期傳入日本和朝鮮。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三、現(xiàn)代茶桌上流行的功夫茶便是唐宋流傳下來的品茗余韻。

功夫茶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shù)的承襲和深入發(fā)展,在福建大部分地區(qū)和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和惠州府海陸豐地區(qū)(今汕尾市)一帶最為盛行,如今更成為中國茶藝的代表(也作工夫茶)。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其中器以“載道”之功被稱作茶之父。功夫茶第一講究的就是茶具,和其它喝茶方法的主要區(qū)別也體現(xiàn)在茶具上。

陸羽《茶經(jīng)》有言:”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門,二十四器闕一,則茶廢矣?!逼渲兴觳杵鳌?strong>“二十四器”也成為了現(xiàn)代茶道中茶具的原型。

二十四器

上圖為陸羽《茶經(jīng)》中“二十四器”

四、現(xiàn)代功夫茶道所用器具圖鑒——壺中千秋,欲知幾杯?

如今功夫茶具在唐“二十四器”的基礎(chǔ)上做了精簡與改進,現(xiàn)代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二種。分別是:茶壺、茶杯、茶洗、茶盤、茶墊、水瓶與水缽、龍缸、紅泥小火爐、砂跳、羽扇與鋼筷、茶罐和茶海等。

以下給大家重點介紹現(xiàn)代功夫茶所用常見器具。

1、茶壺和蓋鷗

茶壺:潮州土語叫做“沖罐”或“蘇罐”,產(chǎn)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

選擇茶壺有四字訣:“小、淺、齊、老?!?/strong>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區(qū)別,現(xiàn)在市場比較追捧名家壺。

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

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為珍貴。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蓋甌:沖泡功夫茶,在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形如仰鐘,上有蓋,下有茶墊。蓋甌本為宦家供客自斟自啜之器,盛行于清朝。

清代的蓋甌,多有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xiàn)的,入畫的題材豐富多彩,有山水、人物、飛禽走獸、花卉蟲魚等。

因蓋甌有出水快、去渣易之優(yōu)點,潮人也樂意采用,尤其是遇到客多稍忙的場合,往往用它代罐。

蓋甌也叫其“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2、茶杯(品茗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

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zhì)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

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日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為珍貴,今日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zhèn)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頗受歡迎,俗稱為“白果杯”。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品茗杯按照器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下圖多為明清時期珍貴杯子(含酒杯):

盞:飲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體略小。宋代有黑、白、醬、青、白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盞,建盞。建盞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沉重。在宋朝風(fēng)靡一時,為斗茶必備的茶具。要說沉穩(wěn),恐怕建盞恐怕當(dāng)仁不讓數(shù)第一。近年來建盞頗受茶客追捧,由于工藝的區(qū)別,新作建盞價格一般貴于其他杯型。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鈴鐺杯與鐘形杯:也稱仰鐘杯、金鐘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時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鈴鐺或鐘,由此而得名。明成化、嘉靖、萬歷時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種,發(fā)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時則有青花、五彩等。外形精致典雅,是目前市場上的常見杯型之一。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壓手杯: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豎直,自下腹壁內(nèi)收,圈足。握于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于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wěn)貼合手,故稱“壓手杯”。以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最為著名。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撇口杯:口略往外撇,腹微斂,滾圓圈足。胎質(zhì)細潤,這個形狀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見的,茶湯入口的圓潤度高于上一個,但比較真實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很多杯型,總體感覺比較自然樸實。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斗笠杯:斗笠,一種古老的擋雨遮陽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鄉(xiāng)仍隨處可見。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線條簡潔優(yōu)雅,燒成難度高,于簡潔中見大智,尤顯珍貴。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間心懷天下。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雞心杯:造型為敞口,口以下內(nèi)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圓渦狀,底心凸起雞心形,故名。明代作品比較出名,永樂時景德鎮(zhèn)窯燒制有青花雞心杯和白釉雞心杯兩種,現(xiàn)均有傳世品。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折腰杯: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闭f的是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督郵來督察。為人驕橫的督郵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在此以后,“不為五斗米折腰”成為有骨氣,不趨炎附勢 ,品格高尚的人的代稱。折腰杯高度大小適中,聚香,聚味,也貼合手部曲線。

折腰杯流行于明清時期,其彩艷麗,裝飾手法豐富多樣,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種單色釉。此杯之妙,在型異,意雅,圖雋。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六方杯:喜歡收藏汝窯口杯之人對六方情有獨鐘。形狀大小適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線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來更加圓潤。六棱流直而上翹,方中帶曲。天青釉與六方造型的完美結(jié)合,柔中帶剛。與新作汝窯六瓣杯同類。(還有四方杯)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蓮瓣杯(和葵口杯同類):每條棱從杯底延伸到杯口 ,讓整個杯口呈現(xiàn)花瓣的形狀,十分精致。施以汝釉,區(qū)別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點綴的小小蓮瓣,宛如新生。古樸典雅、光潤有度、實用大方。杯體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之后,茶色會上著于裂紋處,形成如詩如畫的紋理。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圓融杯:肚子略外鼓,口徑略內(nèi)收,但也比較真實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顯更好一些,綜合口感是最好的,適合品飲濃香茶。圓融杯的造型比較均勻,會給人一種很端莊典雅的感覺,有大肚能容之意。(與羅漢杯形似,有時二者混用)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羅漢杯:造型如同寺廟使用的銅缽,腹部圓而厚實,杯口微微內(nèi)收,視覺上整體給人一種厚重感。杯型設(shè)計非常飽滿,給人“福氣滿滿”的感覺,如果是深色的羅漢杯,可搭配深褐色茶具和茶盤使用。(有些形如圓融杯也稱作羅漢杯,二者形似,經(jīng)?;煊茫?/p>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方斗杯:流行于明代嘉靖時期的一種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時制作方形器,不似圓器那樣能利用陶車的旋轉(zhuǎn),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藝比較特殊,需要將坯泥制成片狀粘接而成。由于工藝復(fù)雜,技術(shù)局限,嘉靖時期方斗杯多不規(guī)整。清康熙時期,出現(xiàn)一種提梁式方斗杯。杯內(nèi)有一橫梁,將兩側(cè)內(nèi)壁連接起來,由此加強了方斗杯在燒制過程中的強度,使器形十分規(guī)整。這個大口杯的優(yōu)點在于,茶湯入口時感覺最圓潤。但是這是物理學(xué)的原理造成,由于開口大,高度低,液體的表面張力最大,而不是茶湯本身的圓潤。從聚香和聚味的程度來說,這個杯子是最低的。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臥足杯:是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杯式,因杯底無圈足,呈內(nèi)凹的臥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種。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直筒杯:杯型解讀杯底平整,杯身筆直呈圓筒狀,器形硬朗而簡約。使用建議搭配淡色竹質(zhì)茶席底鋪使用,適宜飲用例如綠茶、黃茶等湯色較淡的茶。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爵杯:仿青銅器造型,口沿外撇,圓腹略深,前尖后翹,下承三高足,口沿兩側(cè)有對稱的立柱。明、清兩代均有燒造,有青花、白釉、藍釉及粉彩等品種。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馬蹄杯: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內(nèi)凹底小平底,官窯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狀倒置似馬蹄。明代以回青、灑藍、孔雀藍、白釉等品種為常見。清代雍正年間較為流行,多作斗彩。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雞缸杯:敞口,淺腹,臥足。杯上以斗彩繪畫雌、雄雞及雛雞,間以山石、蘭草、牡丹,故名雞缸杯。文武勇仁信,一鳴天下白,明成化帝用雞缸杯來贊揚雞的高貴品格。明成化斗彩雞缸杯極其珍貴,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時所仿最佳,幾可亂真。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耳杯:亦稱“羽觴”。系仿漢代漆制羽觴,器身呈橢圓形,兩側(cè)有對稱的小耳,故名。流行于東漢至兩晉、南北朝,品種有綠釉陶、青瓷等。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高足杯: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處豐滿,下承高足,高足有竹節(jié)形,圓柱形、四方形等。明、清兩代均有燒造,品種有青花、斗彩等。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高足碗:造型與高足杯相同,碗大杯小。元代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盛燒,明清繼續(xù)燒造,品種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紅等。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宮碗: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豐圓,造型端正,多為皇宮用器,故名。明正德時燒制最為著名,有“正德碗”之稱。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3、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一般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4、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茶碗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以“寬、平、淺、白”為佳。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shù)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wěn),易于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F(xiàn)代茶盤很多用深色名貴木材雕刻而成,也非常好看。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5、茶墊與杯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和杯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為便于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里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茶壺,功夫茶在灑茶后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里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6、水瓶與水缽

它們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

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昆在缽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泳躍欲出,這是很少見的珍品,一般的多見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蓋上朱紅的木蓋,舀水時用的是椰子殼做的,椰瓢當(dāng)茶未煮,主人啟蓋舀水時,功夫已經(jīng)不飲而使人信服矣。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7、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托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很珍貴。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8、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同樣也會用紅泥小火爐烹茶。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制作,式樣精美。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guān),既節(jié)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lián),益發(fā)增添茶興。 小火爐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剛好一伸扇子便是爐門。中間一格,是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這樣的設(shè)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F(xiàn)代煮茶多用電爐,城市里很難再見到紅泥小火爐,只能從書畫里找找感覺。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9、砂跳(茶鍋)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fā)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F(xiàn)在泡茶一般用電當(dāng)能源,所以砂跳也不多見了,失去了幾分小火烹茶的樂趣。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10、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著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fēng)趣。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11、茶葉罐

裝茶葉用的,造型較多,比較出名的有景德鎮(zhèn)陶瓷、潮汕錫罐和宜興紫砂罐。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12、茶海(公道杯)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茶葉沖泡非常講究時間,十幾秒之差就會使得茶湯質(zhì)量大大改變,開始出來以及最后出來的茶湯濃淡會有所區(qū)別。為避免濃淡不均,先把茶湯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時可沉淀茶渣、茶末。用茶海給客人均分茶湯,有利分四方之義,是現(xiàn)代功夫茶常見的器具之一。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以上介紹的十二茶具均為傳統(tǒng)功夫茶所用茶具,雖然不足陸羽二十四器,但也足以滿足現(xiàn)代品飲功夫茶所需。其中還有些現(xiàn)代常用器具沒介紹到,例如茶巾、茶幾、茶針、茶匙等,也有些茶具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電器取代,比如現(xiàn)代煮茶常用電爐煮沸水。


簡言之,下圖的配置再加上一壺開水就可以滿足功夫茶的基本要素啦。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中國茶文化是人類文明史上對精神文明建設(shè)大有助益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直到今日人們?nèi)詷酚谄奋摰溃嫴栊扌?,追求禪茶一味之境界。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雖然現(xiàn)代都市生活鮮有“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詩意情境,但得空能靜下心來悠然泡一壺好茶,沉下心思仔細品飲,哪怕自斟自酌,也是別具一番雅致呢。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擇一日,或落英繽紛、或大雪飄飛、或暮色將至、或煙雨朦朧,約三兩好友吃茶暢談也是極好的。

壺中千秋,欲知幾杯——中國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圖鑒

塵久不覺香在室,博物品茗談笑知,以香在室 博物觀茶為名要的也無非是這種情境,追逐的詩和遠方又是些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